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博物院有很多黄金文物,时期同春秋战国,而中国其他地区基本没有这一时期的黄金文物出现是什么原因?


文物小奇谈:内蒙古出土2000年前的黄金文物?匈奴文明才是正解!

我自2018年2月份始,接了设计匈奴文化博物馆的策划和设计,用2个月时间通读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匈奴史》等专著,先后查阅了200多篇考古报告和论文,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你,草原上出土的约在春秋至东汉的几乎所有黄金文物,基本上都出自匈奴贵族墓。

在当时,山西北部的大同、代州、雁门关经常遭受匈奴的蹂躏,再往北的内蒙古草原、新疆地区、外蒙的诺颜山等基本都是匈奴势力控制,时长约300年,称雄草原。

匈奴人文化不太发达,出土的文物中包括最好的莫过于黄金器和青铜器,除此之外的大量铁器、丝织品基本都氧化了,而像砖雕、石刻等艺术他们又不喜欢,所有你今天去内蒙古博物院、昭君博物院等地,能看到的都是上两类文物居多。

喜欢就留言、关注、转发,有不同意见也欢迎留言给我一起探讨

亦文亦物,行程数万,撰文百万,一分钟简单干脆,解读古建筑的精彩


亦文亦物

黄金文物容易保存,也不容易保存。

容易保存是因为黄金的天然的稳定性。可以长时间保存稳定的形态。这是黄金文物可以流传的原因。

黄金不容易保存呢,是因为黄金是高价值金属,是流通货币。很多情况下,古代的黄金文物都被一代一代的给熔掉了,当成货币了。

至于中原的比较少,只是相对较少。因为中原地区人烟稠密,埋在地底下的大多都被盗了,然后就一代一代的被熔掉了。留下的墓葬实在是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