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有“虎豹骑”,刘有“白眊兵”,孙权就没精锐?“不止一支”!

说起乱世三国,除了猛将之外,各诸侯展示实力的标准就是麾下“精兵”了;曹操有机动部队“虎豹骑”、刘备有西方上兵“白眊兵”、当然还有诸葛亮组建的“飞军”。一个是兵源极广的“曹魏”,一个是后起之秀的“蜀汉”,这两大诸侯国身边貌似都有或多或少的“特种部队”;那么问题来了,老牌诸侯国“东吴”又有什么精锐部队呢?

曹有“虎豹骑”,刘有“白眊兵”,孙权就没精锐?“不止一支”!

三国之一的“东吴政权”,力量虽然没有“曹魏”强,但论资排辈还是比“蜀汉”要胜强得多;可结果却是,三国之争中“东吴”显得少言寡语,多以自保,难见进攻,这就不免使人以为“东吴无精兵”。其实这种说法是错的,“东吴”不仅有当世猛将,精兵也不在少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解烦兵”、“丹阳兵”,其实力不在“虎豹”、“白眊”之下。

先说“解烦兵”,这只精兵的创建还是很有名气的,成型于刘备伐吴时期,史称“夷陵大战”;当时刘备率蜀汉倾国之兵大举入侵东吴,深入江东数百里,孙权自觉岌岌可危;就在这千钧之间,孙权下令“胡综”再从各州郡中招募数千兵士,并组成一支新部队,号为“解烦”。最初“解烦兵”分别由“徐详”和“胡综”两人分别统领一部,之后又有东吴大将“陈武”之子“陈修”统领。

曹有“虎豹骑”,刘有“白眊兵”,孙权就没精锐?“不止一支”!

“解烦兵”顾名思义,关键词就是“解烦”,很明显是为孙权“解除烦恼”而建立的军队;那么夷陵之战中,孙权最烦的又是什么呢?不言而喻,肯定是“烦”战事不顺利,当然也有保其身家性命的意思;因此“解烦兵”虽人数不算多,却担任着“敢死队”的性质,同时也有孙权私人“禁卫军”的意思。

曹有“虎豹骑”,刘有“白眊兵”,孙权就没精锐?“不止一支”!

至于“解烦兵”战力如何,史料中少有记载,比较明确的是在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命韩当率“解烦兵”征讨丹阳地区的反叛;但即使这段记载也不甚详细,只说“韩当”勇猛无敌,率兵猛冲猛打,丹阳最终平定。但想来“解烦兵”是孙权的“禁卫军”,其实力应该不弱;况且又跟随猛将“韩当”出征,孙权一定知道“韩当”之勇,因此故意将“解烦兵”交给他统领,也由此从侧面证明了“解烦兵”的勇武。

曹有“虎豹骑”,刘有“白眊兵”,孙权就没精锐?“不止一支”!

东吴另一支精兵当属“丹阳兵”,三国丹阳郡素有“精兵之地”的美称;三国初始时“何进”就曾在“丹阳”招募数千兵马,后曹操也在“丹阳”招兵,曹洪刚起兵之时也专门跑到“丹阳”招兵,陶谦也曾在“丹阳”招过兵。因此“丹阳”在当时多出精兵,诸侯皆知,甚至专程跑到此地招募能征惯战的勇士;虽说丹阳属“扬州”,古时征战皆不喜“南兵”,但是“丹阳兵”却是个例外,尤其在“徐州”战场上表现活跃。

曹有“虎豹骑”,刘有“白眊兵”,孙权就没精锐?“不止一支”!

想当年刘备投奔徐州,陶谦就曾将四千“丹阳兵”划拨刘备军中,至此实力大增;刘备算是个外来人,能在“徐州”站稳脚跟,除了得到当地大士族的支持外,军事力量上“丹阳兵”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诸如“曹豹”就是“丹阳兵”出身的统领主力。再到后来以张飞为代表的“刘氏集团”与曹豹关系破裂,又是“丹阳兵”趁着刘备在外与袁术争斗之时,趁机控制了徐州,直至吕布入城。

曹有“虎豹骑”,刘有“白眊兵”,孙权就没精锐?“不止一支”!

说起江东“孙氏集团”与“丹阳兵”的关系,那还得从孙策说起;当时孙策在三国中号称“小霸王”,名声日益鼎盛,但他还有个舅舅“吴景”,在袁术手下为“丹阳太守”。当初孙策曾在袁术手下“蜗居”,后来孙策借兵,但袁术却不给,并说让孙策自己招兵;孙策无奈之下选择到舅舅“吴景”的丹阳地区招兵,后来“吴景”帮着孙策招募了数百“丹阳兵”,同时随孙策一起离开袁术。

曹有“虎豹骑”,刘有“白眊兵”,孙权就没精锐?“不止一支”!

袁术人品不行,本以为不给兵就能限制孙策的发展,谁成想自己的“丹阳太守”也随孙策一起跑了;后来袁术又安排一个叫“周尚”的人接替“丹阳太守”一职,结果这个周尚也有靠山,亲侄子竟然是孙策的好朋友“周瑜”。这可好,孙策得了数百“丹阳兵”后不久,袁术的人又被“周瑜”挖了墙角,“周尚”也投靠了孙策;孙策就是凭着这些丹阳兵一举杀过长江,在平定江东的战事中,“丹阳兵”可谓是孙氏集团的骨干力量。

曹有“虎豹骑”,刘有“白眊兵”,孙权就没精锐?“不止一支”!

后来袁术被诛,紧跟着孙坚初步建立了“东吴政权”,而“丹阳郡”就成了东吴的主要兵源地;无论是孙策还是之后的孙权,对“丹阳太守”一职都十分重视,史书记载“非孙氏子弟不可任”。后来三国局势生变,“诸葛恪”也成为孙权最倚重的江东重臣,他就曾担任“丹阳太守”一职;但也由此可见,东吴对于“丹阳郡”的重视程度。

曹有“虎豹骑”,刘有“白眊兵”,孙权就没精锐?“不止一支”!

“丹阳”多出山民,性情彪悍,当初“诸葛恪”曾在此地招募四万精兵,之后东吴上将“贺齐”也在此地得八千精兵,再之后陆逊、全琮、孙瑜等数代人都在此处或招募或征讨,得“丹阳兵”不下八万人;由此也可看出,“丹阳兵”在东吴整个军队人数中的占比非常之高,说是东吴军队的主力也不为过。

曹有“虎豹骑”,刘有“白眊兵”,孙权就没精锐?“不止一支”!

但总的来说,“丹阳兵”还不能说是东吴的主力部队,东吴的主力部队还是依靠规模庞大的“水师”,东吴在“濡须口”和“西陵”一直保存着两大水师基地,仅是各种作战船只数量就足以与“曹操”和“刘备”抗衡,比如东吴“卫温”就曾率军驾“海船”远征海外,势力范围一直延伸到当时的“夷州”,也就是今天的台湾。

曹有“虎豹骑”,刘有“白眊兵”,孙权就没精锐?“不止一支”!

如果论规模,东吴当属“水军”第一,论陆战,当推“丹阳兵”为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