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構建綠色發展模式

5月30日至31日,我省召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動員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動員全省力量,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四減四增”工作,著力抓好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落實,推動我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各市市委書記、市長紛紛表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不斷開創生態山東、美麗山東建設新局面。

濟南市代市長孫述濤:彰顯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

濟南市區有126座山體,我們到2020年要實現綠化全覆蓋;南部山區只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構築與泰山融為一體的重要生態屏障。泉是濟南的靈魂,市域內擁有700多處天然泉水,“濟南泉·城文化景觀”正在申報世界文化景觀遺產。要堅定不移推進拆違拆臨、建綠透綠,按照“顯山露水”的思路實施中疏,建設彰顯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城市大客廳;黃河有100多公里的河段在濟南穿城而過,我們將打造百里黃河國家溼地公園。作為省會城市,濟南有山有水,做大做強做美做富的條件得天獨厚。下一步,我們將在建設綠色家園、發展綠色產業、促進綠色惠民、壓緊壓實責任上持續用力,共建共享“大強美富通”的現代泉城。

青島市市長孟凡利:深入推進美麗青島建設三年行動

我們將深入推進美麗青島建設三年行動,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努力將青島建設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自然保護區保護,紮實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大力推進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二是恪守新發展理念,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牽引,按照“四減四增”的要求調整優化產業、能源、運輸、農業投入四個結構,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可持續的發展。三是牢固樹立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持續開展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問題治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淄博市市長於海田: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改善

淄博將按照中央和省裡部署要求,堅持全域治理、精準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改善。以實施“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立足實際,自我加壓,以嚴於省的排放標準、高於省的任務目標、早於省的時間節點,找準突出問題,精準採取措施,務求取得實效。組織實施“1+4”大氣環境治理專項行動,“1”即減煤,“4”即開展VOCs、氮氧化物、重型柴油運輸車輛、揚塵汙染專項治理,細化落實到每一家企業和汙染點源,壓實責任,全力推進,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進一步完善刑責治汙等有效機制,提升網格化、信息化監管水平,重拳打擊環保違法行為。

棗莊市委書記李同道:加快建設自然生態宜居宜業新棗莊

我們要加快建設自然生態宜居宜業新棗莊,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高效益、低汙染的綠色發展之路。一是謀長遠、算大賬,做好動能轉換文章。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全力推進“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切實調整優化產業、能源、運輸和農業投入結構,創造更多的綠色GDP。二是補短板、強弱項,做好汙染防治文章。聚焦打好藍天保衛、黑臭水體治理、飲用水源水質保護、農業農村汙染治理等“標誌性戰役”,強化尋源治汙、科技治汙、鐵腕治汙。三是抓重點、增優勢,做好生態保護文章。打造更多的綠地、公園、溼地,建設更多的生態鎮、美麗鄉村,真正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東營市委書記李寬端: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東營將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抓手推進“四減四增”,在轉型升級中實現發展與生態“雙贏”。按照建設高端石化產業基地的定位,加速推動石化企業上大壓小、整合重組、進區入園,佈局以芳烴、烯烴綜合利用為主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嚴格執行新上耗煤項目煤炭減量政策,大力推進煤改氣、煤改電,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新能源;加快原油成品油運輸管網建設,年底前力爭實現青島港、東營港、煙臺港到市重點企業原油運輸管網基本連通,減少罐車運輸排放。同時,充分用好東營687萬畝溼地資源,加強溼地保護與恢復,推進自然保護區規範化管理,更好地發揮溼地生態功能,彰顯東營生態優勢。

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躬身踐行綠色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堅決履行政治責任,躬身踐行綠色發展。著力抓好水汙染防治及水源地保護,堅持飲用水水源保護與流域汙染防治並重,嚴格落實各項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措施,健全完善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制度,加強水系工程和汙水收集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更加安全的水生態系統。著力抓好土壤汙染防治,加強土壤汙染源頭預防,抓好土壤汙染治理修復試點項目,強化農業農村面源汙染防治,不斷提高土壤汙染防治能力。著力抓好生態修復保護,加快健全完善水生態修復保護長效機制,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深入開展海灣整治修復,持續加強海洋保護區建設管理。

濰坊市委書記劉曙光:實現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雙贏”

我們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一是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計劃,大力推進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汙染源”治理,以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二是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努力實現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雙贏”。三是加快構建生態文明新體系。進一步完善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安全體系。

濟寧市代市長石光亮:堅決打好“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攻堅戰

濟寧市將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強化政治擔當,深化治理措施,堅決打好“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攻堅戰。一是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持續增加綠色新動能。二是優化調整能源結構。重點從減存量、控增量、增綠量三個方面下功夫。三是優化調整運輸結構。一方面,大力發展鐵水聯運,加快運河航道“三改二”等重點港航項目建設,完善市內鐵路站與煤礦、電廠、物流園區、重點企業對接,最大限度提升鐵路和水運比例。另一方面,今年持續加大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市政車輛推廣力度,明年底力爭實現全部替代。

