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家族打破“富不過三代”的俗話富了15代,繼承人如今享譽全球


“富不過三代。”時代變遷也起了最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一番改造,以前的名門望族早已成為“無產階級”,要想在中國找到能夠幾代財富傳承的家族,就更加困難。但是有一個家族,卻擺脫了這個“魔咒”,並且可能是目前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就是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普利策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的家族——蘇州貝氏家族。貝聿銘,可謂名滿天下,無人不知。

貝聿銘的第一代祖先在蘇州行醫賣藥,至18世紀,貝氏家族在蘇州居住了已有六百餘年,是擁有大片土地的望族,以行善和助人享譽蘇州。 1917年,貝聿銘在廣州誕生,貝氏家族也於同年買下了蘇州著名園林——獅子林。1920年,貝聿銘的父親到上海工作。10歲時,貝聿銘隨家人遷往上海。從那時起,幾乎每年寒暑假,貝聿銘都會回蘇州,他在獅子林裡度過了一段愉快的童年時光。

貝家最為興旺的支脈,是同為第13世孫的貝哉安和貝潤生兩支。貝哉安被稱為“金融世家”,1915年,貝哉安參與創辦了上海銀行,還協助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國旅行社,後來在蘇州成立分社,任經理。貝哉安頭腦好,家庭教育更好,五個兒子,個個做銀行,個個有出息,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貝哉安的三子貝祖詒,也就是貝聿銘的父親。圖為貝聿銘的母親。


貝祖詒與夫人——民國名媛蔣四小姐蔣士雲。 美麗的蔣四小姐,當年輸給了“趙四小姐”——是的,她曾經和少帥張學良戀愛,差一點終成眷屬。在聽說了趙四小姐的故事之後,蔣四小姐傷心欲絕,並且及時中止了這場不靠譜的戀愛,前往歐洲求學這才邂逅了貝祖詒。

貝聿銘的夫人——大家閨秀陸書華 說起培養“美國最優秀女性”的衛斯理學院,大家都會想起著名校友宋氏三姐妹。 貝聿銘的夫人陸書華也是衛斯理學院校友。因為天生低調內斂,她的故事一直不為我們所知,連她的閨名,也一度被寫作盧艾琳或盧愛玲。

貝聿銘的建築生涯,帶有他個人的英雄主義色彩。求學期間輾轉多次最終師從格羅皮烏斯門下;曾經因為“房屋建築師”的身份被美國主流建築師協會排除在外;贏得肯尼迪圖書館競賽揚名之時卻因漢考克大廈玻璃的脫落而跌入低谷;頂住輿論壓力在批評聲浪中建造的盧浮宮金字塔最終贏得了高盧人的讚賞;僅與拙政園一牆之隔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則是傾注了貝聿銘對東方故土的無限情感。


受過多年西方教育的貝聿銘,仍舊自認為:“我在中國度過了吸收能力最強的少年時代,因此有種中國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無論如何也很難改變。我仍是一個十足的中國人。”

同時,作為一個商業世家的後代,貝聿銘也一直想理解父親貝祖貽的一句話:優秀建築的精髓不僅在於構思偉大的建築物,而且要使他們與金融和經濟要素有效地聯繫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