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前一把夥燒出了一個千古之謎,這個千古之謎是什麼?

2011年,福建省的一個小城市突然成了國內輿論的焦點。 在這個叫寧德的地方,有著許多值得驚歎的村莊,文物研究人員在上金貝村發現了古墓密道,“建文帝隨從墓”,在石後鄉發現了近600年曆史的祭拜“國母亭”的風俗。另外,小登廣村,逃難村,逃難溪等奇怪地名似乎也在告訴人們,它們就有一段非同尋常的歷史。中國歷史上的建文帝下落之謎案再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几百年前一把伙烧出了一个千古之谜,这个千古之谜是什么?​公元1399年的“靖難之戰”一役,建文帝是生是死,他的結局到底怎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早已成為明代歷史上第一好迷案。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後,燕王朱棣帶領精銳之師駕船擂鼓,從江北南下。建文帝派人過江議和,願意化江為界,叔侄各佔一邊,但是勝券在握的朱棣斷然拒絕了。公元1402年6月初三,朱棣的部隊攻佔南京皇宮。當朱棣進入皇宮時,皇宮內正烈火熊熊,建文帝不見蹤影,皇后以及七歲的皇太子文奎都不知去向。朱棣下令清宮三日,只找到了建文帝的第二個兒子文圭。因此,幾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之謎一直困擾著人們。

几百年前一把伙烧出了一个千古之谜,这个千古之谜是什么?​據正史記載,朱棣在宮中找了三天後,“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即火堆中扒出了皇帝和皇后的屍體。由於屍體已經被燒焦,因此難以認清到底是不是帝后之屍。但是史書依舊記在稱,朱棣撫屍痛苦,隨後下令以帝后之禮儀隆重安葬了這兩具屍體。建文帝葬身於火海!這是一種說法,但還有另外幾種說法。《明史紀事本末》中又有這樣的記載,建文帝流浪39年後,在明英宗正統二年被人認出,帶回宮中,朝廷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宮中有個名叫吳亮的老太監,過去曾經侍奉過建文帝,便叫他過來辨認。建文帝一見就問:“你是吳亮!”吳亮回答說“我不是”,建文帝說:“有一次我吃飯時,掉了一塊肉在地上,你趴在地上把它吃掉了,你忘啦?”太監吳亮聞言大哭。建文帝從此入居宮中,壽終正寢。

几百年前一把伙烧出了一个千古之谜,这个千古之谜是什么?建文帝時期的檔案史料已經被毀,它的真實性令人懷疑,已經難以核實其正確性,究竟有多少,要確切考證建文帝的下落,猶如霧裡看花。目前,有關建文帝的下落,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他在南京城破時,是化妝潛逃到外地,並出家當了和尚。第二種說法是建文帝在朱棣率軍攻入南京以後,放火自焚。最後一種說法則告訴人們,建文帝逃到海外去了。
几百年前一把伙烧出了一个千古之谜,这个千古之谜是什么?時下,相信第一種說法的人們比較多,而福建寧德市的一連串發現,似乎也給這種說法提供了支持。可是寧德市的考證工作,專家們還沒有給出一個正確,並讓所有的信服的結論。所以,持續了幾百年的大明王朝第一號疑案還沒有被解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