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道理不能让他热爱学习,反而带来了父子不睦,该怎么办?

512560541

哲仔才两岁多,每天睡前一定要看书讲故事,今晚拿出这本书自己看了一会然后跟我分享,他现在养成一个习惯是睡前一定要看书。



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就如此爱读书,说说我们是怎么培养他爱读书的习惯的

1.胎儿时期胎教讲故事,出生开始就每晚念故事,睡前看一本书,一直坚持到现在。

此刻我在答题,哲仔爸爸还在给哲仔讲书。

言传身教,根本不用讲什么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陪伴孩子一起读书,作为父母,我们自己都坚持不了那天陪孩子读书,或者我们自己都坚持不了那天读书,如何能给小孩讲道理?

讲什么道理呢?讲一万次你要好好读书,不读书就怎么怎么样?没用!不如陪着他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并且这个习惯是潜移默化形成的,连续坚持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把读书这个习惯深入孩子的骨髓,不读书他不自在,他就会自主读书,不用你督促。

2.给孩子尊严和自由,让他有选择权

前段时间有位读书会长分享他的育儿感悟。

一个人的自律性来自他的自尊水平,我太赞同了,大人是这样,孩子也是一样。

咱们要百分之百尊重孩子,表面上好像你是在给孩子讲道理,实际上很多家长是在居高临下呵斥孩子,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小孩,将心比心,一个同事或者上司这样教导你,你都会有情绪,孩子也是一样。

最好的方式是跟孩子做朋友。

3.发现孩子的兴趣,引导他做自己擅长的事,培养孩子自信心。

孩子不喜欢读书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也许他并不愿意告诉你实情,需要我们去分析发现,是不是屡次考试不好,没信心,还是偏科严重,还是不喜欢某个老师?还是同学关系没处理好,厌学。

发现原因,解决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孩子心理肯定听不进你任何大道理,大道理谁都懂,孩子也懂。

想让孩子好好读书,讲道理是最没用的方法,归根结底是父母要以身作则,长期培养孩子读书习惯,出现厌学的情况,找出问题点,切实解决具体问题,最管用。

我是哲仔妈妈,两岁宝妈,分享育儿经验和辣妈成长感悟


自律的哲仔妈妈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想得到题主一定是焦急万分,无可奈何。也想到了伊建俐老师的话: “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怎么样?是不是一语中的。对于孩子来说,很多道理都懂,讲起话来一套一套,但是就是说话不给话做主,尤其是学习上,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也知道家长是为了自己好,就是没行动。而且说得多了,他还会给你急。影响了亲子关系。

我不知道题主的孩子有多大?上几年级,貌似青春叛逆期。我先讲一件真事:

我有个学生,很聪明,但就是不好好学习。不过,初中时成绩还算说得过去,班上中上等。考上重点高中后,高二时迷上了上网。经常旷课去网吧。他父亲也不批评他,就是孩子上学的时候,父亲就跟在后面。断断续续跟了一年,后来,这孩子彻底不去网吧了,开始学习,考上了大学,后来又考上了研究生,现在已经上班。一年的时间,我们想想,这位父亲有多么的了不起!不批评、不发火,要有多大的耐心。

其实,孩子也不是“铁石心肠”,他懂得父母的心思。怕就怕,孩子和父母对着干,你让我学,我偏不学。亲子关系成这样,孩子就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而是与父母的对立面上,想方设法与父母对着干,就难办了。所以,做家长的要先转变观念,不要老给孩子讲道理,施加压力。要引导,如何引导呢?

首先: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越比越差。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拿孩子的过去和现在比。这种比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比,做人更重要。学会肯定孩子,接纳孩子是第一步。

( 2)学会“睁只眼,闭只眼”。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和好成绩,父母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对于孩子的错处,不要过于批评。表扬为主的方式,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作用。

3、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孩子做功课时,父母不要指指点点,要让他自己独立完成。遇到困难,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使孩子养成依赖性,更要使孩子明白做功课是他的责任。

4、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 在孩子做功课时,家里的人不要大声说话,更不要看电视或听收放机,让孩子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做功课。如果家里的住房许可的话,应空出一个房间用来做孩子的书房,使他可以不受骚扰而安心地做功课。

5、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老拿孩子的成绩说事。每个人的能力、天赋不一样,做到尽力而为就是最好。



静等花开2579

相信绝大部份有孩子的家庭对这个问题都深有感触,而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了,也是所有家长们的共识。

家有四年级小学生一枚,曾经每天从早晨起床开始一直到晚上上床睡觉,除了在校的时间外,所有在家的时间都感觉是在和孩子的战争中。感觉孩子每一件事情都在拖拉都需要催促才会去做,做事情做功课也是马马虎虎应付式的,完全不走心,看得那个气啊。可催促得越多、道理说得越多,反而感觉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坏习惯反而越来越多,有时候真有种绝望的感觉。

后来痛定思痛,不断反思、同时请教其他优秀孩子的家长,总结了以下几点,目前也正在实施中 :

