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宗商品电商平台的交易、 服务模式是第一要务

从2016年全国两会供给侧改革成为关键词开始,在这轮改革大潮中,大宗电商作为新经济的代表,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传统消费品电商模式不适合大宗商品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大宗商品的电商平台普遍面临高投入、缺乏长期可持续盈利模式,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张莉:大宗商品的电商平台与普通消费品的电商平台在三个方面显著不同。一是商品特性方面,二是支付手段方面,三是商品的物流方式方面。这三个不同,决定了大宗商品的电商平台与普通消费品的电商平台完全不是一个模式。

应该看到,传统消费品电商模式无法应用到大宗商品电商方面,而且大宗商品电商也缺乏符合其特点的交易模式。例如,大宗商品需要特殊的物流设施进行大批量运输;在金融方面,许多大宗商品是资源型商品,像钢铁、煤炭等,具有一定的垄断属性;在其价格方面,既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控制。普通消费品电商是降低产品支付成本、支付快捷、运输快捷的,但这对大宗商品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支付领域,虽然支付宝极大地缓解了普通消费品的支付方式,但由于大宗商品支付金额巨大、需要牌照等相关证件,使支付宝在大宗商品领域目前还无法实现快捷支付。

当前,大宗商品的电商平台虽有一些资金投入,但要看到,目前资本炒作的成分居多,除少数平台由于影响力大从而有一定盈利外,大多数平台都是照搬普通消费品模式而难以为继。因此,大宗商品电商平台不能照搬B2C模式,而是应该积极探索符合其特点的B2B模式,创新符合大宗商品电商平台的交易、服务模式是第一要务。

亟须龙头企业引领

中国经济时报:以您的判断,这种高投入、缺乏长期可持续盈利模式大概在什么时候可以缓解?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张莉:当前,钢铁大宗商品的电商平台发展得相对好一些,棉花、煤炭、橡胶等平台则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

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大宗商品电商平台发展模式探索出来需要3—5年的时间,作出这种判断是基于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当前的政策支持力度没有以前那么大。第二,大企业刚刚涉足大宗商品电商平台,而见效则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三,目前大宗商品的电商平台都是传统产业直接在做,而不是电商“侵入”传统产业来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B2B。用传统产业的思维来做大宗商品电商平台,效果不会显著。

因此,市场需要创新模式,大概得需要3—5年时间,只有商业模式成熟之后,才能迎来大发展。

当前,要想使其尽快发展,需要两个条件。

首先,需要龙头企业去引领。应该看到,目前大宗商品电商平台缺少像淘宝、京东等普通消费品领域这样大的企业去搞创新、去引领。其次,需要政府支持的大平台。大宗商品一是期货性,二是大宗性,这两个特点使得其需要政府进一步采取新措施、出台新政策,这样才能够加速大宗商品电商平台新模式的诞生。

需要指出的是,不要指望传统企业去打造出好的平台模式,因为电商有自己的思维模式,要传统企业去大力发展电商平台,通俗地来说,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效果往往不尽理想。

近期资本投入相对减少

中国经济时报:大宗商品电商平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资本对行业的热度怎样?对行业有怎样的影响?

张莉:目前资本对行业的热度相较于2014年、2015年、2016年有些下降。在这三年里,资本的热情度还是比较高的,2016年更是出现了数十家价值过亿的公司,资本投资的热潮出现。

应该说,大宗商品电商平台是在资本的推动下建立的。目前,由于没有出现固定的、较为有利的盈利模式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的相对下降,进入2017年以来,资本对行业的热度则相对降低。要看到,这种热度降低其实很正常,因为资本是逐利的,当利润不明显且不确定性很高时,资本投资减少则非常正常,这也使得大宗商品电商平台热度降低了,发展也慢了下来。

正是由于资本投入的相对减少,意愿不是很强烈,资本滞后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宗商品电商平台创新就要推迟。众所周知,任何创新都需要时间,都需要研发,都需要大额资本投入,大宗商品电商平台也是如此。因此,资本投入的相对减少,短期内会滞后创新。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降低是相对而言的,而不是绝对的,大宗商品电商平台是发展的必然,这种相对降低只是暂时的,未来还会出现资本集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