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亂跳、頭暈、全身沒力,明明休息下就沒事,可能暗藏大危機?

每天晨泳1000公尺的淩小姐這兩個多月覺得體力直直落,比如捷運樓梯竟要分兩次才爬得上。某次看中醫時在走廊順手拿起血壓計,

「一量心跳只有31下,嚇一跳,醫生過來用手摸脈搏、用機器量,結果一樣。換一家診所,醫生測完說:『掛急診!』」

一般人心臟1分鐘跳60~100下是正常範圍,太快或慢都屬於心律不整,多數病人症狀都很像:沒力氣、疲倦、頭暈,以前能爬幾層樓的,現在爬一層就喘到不行。

(1)慢速心律不整:容易累、昏倒受傷

隨著老化或心臟曾受病毒或細菌感染等原因,啟動心跳的竇房結功能減弱,心跳間距愈拉愈長,每分鐘降到40次以下,血液供應不夠,叫作「病竇症候群」,容易全身倦怠、頭暈,更惡化的話,心臟可能一停3~5秒鐘,血壓過低昏倒。

另一種原因則是「房室傳導阻滯」,淩小姐診斷出來就屬於這類型,電脈衝在房室結或傳導通路上被阻礙,常和造成心臟組織局部受損的疾病,如感染性或風溼性心肌炎、冠心病等有關。房室傳導阻滯和竇房結異常相比,通常心臟停的時間更長,也相對較危險。

心臟亂跳、頭暈、全身沒力,明明休息下就沒事,可能暗藏大危機?

(2)快速心律不整:可能腦缺氧

壓力大、茶、酒、煙、咖啡、甲狀腺亢進,或是交感神經或迷走神經亢奮都會使心臟亂跳,心跳每分鐘100次以上叫作「竇性心搏過速」,大多都是良性的。如果減壓、少喝酒都沒改善,也有可能是身體拉警報,例如心肌缺血、心臟衰竭前期徵兆,因此還是建議看醫生,找出真正原因才能放心。

若是突然間心跳飆升,甚至跳到想吐、胸口痛,過一會兒又好起來,一陣、一陣地間隔發生,可能是「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心臟房室間多了一條導電通道,「就像電路板多插進一條電線,引起短路,」一般不會致命,但發生時因為心臟跳太快,還沒充滿足夠的血量就搏出,就像泵不停空打,血壓會驟降,容易昏倒受傷。

心臟因梗塞、動過手術或感染而留下疤痕組織的病人則較易被「心室頻脈」盯上,這些結疤會不正常放電或造成電訊號紊亂;也有少數人是先天性的心臟電氣通路異常。發作時心跳一下子衝上200、300下,除了突然昏倒,還可能心、腦缺血缺氧而猝死。

(3)不規則跳動:提高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跟年紀也有關係,估計1%臺灣人有心房顫動,但因很多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實際比率可能達到2~3%。65歲以上有5%;80歲以上更高達一成。

心臟亂跳、頭暈、全身沒力,明明休息下就沒事,可能暗藏大危機?

心房因不規律的快速跳動而無法有效收縮,除了心臟怦怦跳、胸悶或無力感,最大風險是心房內部分血液流動不佳,容易凝結成血栓,衝出來堵塞血管。推估每5~7箇中風病人就有1位是心房顫動造成。

心室顫動是不規則跳動中最危險的,心臟在發抖,卻沒有真正的肌肉收縮動作,如果沒有立刻用手壓胸急救或用體外去顫器(AED)電擊,幫心臟「重開機」,病人很可能因心室顫動而導致心臟停止跳動。

心臟不聽話我該怎麼辦?

心臟亂跳、頭暈、全身沒力,明明休息下就沒事,可能暗藏大危機?

聰明病人這樣做,分享訣竅,患者看醫生前最好先做2件事:

●把正在吃的藥帶來

心臟亂跳、頭暈、全身沒力,明明休息下就沒事,可能暗藏大危機?

進了診間看診時,儘量清楚描述症狀,比如說,如果是因胸痛、胸悶、心臟怦怦跳來就診,向醫生說明是在什麼情境下發生、持續多久、是什麼感覺。例如「

坐著時心跳忽然變快,覺得頭暈、無力、胸悶、想咳嗽」、「晚上走路回家時胸口像有東西壓住,10多分鐘都沒好轉」。如果能跟醫生講清楚像「心跳節奏是跳很快但規律」、或是「脈搏忽快忽慢」,或者症狀是突發、還是慢慢發生,會更好。

也有不少病人是因為昏倒來就醫,記得跟醫生說是何時昏倒,例如是在休息、運動中、或上廁所時,以及昏過去多久,是幾秒鐘就醒、或不省人事一段時間?是否伴隨手腳抽搐、眼睛上吊、或口吐白沫等情形。「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的時候昏倒,代表不同的疾病類型和危險性。」

心臟亂跳、頭暈、全身沒力,明明休息下就沒事,可能暗藏大危機?

心臟怎麼跳?

心跳的起點在右心房的竇房結,電氣訊號透過能導電的特殊肌肉傳到房室結,接著通過希氏束擴散到心室,「砰」地收縮打出血液,完成一次心跳。

如何測量脈搏?

量脈搏是最容易自我檢查心律的方法。先伸手掌向上,用另一隻手的指頭輕按手腕外側骨頭和韌帶間,如果位置對,會感覺到跳動。計算1分鐘脈搏次數並記錄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