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自己不長進,聖人曰過的你沒聽啊!

我一直以為精品課的評選類似於公開的教學比賽,所以,看到評選通知後我立馬傻了眼。這回精品課的評選創新形式,不再把選手集中起來當面PK,而是報送課堂實錄光盤接受專家評審。儘管頭疼,但任務落到頭上,不好推辭,更不能敷衍。

莫怪自己不長進,聖人曰過的你沒聽啊!

先聖孔子(圖片來自網絡)

時間緊,趁著琢磨講稿、完善課件的空當,我先後進行了兩次錄像。第一次我是面對DV鏡頭模擬教學場景,獨自在空蕩蕩的教室裡,演了一堂課,出了許多狀況。第二次借用一所大專院校設備先進的電化教室,在專業老師的協助下進行了全程錄製。效果有明顯改觀,但仍不盡如人意。因為各種因素,沒有重新錄製。不過,保留遺憾恰恰可以反覆察看錯漏,覆盤教訓以此為鑑,比起獲獎來說意義更大。孔子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當代西方鉅富查理芒格一條重要的成功經驗就是研究他人失敗的案例,從中找出規避的路徑。所以把問題暴露出來,不失為一條進取之道。

1.你是備課還是“背”課?

講課需要講稿,演示需要課件,但不能拘泥於講稿和課件,真正高明的課一定是教師思維的自然流淌。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對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學養提出了高要求,既需要教師的長期積澱,也需要教師的天賦條件,比如口頭表達能力、與生俱來的親和力。粗略地概括起來,一要有正確的思維,如此才能講得合理;二要有自然的境界,如此才能做到親切;三要有流暢的態勢,如此才顯得連貫。我試講了兩回,即使已把講稿背得毫無滯澀,同事們也一下子就能聽得出來不夠自然,關係切近者更不客氣地指出我是在背課而不是講課。我自己也感覺到講課的關鍵是在講,背誦講稿確實乏味僵硬。

2. 你是講別人還是講自己?

核心內容若不是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就會缺乏底氣。沒有經過深入思考、審慎推理,提不出獨到的觀點,得不出自己的結論,靠販賣別人的思想,很難做到成竹在胸。總會在某個時刻露出怯來。所以,務必要有誠意,正視自己的教學期待與現狀之間的差距,努力去填補這中間的缺口,而不能只做拿來主義者。教師資格只是准入門檻,成為合格教師卻任重道遠,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此外,即使對於某個問題確有自己的思考,而如果這種思考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未加嚴密的論證,缺乏可信的依據,也是不應當好大喜功隨便拋售的,否則勢必貽笑大方。小而言之,講課中口頭禪不斷,其根源還在於思維不順,沒有想清楚,當然會磕磕巴巴。

3. 你是事前準備還是事發應變?

突發狀況既無法預料又難以避免,只有把注意力前置,做好事先的準備。不能指望事到臨頭才去當場解決,應變能力再強都不如把風險考慮在先。所以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比如安全駕駛最好應該是規劃線路、檢查車況、養足精神,事先降低風險係數比起再強的駕駛技術和應變能力都來得安全。拿教學來說,即使核心內容是你自己研究出來的,也不能保證不會突然遺忘。萬一出現了意外,怎麼把它轉到預設的正常軌道上去?這樣看來,教學機智,倒相當於文章起承轉合的轉了。又怎麼做到自圓其說,不讓人看出其中的破綻?把情況考慮得複雜一些,艱難一些,從最壞處準備向最好處努力,才是正確的態度和恰當的做法。電腦故障、軟件兼容、話筒失聲、閒人誤入等情況如果發生,有沒有一些應急處理的措施?我在錄像時忘記鎖門,就有個保潔人員推門進來打掃衛生中斷了我的講課。一點小小的疏漏就差點讓我前功盡棄,從頭再來。

4. 你是隻管自己還是兼顧他人?

不到塵埃落定、結果公佈,都不能輕信自己已經做到最好。要不斷地打磨、完善,準備一套備用方案,以備不時之需。因為你不知道意外什麼時候會到來。比如為了新穎出彩,我使用了不一樣的課件製作軟件,製作的課件報到組委會後被否定了,說是不符合比賽規定,對其他參賽選手不公平,我不得不將其改回舊版本,而這時候已經臨近截止日期了。這樣一來,耗時耗力不說,還嚴重影響了心情。所以,創新不能自顧自,還要綜合考慮其他人的感受。這裡特別強調一點,就是務必在書面語與口語之間做好轉化,講課聽來要是娓娓道來,而不是滿口專業的術語和難懂的概念,必要的引經據典固然要有,也不能只是引而不發,還得掰開來揉碎了,用對地方,講得深入。儘量通過富趣味性的語言來闡述道理,知識傳播固然重要,沒有趣味可不會有人歡迎。此外,一定要注意互動。對比平常上課,我在錄像時感受更深,臺下坐滿了學生和只有我一個人在講臺前模擬,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所以,我後來的教學增加了更多與學生的互動環節,沒有互動,班上學生再多,也是死水一潭。

寫到這裡,不禁感嘆聖人的偉大,做不到擇善而從,也當努力做到“擇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既然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不足,為什麼不能與己對照,“吾日三省吾身”呢?莫怪自己不長進,實在是聖人曰過的你沒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