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落地昆明,可以給昆明商業哪些借鑑?

宜家昆明店84畝土地成交,正式落定昆明西市區,以後昆明人逛宜家,再也不用打飛的去成都重慶了。

一個家居店,能夠攪動那麼多人激動的情緒,多年來培植了大批的粉絲,被當做一種商業現象來研究,並形成一種商業模式被稱道,是很難想象的。在電子商務高度發達的今天,宜家的模式,正是很多商業中心應該借鑑的範本。

其實,宜家的商業模式,簡單樸素實用,並沒有太深奧的立論基礎,網絡上關於宜家的熱點話題,主要集中於三點。一是宜家為什麼能風靡全球,二是宜家的商業模式,三是宜家為何不懼電子商務。

宜家落地昆明,可以給昆明商業哪些借鑑?

昆明宜家用地位置示意圖

宜家落地昆明,可以給昆明商業哪些借鑑?

昆明宜家用地位置示意圖

以人為本,用時髦一點的話說,就是用戶思維。

幾十年前,在中國的農村土地上,有兩個典型。一個是“農業學大寨”的山西昔陽縣大寨公社,另一個是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萬里在一篇文章中說,農業學大寨到底學什麼?很多地方學表面,學形式。因為在他看來,並不是學歪了學錯了,而是大寨本身就不正。

小崗村當年從用戶(農民)本身生存和發展的需求層面出發,包產到戶,埋頭實幹,放大生產力,迅速致富。

一個是假大空反人性,一個是從人的需求出發解放人的生產力。這兩個典型告訴我們一個基本道理,就是我們要以人為本,或者說要有用戶思維。

以人為本的用戶思維適合於任何直接或間接鏈接以用戶為終端的行業,宜家就是如此。

2018年1月8日,宜家昆明店正式落地,其所用地塊通過昆明產權交易中心獲得,這讓很多宜家名義上的昆明粉絲著實興奮了起來,儘管最終是否確定建店、選址哪裡都還是未知數,但宜粉們已經開始暢想著如何開啟自己的宜家“休閒度假”模式了。

之所以說宜家的“休閒度假”模式,是因為宜家從商場功能佈局到動線、輔動線設計,都充分考慮用戶體驗,最大限度將家居購物模式向休閒度假模式轉變,然後又依靠休閒度假模式的存在,反推其核心業務——家居售賣的達成。

在宜家,有一條隱性的動線設計,讓你幾乎沒有死角完成全部區域的參觀。如果你到達一個並不感興趣的區域,你可以通過輔動線離開該區域通往下一展示區,重新回到主動線上,將“用戶想要看到什麼”和“我想要讓用戶看到什麼”有效整合起來。這對於一個超大規模的零售商場、對於很多用戶面對如此規模商場不知如何選擇自己的參觀線路的困局,宜家通過動線的設計,幾乎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休閒度假模式的基礎是時間。在宜家的零售商場,其規模本身就意味著用戶需要耗費半天到一天的時間,來完成整個宜家為你設計的流程。因此,除了大量實用簡美低價的“家居展銷”以外,宜家設計了兒童娛樂區、餐飲區、食品零售等功能區,輔助家居展銷主區,將用戶留店時間放大到最大,而且還讓用戶愉快地度過了這一段被宜家放大的時間。

比如宜家的餐廳,甚至被當作一個現象、案例在網上討論。而實際上,宜家的餐廳對與宜家來說,“宜家餐廳”不是商業模式,有餐廳的“宜家商場”才是商業模式。宜家商場的盈利模式中,宜家餐廳是成本,而不是盈利點。這是基於餐飲不便與長時間購物基礎上的一種用戶解決方案,最後這樣一種解決方案成了很多人蜂擁宜家的一個理由,反推宜家家居的品牌營銷和零售。

宜家的用戶思維有時你會覺得到了極端的地步。據報道,上海宜家一度有一個群眾自發相親活動,每週四下午老頭老太太們來到宜家點一杯免費無限量續杯咖啡,開始尋找未來的女婿或者兒媳婦,或者給自己找個老伴。還有免費的兒童樂園,每到週末就是爆滿。甚至對於很多人來說,每週把宜家當做超市,購買諸如三文魚等食材作為下一週餐桌上的菜品,已經成為一種慣性的宜家週末購物休閒模式。

宜家的這種低門檻用戶思維,通過極端的方式引流,達成品牌營銷甚至促成從偶發消費到會員購買。以一種“休閒度假”的模式,來完成體驗式消費。

這或許就是宜家多年來不懼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底氣所在,它恰好用自己最擅長的體驗模式抵消了互聯網的優勢。宜家業績常年穩定增長,幾乎並不受互聯網衝擊。宜家2015財報顯示,全球超300家門店,總銷售額319億歐元,增長11.2%,總收入327億歐元,增長11.5%,淨利潤35億歐元,增長5.5%。2015年,宜家還收穫了7.7億門店訪客,19億網站瀏覽量。

宜家創造了目前為止簡單實用樸素且又備受推崇的商業模式,一切以用戶體驗為基礎,無論是家居產品的設計與實用性,還是商場動線的走向,以及功能區的佈局,都在以人為本,賦予零售商場“休閒度假”的功能,來助推家居零售業務。

據美國《財富》報道,宜家為了控制成本且又不影響產品實用性,甚至都不給桌子的底部上漆,因為上不上漆其實不影響產品的實用性和可視部分的美觀程度。就是這樣一家連本該銷售商乾的安裝活計都要消費者自己動手的十分“摳門”的企業,卻願意付出成本來提升商場“休閒度假”一般的用戶體驗,就能說明一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