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構建綠色發展模式

我們近日印發《關於推進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實施意見》,提出將泰山大生態帶打造成“山青、水綠、林鬱、田沃、湖美”的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是泰安最大的優勢、最寶貴的資源,也是未來發展的潛力和希望所在。以中央、省生態環保大會為新的起點,泰安將進一步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切實作到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一起守、兩個建設一起抓、兩個成果一起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構建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綠色發展模式,優化全市“三、二、一”產業結構形態,提高發展質量。

威海市市長張海波:打造美麗中國的示範區

威海要聚焦“三個關鍵詞”,不斷鞏固提升生態比較優勢,打造美麗中國的示範區。一是聚焦“統籌”,堅持區域統籌、城鄉統籌、全域統籌,牢固樹立生態環境保護的整體觀、系統觀,統籌推進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的生態體系建設。二是聚焦“轉型”,全面落實“四減四增”的要求,主動調整“四個結構”,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道路。以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重點培育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增添綠色發展新動能。三是聚焦“共享”,從解決大氣、水、土壤汙染等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入手,努力讓人民群眾共享藍天碧海、綠水青山,有更大的獲得感、更高的滿意度。

日照市委書記、市長齊家濱:讓日照永享青山綠水、碧海藍天

生態是日照的最大特色和優勢,也是加快發展的最大潛力。我們將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讓“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理念在日照落地生根,把生態日照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今年2月,我們按照豐富內涵、提質增效的理念,啟動實施了新一輪林水會戰,將原來的“八綠六水工程”升級為“雙十工程”,並從林水領域拓展到海洋領域,計劃再幹3年,新造林40萬畝,建設重點水利工程305項,治理河道600公里,使城市日供水能力增加到110萬立方米。三年之後,我們還要一直幹下去,讓日照永享“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為生態山東建設作出“日照貢獻”。

萊蕪市委書記、市長梅建華:堅持以綠色發展為核心導向

萊蕪要堅持以綠色發展為核心導向,著力抓好源頭治理,加快建設美麗萊蕪。綠色發展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其核心內涵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高度一致。我們將把綠色發展與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緊密結合起來,重點在“四減四增”上抓落實見成效,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方面,著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方向發展;調整能源結構方面,著力壓減煤炭消費,逐步優化能源結構;調整運輸結構方面,不斷提高鐵路運輸對經濟發展、汙染減排的貢獻;調整農業投入結構方面,重點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積極推進節水灌溉及水肥一體化項目。

臨沂市代市長孟慶斌:讓老區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我們將著力推進“四減四增”,讓沂蒙老區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一是在優化產業結構上下功夫,實施“8+8”現代產業培育計劃,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降低汙染排放;二是在優化用能結構上下功夫,加快“能源替換”,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三是在優化運輸結構上下功夫,積極發展鐵路運輸、航空運輸,減少汽車尾氣汙染;四是在構建生態屏障上下功夫,紮實開展“綠滿沂蒙”行動,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打造“綠水青山”的靚麗名片,為建設“美麗山東”作出應有貢獻。

德州市委書記陳勇: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負責

德州將認真解決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農村投入結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持續提升環境治理科學化水平。注重標本兼治,圍繞“四減四增”目標,制定任務書、作戰圖,堅決打好標誌性戰役,堅持不懈、久久為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關鍵在黨,必須加強黨的領導。我們將努力做好確立目標、規劃決策、劃出紅線、明確責任、選人用人、統籌協調、監督檢查、考核獎懲、追責問責等各項工作,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負責,凝聚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答好美麗山東建設的德州答卷。

聊城市委書記徐景顏:持續做好“水、綠、潔”三篇文章

聊城將紮實開展“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持續做好“水、綠、潔”三篇文章,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努力建設“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業新聊城”。以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徹底扭轉“路徑依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全面治理工業排放和機動車尾氣排放,推進大宗貨運“公轉鐵”,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抓好清水淨水、水系連通、河道整治、沿水造綠等工作,加大水汙染治理力度,打造河湖相連、秀美宜居的全域水城。為深化生態環保體制機制改革,聊城將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形成全黨全社會齊抓共管、共同努力的大氣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格局。

濱州市委書記張光峰:還百姓藍天白雲、清水綠岸

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就是群眾的所想、所盼、所急,必須堅決擔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還百姓藍天白雲、清水綠岸。濱州將盯緊重要領域和薄弱環節,一是以刮骨療傷的決心加快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的整改。二是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立足“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以及特色優勢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三是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嚴格控制煤炭總量,加快“公改鐵”步伐,全力推進陽信德大鐵路至魏橋工業園區專用鐵路、鄒平貨運鐵路、北海經濟開發區貨運通道等貨運鐵路建設,加快推進運輸結構轉變。

菏澤市委書記孫愛軍:把生態環保責任牢牢扛在肩上

菏澤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領,把生態環保責任牢牢扛在肩上,加快推進“四減四增”,做到“五個堅定不移”,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菏澤。我們將大力實施產業倍增工程,著力發展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新興產業。圍繞能源結構調整,加快推進“雙替代”工程,堅決完成煤炭壓減任務。除充分挖掘現有鐵路、航道運力外,菏澤還將加快構建立體化交通體系,推動綠色出行。立足農業大市實際,堅定不移地抓好農業投入結構調整。通過實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行動,全面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