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币圈还没赚过?这两个策略拿好了!

最近有一些朋友给老秦和助理留言说自己进入币圈还从来没有赚过钱。老秦也是有些诧异,跟着我的朋友从来没盈利,这是什么操作?一定平时没有认真听老秦说的话。

比起听各种大师专家在分析明天是涨是跌,老秦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其实数字货币投资跟股票投资、基金投资都是一样的,咱们花点时间去了解适合自己的实用的策略,对咱们的投资大有裨益。

一阵抓耳挠腮之后,老秦想了以下两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01 定投

有过股票和基金投资经验的朋友,老秦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大家肯定不陌生,甚至非常熟悉。

因为我要说的第一种法子就是定投

进入币圈还没赚过?这两个策略拿好了!

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数字货币也能定投吗?只听过基金定投,还从没停过数字货币定投。

是的,没错,定投是一种中长线的不错的投资方法。

因为我们对未来市场走向的不确定,所以如果做定投,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持仓成本,这一步跟抄底很相似。

抄底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批建仓,直到买到自己心里理想的仓位和价格。

分批抄底虽然是个笨办法,而且不能全部在最低点补仓上车,但是其聪明的地方在于稳妥、安全,不至于在进一步下跌中再次被套。

好了扯远了,咱们再说回来。定投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每个月固定一个时间,比如说发工资后的一两天,拿出固定的钱买入某种(或某几种)币,坚持定投一两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这时候再回过头来看,收益率一定会让你非常惊喜。

需要注意的是,定投的时间要长,不能说买两三个月就想着盈利50%或者翻几倍,那完全不现实,也违背了价值投资的初衷。

另外,定投的时候不用太过在意几毛钱一两块的成本波动,因为在我们认定了某种币现在处在低位,具有很大的潜力,对其未来坚定看好之后,我们的定投行为就相当于在不断地收集筹码,一点点微小的成本波动对长远的投资收益曲线不会有啥影响。

选定优质的币种,然后定投,两三年之后得出的收益率一定能领跑市场上很多投资产品,秒杀币圈大多数人。

关于定投的品种,老秦觉得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中的王者,应该是首选,其余的如ETH、EOS等也是不错的标的。

不过呢,定投适合有耐心的佛系的人,因为定投需要一个很长的投资周期,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不用关注市场新闻,不用盯盘,不用考虑熊市牛市,时间一到就买定离手。所以这一点执行起来也需要强大的耐心和决心。

02 数字资产投资组合

说完定投,还有一个办法也是大家常常在基金和股票里听到过的词——数字资产投资组合。

没错,这一点跟股票又是异曲同工之妙。

投资组合可以分三种:低风险低收益、中风险中收益、高风险高收益。

想获得多大的收益,就要承担多大的风险。

进入币圈还没赚过?这两个策略拿好了!

风险厌恶者会选择低风险的,风险偏好者会选择高风险的。

这句话不仅仅适用数字货币,股票,而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老秦希望我的粉丝们,不管是买币,还是炒股,还是做别的投资,都能够将自己掌握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低风险的配置,老秦建议大家多配置主流币,把BTC、ETH、EOS、XRP、LTC、ADA、NEO等等,作为重点配置对象,资金往主流币上倾斜,这样一来风险小,二来虽然不会有暴涨翻几倍的行情,但是收益一定也是妥妥的稳步上升。

中风险的配置,大家可以将一半左右的钱去配资数字货币市值排名靠前的主流品种,剩下的建议选择平台币和自己看好的了解的币。最后还可以配置一些成长性较高的币。

记住,只做自己了解的看得懂的投资。

中等风险意味着中等收益。往往选择这一类的朋友,大多数都有一定的交易经验和理论知识,在过往的经历中都有不错的盈利并且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不会因为币价大起大落影响投资决策。

高风险的配置就很简单了,追求高风险的朋友一定是能够承受大压力并且追求高收益的人,那么就可能选择具有爆发性的有潜力的品种,资金量较大的可以拿思慕份额。

不过老秦提醒一句,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才建议做高风险的配置,并且最好不要一把梭,大家一定要谨慎,不要一味的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挖矿。但是现在挖矿成本太高,并且难度很大,老秦觉得咱们还是做轻松的交易平时喝喝小酒跟朋友聊聊天这样的日子比较舒坦。

另外投资方式也可以进行组合,比如投资理财组合与定投合二为一,以定投的方式购买前十市值的数字货币品种,

将持仓风险成本降低等,也是非常不错的一种策略。

总之,不管什么策略,都希望大家重视今天老秦一直提到的“配置”一词。股神巴菲特老爷子也不是买一只股一把梭,而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的投资组合,曾经他不看好苹果,现在增持了5%的股份并且公开表示看好。这也是配置。

配置不是说买了就不管了,仍要根据市场的情况、币种的走势、背后项目的落地情况等多方面综合来看,这也是老秦一直在不断努力做的事情,希望支持老秦的朋友也能投资顺利。

进入币圈还没赚过?这两个策略拿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