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厢情愿,正在毁掉你的一生

你的一厢情愿,正在毁掉你的一生​如果说有什么比24岁才大学毕业还要糟糕的话,那就是,24岁不能毕业。

你可能会以为,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个偷奸耍滑,不学无术,连混日子都懒得混的loser。然而你错了。

当我放下电话赶到他的住所时,他的屋子整洁干净,一如往常。床头摆着闹钟,墙上贴着计划表,桌子上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

而他,已经哭红了眼的他,正蹲在角落削土豆片——他已经习惯,自己照顾自己很久了。

他曾经是所有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高中的毕业聚会上,他穿着白衬衫唱歌的样子,让在场所有人男嫉女爱。而现在的他,蹲在一间狭小的出租房里,孑然一身,为拿到自己的毕业证而发愁。

是他不努力吗?

不,他努力。他比谁都努力。

一厢情愿地努力。

01

别一厢情愿地交朋友

四年前,送他上火车的父母,反复叮嘱的不是吃饱穿暖,也不是好好学习,而是:一定要处好朋友。

朋友?这个词对于他很陌生。

别人家的孩子不好当,尤其对他这种本无所长,才智平平的孩子。为了考一所还不错的大学,他早已牺牲了自己一切的业余时间。

年满十八,他了解社会,了解人际交往的唯一途径还是父母。而他父母教给他的唯一一个要点,那就是,要让别人需要你。

这句话本没错。可在他父母嘴里,还有下半句,要了命的下半句:

如果别人不需要你,那你活着就没有意义。

带着这个准绳,他敲开了宿舍的门。

很快,室友们喜欢上了老实憨厚的他——是啊,对于一个愿意主动打扫卫生,愿意帮着带饭,帮着修改功课,任劳任怨又别无所求的室友,你有什么理由不喜欢他?

交到了朋友,他很开心。只是,没能长久。

他的室友们是善良的,没有因为他任劳任怨就欺负老实人。相反,他们过意不去,主动提出让他少做一点。如此好意,在他听来却是拒绝:他被拒绝了,他不再被需要了


他错愕,他茫然,他一遍遍追问室友,是不是他哪里做错了,如果是他可以改。室友们也很错愕,只能一遍遍解释,却越描越黑。

见说不通,他打电话请教爸妈,爸妈说一定是他的责任。于是,他一次次彻夜难眠,列出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第二天小心翼翼地补救。

他的室友战战兢兢地接受着他的“弥补”,生怕哪句话说得不对又让他自责。

表面上和和气气,实际上如履薄冰。室友们终于忍受不了,偷偷把这件事说给导员。导员找他谈话,语气平和,并没有责备,可在他看来,这又是他犯下大错的表现。

大一上学期末,他搬出了寝室,省吃俭用外加做点小工,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间。他的室友们,内心也许有愧疚——但更多,是如释重负的轻松。

你无法去谴责导员,导员做的一切都很得体;你无法去谴责他的室友,室友们并没有义务永远照顾他;


你甚至无法去谴责他的爸妈,他爸妈是老实巴交的下岗工人,一无所长,做点小生意,靠着给人家说好话,赔笑脸才供他上的大学。他爸妈教给他的,都是自己人生的经验。

只是,他爸妈和他都没有考虑到,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别人是否需要。

02

别一厢情愿地工作

搬出寝室后,他很迷茫,那个新年都过得心事重重。他觉得进入大学,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人际交往重要性并不次于学习。

从这方面讲,他的大学很失败。于是在大一下学期开学,他告诉自己所在社团一位学姐,自己需要静一静,可能无法继续在社团工作了。

学姐耐心地听完他的倾诉,肯定了他做事认真的态度和为社团做的贡献。然后,鼓励他继续留在社团。

这件事之于学姐,不过是许多琐事中的一件,很快她就会忘记。但她不知道——永远不会知道的是,对于一个单纯且陷入迷茫中的人,她的所作所为,对于对方来说,只有一个含义:知遇之恩。

