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德意志第二帝國(9)關稅!統一的前哨戰

1815年維也納大會之後,德意志各邦外有沙皇俄國的壓制,內有奧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刻意作為,維持著一盤散沙的分裂狀態。民間呼喚統一的政治運動,都遭到俄、奧無情打壓。但是還有個不安定因素,就是普魯士王國。

儘管普魯士為了自己的利益,乖乖給沙皇俄國當走狗,但它經過改革,又吞併了萊茵河流域,現在已經是德意志各邦中經濟實力最強,軍事和政治制度最高效的一國。早在百年前就開始的普奧爭雄,又再次上演了。

閒話德意志第二帝國(9)關稅!統一的前哨戰

(腓特烈威廉三世)

這場德意志內部的爭鬥,在一開始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生意場”上展開的。

19世紀初,歐洲各國的基本上都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簡單說,就是對國內流通的商品收稅較少,而對國外進口商品徵收重稅。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促進國內工商業流通,二是防止外國商品搶佔國內市場,保護本國企業。

但在德意志則完全是另一幅圖畫。

德意志不但從政治上分裂成30多個邦國,而且這些邦國的領土還支離破碎地相互糾結在一起。整個德意志領土上,竟然有多達100多條關稅線和過境稅線。一件產品從德意志東部販運到西部,羊毛要被薅了一遍又一遍,弄得內部貿易根本搞不下去。

另一方面德國諸侯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外國商品收的關稅稅率又很低,於是英國的廉價工商品潮水般湧進德意志各邦,把德國人自己的企業都快擠破產了。

這裡面,最慘的是普魯士。前面說了,普魯士原本經濟最發達,而且領土橫貫德意志東西部,也是東歐和西歐之間交通的要衝,可謂做生意的黃金地段。然而,普魯士自個國內,就有多達60條關稅線,把自己的領土分割得七零八落,連國內商貿流通都搞不起來。而面對英國商品傾銷時,普魯士的工商業最發達,它受的打擊也就最重。再加上連年打仗,軍費開支巨大,到1818年,普魯士國債已經高達2億多塔勒,再不想辦法,國家經濟就要垮了。

這種情況下,普魯士首相哈登堡、財政大臣碧洛、文教大臣洪堡等經過研究,制定了一部新稅法,在1818年正式生效。

閒話德意志第二帝國(9)關稅!統一的前哨戰

這部稅法取消了普魯士境內的關卡和關稅,所有國內的買賣可以暢通無阻地進行。而對外國(包括德意志其他邦國)進口商品和過境商品,則要狠狠的宰。自此,普魯士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並且通過關稅,對國內企業形成了保護。這對於普魯士的資本家們是極為有利的。新稅法一頒佈,普魯士的工商業頓時打了雞血一般發展起來。

閒話德意志第二帝國(9)關稅!統一的前哨戰

這稅法肥了普魯士,卻苦了德意志的其他鄰國。首先普魯士國內市場的統一,形成對鄰國更強大的競爭;其次德意志各邦向普魯士的出口商品的稅率都被提高了;更嚴重的是,由於普魯士地理位置,德意志各邦的很多生意都要從普魯士過境,這下子全要挨狠狠一刀。所以在德意志諸邦看來,那個萬惡的普魯士又開始禍害人民了。一百年前他們用武力吞併鄰國,現在開始用關稅來宰割鄰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