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家教盛宴中的看客

儘管教育部門一直三令五申禁止教師搞有償家教,但對焦慮的家長們為提高孩子成績大掏腰包的迫切意願顯然估計不足。需求旺盛必然帶來供給雲集,市場規律決定了家教市場越來越火爆。不公開的、半公開的、公開的課外輔導班無不人頭攢動,隨處可見風裡來雨裡去接送孩子的家長們。

撇開藝術類培訓不說,單以文化課來看,在各學科中,語文算是最不受家長待見的了。就算是做得比較大的教育機構,語文輔導也較為鮮見,且多是為體現培訓機構學科完整性而設的點綴。宣傳時還多以“閱讀與寫作”、“閱讀與書法”、“快樂閱讀”、“興趣寫作”等噱頭來作為賣點。規模稍小的培訓機構乾脆就不開設語文輔導班。於是,語文老師在這場家教盛宴中至多撈些殘羹冷炙,或者直接成為場外的看客。

語文老師,家教盛宴中的看客

(圖片來自網絡)

明明是大學科,是所有人都親口承認的重要學科,也是所有升學考試中分值最高的學科之一。但是,語文輔導“門前冷落鞍馬稀”卻是不爭的事實。就算有些家長深信“得語文者方能進名大”,信心滿滿地送孩子參加語文課外輔導,也往往堅持不到一兩期就偃旗息鼓了,不像數理化英等其它學科那樣,堅守陣地打持久戰。

據瞭解,家長們普遍認為語文輔導效果不明顯,有些就直接認定沒效果。投入產出比太低,是家長們不願意送孩子補語文課的主要原因。其實,這中間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偏差:

一是學科不同,其優秀的評價標準應該不同。眾所周知,理科類90分以上易如反掌,滿分也是常有現象,而語文能取得90分以上實屬鳳毛麟角,80分以上已可以認為是優秀了。而在現實中,常常用理科類的優秀標準來要求語文。所以,多數人認為語文輔導不出成績。起評分本就不同,卻要求同樣的成績,語文老師有苦難言。

二是性質不同,其評分的方式應該不同。一般來說,理科類的題型相對固定,且有標準答案或唯一答案,易於檢驗也基本不會產生分歧。而語文題目除背默類,其它題目開放性、主觀性都很強,雖說也附上“言之成理皆可”這樣的評分說明,但實際操作中常常用參考答案作為標準答案,結果抹殺了很多充滿靈性的獨立思考。此外,評卷人的個人好惡、價值取向等非客觀因素對於作文、閱讀理解這些主觀性強的題目的得分不是一星半點的影響,在這個老師眼裡滿分的作文在另一個老師的眼裡甚至可能是零分。所以,分數往往並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語文水平。

三是範圍不同,學與考的針對性應該不同。理科類一般都是所學即所考,而語文基本是所學非所考,教材頂多作為範例,無論教學還是輔導其針對性總是欠缺,說句不好聽的話,考查時碰巧撞大運的成份居多。所以,選擇什麼內容往往成為語文輔導的大難題。

四是特點不同,其訓練效果應該不同。理科類多為知識點,一方面容易訓練和強化,另一方面即使有部分脫節,也可以通過專門的補缺補差加以改進;語文多為素養,主要靠平時的養成,一以貫之的聽說讀寫,更注重點滴積累。所以,缺乏耐心往往成了語文輔導最大的敵人。

語文老師,家教盛宴中的看客

(圖片來自網絡)

但是,人們往往選擇性忽視這些不同,不把語文與其它學科區別對待。眼睛只盯著考試成績,還特別強調短平快,最好能在一兩次面授後就能脫胎換骨,拿下高分,否則,只能是敬而遠之了。

事實上,拋開語文的重要意義不談,純以實際成效來計算,語文輔導也並非沒有效果。這裡面其實有個相對分值和絕對分值的賬沒有算清。鑑於語文輔導班缺少生源的事實,招生標準一降再降。參加語文補課者起點普遍偏低,因為基礎較好的通常都覺得沒有再輔導的必要了。有些學生不說寫作文了,連讀課文都困難,入學測試水平只有2、30分的也不罕見!輔導得法,基本都能獲得及格以上分數,實際漲幅能達到30-40分,這種絕對成績其實是可觀的。但家長往往忽視這個事實,總認為相對於其它科目的90分甚至滿分,語文的這60來分太難看了。

語文老師,家教盛宴中的看客

(圖片來自網絡)

其它學科由於輔導有顯效,逐漸形成了良性循環,不愁生源數量,就對生源質量提出要求,學生起點相對較高,低於及格分的很難跨過入學門檻,通過輔導,其實際漲分最高的也不過是30-40分。更多入學時已能達到80分水平的實際上至多也就有10-20分的上升空間了。而語文入學測試在及格線上的學生多拿10-20分也不是什麼難事。

說這麼多,是要忽悠家長掏銀子嗎?不是的,是要家長認識到語文有它自身的特點,不可急功近利。語文的工夫在課外,但不是把課堂教學那一套搬到課堂以外的那種輔導,而是需要家長長期督促、久久為功的。但可惜的是大多數家長在面對兩條能幫助孩子成長進步的道路時,選擇了走更加輕鬆省力的那條。給自己找個“我又不懂,交給專業的去教”的藉口,把孩子往輔導班一送,自己就樂得清閒了。畢竟,掏錢固然心疼,比起頭疼,還是更容易接受吧。當這第二條花錢省事的路不能很快看到成效時,大多數家長選擇的是放任自流,隨它去吧。

希望更多的家長能走回第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