那么好吧,士为知己者死。

于是,大一下学期直到大二下学期末彻底退休,他把自己的全部课余时间,甚至一部分业余时间都抛在了社团里。

尽管他永远是最忙的人,可从来不是业务最好的人。原因并不意外,他资历平平,如果想进步,必须花一部分时间好好提升业务。

然而,他却把时间更多地放在处理种种琐事上。他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学长学姐对他呼来喝去,同级的同事们大事小情都会找他;

至于学弟学妹们,他们在有事需要通融时,会在他面前表现得恭恭敬敬,却从来不会真的把他当回事。

每次他生日,只有寥寥无几的问候,在腾讯自动的祝福之后,断断续续地发给他。


大二结束了。在社团的集体照上,他站在角落里,笑得很开心。

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他就这样升到了大三,没有一张奖状,没有一张比赛证书,没有一份从业资格证,连四六级都没顾上考,甚至还有几门课需要重修。

03别一厢情愿地恋爱

大三了,终于,没有什么事打搅他了。他静下心坐在出租房的桌子前,才幡然醒悟,自己究竟浪费了多少时间。

如果这个时候开始静下心学习,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然后好好考几个证书,也许一切还来得及。可是,对于一个容易自以为是的人,麻烦从来不会少。

他从没想过追女孩,从没想过谈恋爱——直到大三那年,他遇到她。

她并不美,但他觉得她美;她并不优秀,但他觉得她优秀;她并不完美,但他觉得她完美。


两年的折腾,他总算学精了一点。他知道怎样打扮自己,知道如何和人聊天,知道翻攻略学着追女生。于是,在他一次次精心策划的追求过后,女孩毫无悬念地答应了。

他很满足——真的很满足。他告诉自己,哪怕我没有朋友,处理不好复杂的工作,至少我还有爱情。

Poorboy,他不知道爱情和工作一样,也有自身的规律,不是一厢情愿就行的。

老实说,他对她的态度无可挑剔。两年来,他朝夕相伴,寸步不离,非但没有减少热情,反而愈加关心。

每次有了矛盾,他都马上去翻阅攻略,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很多次,他宁愿牺牲自己,也绝不委屈她。

扪心自问,她没有任何理由离开他——可,也许就是他毫无保留的付出,宠坏了她也吓坏了她,那关心反而成了心灵的重负。

再加上毕业将至,他之前埋下的隐患开始一件件显露出来。她开始对他挑剔,埋怨他唯唯诺诺,胸无大志,埋怨他把自己的时间全用在无用功上,以至于拿毕业证都要被推迟。终于有一次,他受不了她的指责,反驳道:至少,那个社团里,我做的真的很好。

仿佛是故意为了气他,她拿起手机,把一条条聊天记录翻给他看。

“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很不喜欢他……”

“他把我当做好朋友?可我们只是很普通,很普通的朋友啊……”

“他怎么想是他的事,并不代表我的看法……”

“和他相处,真的很累……”

那天,是他大学四年唯一一次情绪失控。老实人发起脾气,是会把天捅破的。

而她,仿佛是蓄谋已久一般,在这次发火后坚决地分了手。原因,用她的话讲,她不能和一个歇斯底里的疯子在一起。

回到出租房,他平静地给他唯一的朋友——也就是我,打了电话。然后,他蹲在墙角,开始削土豆。

04

永远不要一厢情愿

朋友的故事,当然只是特例。但是,同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是啊,他一直很努力,很认真,但却是一厢情愿。一厢情愿地付出,一厢情愿地给予,一厢情愿地呵护。

看似大公无私,却也是极端的自私——因为他从来没有尝试着站在别人立场上。他所要的,就是别人按他设想的那样,接受他所做的一切。这样的一厢情愿,终究难以长久。

你觉得你在给,其实你是在要。

朋友的故事讲完了。一场好梦匆匆醒。心已碎,意难申。从此莫到钱塘路,怕见鸳鸯做对飞。

所幸的是,在毕业前夕他终于看透了。从此以后,他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他会学着张弛有度,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逞强。

等他将来有了孩子,他会教育自己的子女,永远,不要一厢情愿。

他的苦海,已经回头;可我们中,多少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的人,还没有悟透这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