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米一样,设立最低保护价|2018中国光伏产业调整与对策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近期率先发声,就有关光伏政策调整提出了不同看法。

在补贴驱动下,中国光伏产品的产量,建成的光伏电站连续五年高居全球榜首。

成绩的背后是中央财政需支付万亿补贴。

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政策已经连续五年。

补贴金额已经远远超过预算。

收紧光伏电站政策的措施频出。

中国光伏产业已经走向一个十字路口,如何实现“软着路”,已经是行业热议的话题。

向大米一样,设立最低保护价|2018中国光伏产业调整与对策

调整在所难免,如何积极应对变化,防范金融风险,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文| 阴存琦 太阳能国际首席分析师


2018年光伏产业调整特征与对策

1、行业发展主角装换

有关行业发展的主角已经转移到国家电网公司,政策规定:光伏电站项目是否得到批准,以项目所在地省级电网公司是否出具保障消纳的报告为准。

这意味着电网公司具有一票否决权。

2、地方唱戏

国家财政的专项补贴缺口,是否继续推动光伏电站建设,地方政府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光伏扶贫项目,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国家补助不足情况下,一些省区政府将调剂相关扶贫资金,保护并支持符合本地区发展的光伏扶贫建设模式,包括ppp方式。

3、区别发展

户用光伏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健康的户用光伏发展,深得民心,或成为唯一一块继续保留补贴的项目,但短期内受指标及消纳影响,局部存在错杀。

4、新应用模式

与其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扩大光伏产品应用的附加值,是后势调整的重要工作点。

如与乡村振兴,移民搬迁结合,建设光伏小镇的系统工程,充分应用光伏的粘合性,协同装备式建筑产业共同发展,壮大产业规模。

5、国际应用的开拓

光伏扶贫是中国首创,而全球还有八亿人处于贫困状态,与有关国际组织合作,在主要贫困地区推广中国光伏扶贫经验,是光伏产业获得新生的机会。

6、超级基地

主动性解决消纳问题,有条不紊推进超级光伏电站基地建设,进行清洁能源能源的战略储备。

7、多能互补

与其他清洁能源协同,多能互补,建立与电网友好型电源供应系统。

8、产业保护机制建立

实现平价上网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产品价格,全球各地应用证明,中国的光伏产品现在的供货价格已经满足平价上网实现条件,中国不能实现,是产品之外的附加成本过高,应成为产业调整期主要解决的重点。

而市场供需的短期冲击,企业之间可能出现的价格恶性竞争,相互踩踏,大面积的亏损造成的金融风险不得不防,是否向粮食一样,也设光伏产品的最低保护价,摆上议事日程。

向大米一样,设立最低保护价|2018中国光伏产业调整与对策

向大米一样设立最低保护价,防范恶性竞争,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光伏企业转技术进步的聚焦,保护中国的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维护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领导地位,是太阳能国际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