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双全的剑桥学霸:家长做好这三点,就能帮孩子突破学习瓶颈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留学前,孩子该上什么样的学校?选择公立还是国际(民办双语或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路线?我们身边的一些伙伴们,正在为这个问题头疼,或者已经给孩子转了一两次学。

天下没有绝对完美的学校。与其频繁的给孩子转学,不如看清各条路线的差异,找到适合孩子和家庭的路,然后从课外和家庭教育方面作补充。

文理双全的剑桥学霸:家长做好这三点,就能帮孩子突破学习瓶颈

今天的主人公郝煜,曾经从公立学校升入民办双语学校,之后考入剑桥大学的教育和物理专业本科、伦敦大学应用语言专业硕士,现在回国投身民办教育。她说孩子念国际学校,家长需要注意三点:

1.支持孩子主动探索

郝煜高中开始由公立体系转到国际体系,一开始有些无所适从。

班级体量较小,课堂参与度强。以往被老师催着、父母逼着、考试压着过了那么多年,国际体系下似乎是宽松了起来。可是,家长难免焦虑,该如何检验孩子确实学到知识了呢?

由于评价机制不同,原先在公立体系通过熟能生巧式的大量练习,可以取得一个好的考试成绩;而在国际课题体系中,勤学苦练、埋头苦干却可能无法证明什么。

郝煜说,选择国际体系的家长,一定要支持这样一套评价标准。孩子的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项目创造等方面,都是国际体系的重要评估指标。

文理双全的剑桥学霸:家长做好这三点,就能帮孩子突破学习瓶颈

孩子能不能在熟练掌握课堂所学的情况下,主动联系生活,发散思维,发现问题,探讨解决之道?国际体系下,老师通常不会给孩子填鸭灌输,而是需要孩子带着问题去和老师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主动性。

而与此相关联的家庭教育,父母要减少横向比较,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更多的启发自己孩子认识自我、探索尝试,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天赋所在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父母要支持孩子扬长,而不是拼命的拿他们的短处和别人比较。

文理双全的剑桥学霸:家长做好这三点,就能帮孩子突破学习瓶颈

2.不要盲目说“你不行”

如果用传统思维来评价,郝煜是典型的“文科生”。擅长写作,出过畅销书,理科成绩一般,到了高中遭遇瓶颈,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学理科的料。

然而她的父母,以及国际学校的老师,都没有给她定性,对她说“你不行”“你理科不好”之类的话。

郝煜的父亲也做民办教育,他认为女儿只是暂时遇到了“小挫折”。

郝煜说,爸爸妈妈对她说,她只是在理科学习中有一些漏洞,而漏洞一多,自然感觉无从下手改善。爸爸告诉她,世界上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把困难当成机遇,努力弥补,挑战自己,一定可以提高。

而郝煜的物理老师常常用讲解人生的方式,启发孩子们思考物理。这位老师让郝煜第一次发现了物理和哲学的关联,并爱上了理科。

文理双全的剑桥学霸:家长做好这三点,就能帮孩子突破学习瓶颈

在申请大学时,基于高中对于物理和数学类理科学习的挑战和突破,郝煜勇敢的选择了剑桥大学的教育与物理科学专业。

在郝煜看来,选择国际教育路线,家长需要用“发展型思维”看待孩子。不要盲目的给孩子定性,给他们“很聪明”、“文科天才”、“不擅长数学”之类的评价。

任何人都有潜力,而挑战自己意味着不断做成新的尝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家长鼓励孩子发展长处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勇于面对困难,给他们支持和信心。

3.脑洞可以更大一点

国际教育很重视思维的拓展。郝煜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由已知向未知去推”,也就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解决未知的问题。

很多人问她:怎么会选择物理和教育学?这两个学科有关联吗?硕士又为什么选择了应用语言学?

郝煜说

自己人生的大跨越,靠的就是“由已知向未知去推”的探索和关联能力。没有什么学科是孤立存在的,而人类最大的价值在于不断的发明和创造。人工智能可以记住许多已知的知识,而人类却可以打破边界,探索万物的关联,并尝试突破。

文理双全的剑桥学霸:家长做好这三点,就能帮孩子突破学习瓶颈

一旦选择了国际教育,家长需要有一个开放的思维,而不是要求孩子沿着一条路,记住已知的知识,获得很高的分数

分数固然可以检验学术能力,但未来世界的大变迁,需要打通学科的创造力。你的脑洞和胆量,不妨更大一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