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前言

三年多之前淘宝上购买的杂牌行车记录仪,至今还在车上服役,翻了一下交易记录,当时花了3480(大毛 ),在今天看可真不便宜。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购买订单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记录仪是这样婶儿的

当时收到货试用下感觉图像还不错,但是好景不长,半个月后记录仪就不能正常使用了,表现为不停重启。经过沟通,卖家给换了个,但是自从第二个装车开始使用那天起,就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由于当时没有把视频图像传到电脑上观看,只是通过记录自带的小液晶回放,并没有发现图像清晰度很差;终于有一天把TF卡上的文件拷贝到电脑上,全屏播放视频才发现镜头模糊非常明显。凭借多年摄影的经验,可以肯定是记录仪的镜头焦点偏移了,对焦不准。不过,不过本人的车一直在小区里长期停放很少开,这三年多也就开了4千公里 。所以对记录仪画质也不是非常讲究,于是凑合到了今天(主要还是因为我比较懒)。

正题

先放两张手术之前的视频截图吧,当然,不看原图并不能发现明显的对焦不准。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放1:1局部截图,画质只能说凑合。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再来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局部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晴天的时候,是不是还将就呀?no no no事实是这仅仅是在环境光线最好的时候而已

如果继续忍下去,就没有这篇文章了。 以前的渣画质我就不上图了,大家知道就行。现在开始动手...........

动手

想调整记录仪镜头,拆机是肯定的了。我这个记录仪很具有代表性,类似外形,相同磨具出来的山寨记录仪有不少。要拆开,首先需要从边框的固定螺丝下手,见下图(红圈1-4个位置分别有一颗固定螺丝):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卸下这四颗螺丝,前盖就可以用手指甲或者工具,比如拆手机外壳的工具,沿着外壳四周撬开前壳,难度系数1.0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拆开前壳的时候要小心,前壳上有个扬声器,通过电线连接到中后壳的PCB主板上,别不小心扯断了电线。

下面,记录仪的本体就暴露无疑了。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由于我只想调整镜头焦距,所以对电路、排线和按键等就不关注啦,有相关问题的值友自行研究吧。我们看看这个镜头组件: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镜身上有螺纹,镜片与感光元件之间是可以调整的,这就是调整成像对焦的关键!但是,别急,厂家把镜头连接处涂了胶,霸王硬上弓是不行的,需要事先除胶。好在我有马云家买的维修工具,这个东西很好用啊,吹吹热缩管儿和热熔胶,偶尔干点电子维修啥的,让你干出来的活儿看起来很专业,装逼number 1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小心翼翼的用热风枪加热镜身,温度我设定95度,已经够软化黏胶了,温度太高可能会毁坏电路和电池,那就是搬石头砸自己脚了。 250度可以把一些低温焊锡吹化了。

好了,手术刀一阵忙活,除胶的工作总算做的不多了。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这时候,可以尝试轻轻拧动镜头,记住这一步不要太用力,感觉一下是不是还有太多余胶,而且一定要记住拧的方向和角度,便于反向调回来。

接下来,就可以把记录仪接上5V供电,用充电宝和miniUSB数据线就可以。

调整镜头对焦是个仔细活儿,非常考验耐心和眼力,建议细心操作,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因为记录仪本身带的液晶屏太小,要对比画质效果,可以用数据线连接电脑和记录仪,这时候记录仪会自动弹出选项,选择工作在电脑摄像头模式,可以大大方便调整镜头。非常抱歉,这个操作我没有拍照,大家知道就好啦。 实在不行,可以拿着充电宝和记录仪到室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跑几次,每次幅度不要过大,耐心调整到满意为止。

因为记录仪的镜头是超广角,所以,只要焦点不是太近,在5米远处的车牌清晰成像,基本就是比较完美的效果了。

附上我调焦时拍的几张视频截图照片。画质改变非常明显。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原图局部

行车记录仪坏了别忙扔!这个修理技巧你要get

调整完毕!

把记录仪外壳复原就不用介绍了,反向操作而已,至于是否重新打脚固定镜头,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因为镜身连接处阻尼明显,镜片不至于自己有大角度旋转,不必担心镜头自己松动,当然你要用的话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