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字之差,你會損失很多錢

這一字之差,你會損失很多錢

融兒相信不少融粉小時候學語文的時候,默寫錯單詞,總會被老師罰抄幾遍。可是,如果在生活中,寫錯一個字,那付出的代價可能就不單單是罰抄啦,很可能因為一個字就損失了幾千甚至上萬塊,一起來看一看下面這些相似度很高卻完全不同意思的詞語吧。

一、定金/訂金

籤合同時一般都會遇到“定金”和“訂金”這兩個概念。

定金是在合同訂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數額的金錢作為擔保的擔保方式,定金具有雙重擔保性,隨著合同的存在而存在,隨著合同的消失而消失。

簡單點說,定金可以作為合同成立的證明,並且對合同的雙方都有擔保,因此,如果交付定金的一方出現違約,定金是拿不會來的;反之,如果收到定金的一方出現違約,則要雙倍返還定金。

訂金也屬於金錢性質的一種,但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有關規定,訂金不具有的定金的性質,只是單方行為,不具有明顯的擔保性質。因此,訂金可以看作是預付款,無論交付方還是接受方出現違約,訂金既不會喪失也不會雙倍返還。

所以我們在簽訂如購房之類的交易合同時,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① 要謹慎對待定金,不要隨便交定金或訂金。要知道錢在自己兜裡才是自己的,交出去的錢想要回來就不容易了。

② 最好找專業的律師看看合同,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

③ 在交定金或訂金後,應該在合同中將定金或訂金的性質做具體描述,註明返還條件,這樣自己的利益才會得到保證,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這一字之差,你會損失很多錢

二、欠條/借條

欠條是當有人向你借款或你向別人借款時,雙方達成協議寫下的紙質證明,是一種結算性質的事實,具備一定的法律效益。

借條與欠條類似,也是當雙方發生借款行為時,簽訂的相關證明,是一種借貸事實。

借條相較於欠條,其格式更加規範。包含姓名,金額,還款日期,身份證信息,手印,公章等,並且擁有長的法律效益。

欠條和借條雖然都具備法律效益,但時效性不同。根據法律規定:

欠條

(一)雙方當事人在欠條中約定了履行期限,債權人應當在履行期屆滿後2年內主張權利;

(二)雙方當事人沒有在欠條中約定履行期限,其訴訟時效為欠條出具日期的2年內,債權人應當在欠條出具之日起2年內主張權利。

借條

(一)雙方當事人在借條中約定了履行期限,債權人應當在履行期屆滿後2年內主張權利;

(二)雙方當事人沒有在借條中約定履行期限,債權人應當在借條簽字之日起20年內主張權利。

簡單來說,拿著借條,你可以追20年債;但欠條,只受法律保護兩年,你拿著“過期”的欠條打官司,法官只能說是無效的。

另外在用詞上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比如“借”,“今借”與“今借到”區別明顯,一定要有“到”字。舉個例子:

“張某今借劉某5萬元”,很有可能說明劉某並未將5萬元給張某。

“張某今借到劉某5萬元”,則恰恰說明這個錢已經到手。

雖說只相差一個“到”字,但法律規定借貸關係以借款人收到錢時開始生效。

又如“還”“今還(hái)欠款”與“今還(huán)欠款”相去甚遠。

這一字之差,你會損失很多錢

三、銀保理財/銀行理財

不知道小夥伴們去銀行的時候,有沒有聽說過銀保理財?一字之差的銀保理財和銀行理財,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實際上,所謂的銀保理財產品指的就是銀行代銷的保險理財產品,本質上就是一種保險,放在銀行裡賣,就稱作銀保理財了。銀保理財和銀行理財為兩個不同品種的理財產品,在風險、收益及流動性方面具有較大差異。

1、資金投向和風險的區別

銀行理財資金主要投向於存款、銀行間資金拆借及逆回購、債券及非標資產,其中大部分資金都投向了債券領域,所以銀行理財產品大部分屬於低風險產品

保險理財與銀行理財最大的區別在於,除了存款、債券等資產外,它的資金還可以投向二級證券市場,也就是可以購買股票,風險顯然要大於銀行理財。

2、收益的區別

因為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所以在收益上銀保理財比銀行理財更有優勢。不過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銀行理財的預期收益率大部分情況下都能達到,也就是說收益達標率很高,但是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波動較大,達標率也要低於銀行理財。

所以融兒提醒各位融粉們,銀保理財和銀行理財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實際上區別非常大,不要以為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就非常安全。投資者同樣要考察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千萬不能糊里糊塗就被忽悠了,購買之前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上的每一款條例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