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钻之美,幽灵之幻」浅谈贰圆荧光币及保存问题

如果大家关注过国家发行的二元纸币就会发现有一个规律,那就是逢二必少,这也就是第四套人民币中贰圆币数量较少的原因,存世量少的钱币收藏价值相应也会更大。玩钱币收藏的都知道,三版玩水印四版看荧光,圈内又有一句逢二必涨,逢绿必收。而第四套人民币中最有名的荧光品种就是绿钻(1980年贰圆荧光版)和绿幽灵(1990年贰圆荧光版),作为荧光币中的精品,此二者在第四套人民币中最具欣赏价值。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荧光币那如梦如幻的美:

「绿钻之美,幽灵之幻」浅谈贰圆荧光币及保存问题

1980年贰圆荧光版(俗称绿钻)

绿钻的名字得自于背面左侧这几个小星星和右侧的宫灯,在荧光灯下像钻石般炫目耀眼,犹如悬挂在蓝色夜空中的璀璨明星。

「绿钻之美,幽灵之幻」浅谈贰圆荧光币及保存问题

「绿钻之美,幽灵之幻」浅谈贰圆荧光币及保存问题

正面在荧光灯下显出特强满版荧光波纹,这也是绿钻的重要特征之一。

「绿钻之美,幽灵之幻」浅谈贰圆荧光币及保存问题

「绿钻之美,幽灵之幻」浅谈贰圆荧光币及保存问题

1990年贰圆荧光版(俗称绿幽灵)

绿幽灵的魅力主要体现在钱币背面。南天一柱附近水波纹在荧光灯下形成弯弯曲曲的扇形图案,在绿翡翠般的版面形成幽灵一般的梦幻效果,所以业内称之为绿幽灵。

「绿钻之美,幽灵之幻」浅谈贰圆荧光币及保存问题

「绿钻之美,幽灵之幻」浅谈贰圆荧光币及保存问题

普通902和绿幽灵的对比

「绿钻之美,幽灵之幻」浅谈贰圆荧光币及保存问题

绿钻和绿幽灵。荧光灯下呈现出鲜艳、明亮的色彩,给观赏者带来了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

很多读者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纸币在荧光灯下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效果,其实,第四套人民币中的荧光币是人民银行采用荧光油墨(同色异谱油墨)技术,作为荧光防伪措施的探索,用于为第五套人民币广泛使用荧光防伪做准备。尤其是绿幽灵作为四版荧光防伪的中后期产物,荧光纸钞和荧光油墨的完美结合,使它成为四版荧光币的代表之一。

1980年版贰圆(简称802)于1988年5月10开始发行,共54种冠号。绿钻主要出现在802发行的中晚期(九十年代中期),是后来802流通量的主力军。其主要集中分布在1994-1995年印制的I、A冠号中,自IQ、IR、IS、IT、IU、IW、IX、IY、IZ、AP、AQ、AR、AS、JZ(补号)合计14个冠字中的部分流水号是“绿钻”,充分证明802在九十年代中期曾经试验过一小部分荧光防伪券,且纸张印刷特征区别明显。

由于当时荧光币印制技术不是很成熟,这种荧光币作为银行内部试验品并未对外公布,是大家在不断对纸币探索中才发现的。受2004年起银行对贰圆、贰角币只收不付的影响,现在全新贰圆币在收藏市场的存世量不多,而荧光币在其中又只占有很小比例(大多数早已被银行收回),要在现存世的这些贰圆币中再去找荧光纸钞相当于大海捞针,数千张纸币里可能也才只有一张,存世量极其稀少,弥足珍贵,所以“绿钻”、“绿幽灵”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欣赏性。

谈到欣赏性,这里不得不说说纸币保管问题。如果保管不善,极有可能对纸币造成霉变、污渍和发黄等毁灭性损害,导致欣赏性大打折扣。

「绿钻之美,幽灵之幻」浅谈贰圆荧光币及保存问题

「绿钻之美,幽灵之幻」浅谈贰圆荧光币及保存问题

「绿钻之美,幽灵之幻」浅谈贰圆荧光币及保存问题

荧光灯下的纸币霉变现象

荧光币最忌讳的就是灯下有斑(主要由霉变造成),所以在购买时千万要注意。收藏荧光币,全品无斑才是首选,当然,保存荧光币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相对于南方来说不易,所以一定要做好密封。

那么,保存荧光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防霉:防潮是防止纸币霉变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南方和沿海地区,因地处潮湿纸币更易受潮。纸币的最佳存放温度为19度左右,湿度为50度至60度,在观赏时应尽量避开高温天气或者潮湿环境,最好将其全部进行密封存放。

二、防折:在荧光灯下欣赏纸币时切勿用手直接碰触,因为手上分泌的油汗很容易污染币身。对于全新的纸币要小心使用镊子夹着观赏,以免不小心发生折皱。

三、防蛀:防虫蛀的关键在于确保纸币存放环境的干燥。想要长期保存纸币,切不可将纸币和报纸、老旧书籍等杂物堆放在一起,最好是将纸币进行完全封装,使其与空气隔离。

四、防褪色:纸币在阳光的暴晒下会很容易褪色,保管不当的话在经过较长的时期之后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褪色,这主要与纸币质地和油墨好坏有直接关系。荧光币上的特殊油墨尤其要注意保护好,不要将纸币放在玻璃纸袋中,也不要碰到酸性液体,否则一旦褪色将无法修复。

上述就是关于荧光币保存的方法,相信读者对此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整体而言,如何保存荧光纸币是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越是珍贵的纸币,越是应当为其提供一个适宜的存放环境,以免纸币因保存不当而导致欣赏性大打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