1、从心里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来看待他的一些行为和需求、习惯,在要求孩子之前,先想想自己能否做到要求孩子做的那样、提要求的方式自己是否能接受,如果换位思考自己感觉没问题了再去要求孩子。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样做很麻烦,但没办法,教育孩子就是这么累的一件事,而且还不能推倒重来。

2、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要求来的,是培养出来的。不要再去跟孩子说什么学习很重要的大道理,她完全不可能真正体会这些直到她自己走向社会以后才会明白,所以只能培养而不能通过说教,干巴巴的说教我们自己都不会喜欢更何况是孩子。至于怎么培养,那最好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来入手了。比如棋类兴趣班,可以锻练孩子的专注度和逻辑性;音乐、书法等兴趣班可以潜移默化的让孩子静心等等。

3、要逐渐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己的事,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培养出责任感。有责任感的孩子在学习上就会自觉很多。

以上几点就是日常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也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绿原庄主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这是你亲身的感受,而且这个问题提的很有针对性。

我觉得,教育孩子养成自主性,让他自主学习,这个说法本来就是有问题的。首先,你已经站在了教育者的高度上,然后把孩子摆在了被教育者的位置上,那么,只能是你给他方法,然后让他按照你的方法去做,或者是尝试你给他的方法。这个行为本身就逐渐让他丧失自主性,因为他没有选择权。

自主性会在哪里形成呢?就是他有机会表现的时候,有决定的权利,有选择的机会,然后这些都是出于他自己的意愿。

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

其实,我个人觉得,孩子天然就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说每个孩子都是好奇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对外界有探索欲望的。只不过是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太多的干扰、阻挠,甚至是强加、压制。我经常孩子在家长的时候我经常观察家长带孩子,他们跟孩子说的最多的几个词是:不行,你不能那样,你不能这样,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些所有的“不”和所谓的关心、关注,会让孩子逐渐地丧失自主。

因为他没有选择。

真正的自主是来自于孩子的选择,而且是出于他自己意愿的选择。

所以,做父母的,首先要让孩子去在学习上自主的学习,比如说安排学习时间,比如说自主的选择课外书,比如说自主的安排学习计划等等。

其次,家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不要给太多的帮助和指导。

第三,给他创造一个环境,跟他一起学习成长。

第四,让他感觉到学习的快乐。这个才是最最重要的。

另外,还有一个事儿需要特别注意,就是孩子在自主选择或者是自主决定学习的计划、时间,甚至是其它的安排时,一定会有错误。要鼓励孩子尝试,并允许他犯错。

每个人在尝试一件新的事情,或者探索的过程中都会犯错的,所以别拍他犯错。

还有一些事儿很重要:

习惯。

作息起居的习惯,时间管理的习惯,运动的习惯,这些习惯都是对学习有促进。

专注力。

做一些提高他的思维力和专注力的游戏,这些也是对学习有促进的。

还有一个问题,其实刚才没说太多,这里做一个补充,就是关于讲道理的问题。

其实,想想我们懂得的道理,很多时候不是别人讲给你听的,而大多是你自己犯了错误、吃了亏,或者是得到了教训,那时候得到的道理才是最真切的道理。

别人给你讲的,你没有体验,或者是没有真实的感觉,你不会很深刻,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愿意去做,尤其是父母给的道理,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就是不讲道理。你以身作则,用你的行为和习惯去影响他,就是别讲道理。

其实,和任何人都不要尝试讲道理,讲道理一般是没用的,要讲事实,讲体验,讲感情,讲爱,这些往往更有用。

还有道理,得让他尝试和体会,因为真正的道理是他在痛和教训里边才能真切的感觉到,或者在胜利的喜悦中才能总结出来。


启智

其实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不一定就愿意做或能做好,孩子也一样。劝说抽烟有害健康并不能使抽烟的人戒烟,劝说食物营养健康并不能使挑食的人爱上他讨厌的食物,知道应该多学习多充电,我们不一定就能用玩手机的时间去看书学习。面对一件事,影响我们行为的不只是理智和大道理,还有个人情绪或事情本身带给人的情绪体验。

把孩子懂的大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不但对家长反感,还会连带着对学习反感。

我女儿现在一年级,关于作业,我从开始的忍耐压制到情绪爆发。几乎每次都板着脸,提高嗓门讲道理,提出一连串她无法说不的反问:

出去旅行,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买票?怎么坐车?

去买东西,别人少找你钱都不知道!我能给你钱让你自己去买东西吗?

我也不想炒菜做饭,行吗?

胡萝卜我切一刀,去玩一玩,再来切一刀,再去玩一玩,可以吗?

……

我说得情绪激昂,孩子却呆若木鸡,神游太虚,有时会气恼地捏住我的双唇,喊着“不要说这种话!”

其实想想,以前老师家长给我们讲道理后,我们就爱上学习了吗?我们为什么会爱学习?

道理不可以使人爱上什么,所以也就不可以使孩子爱上学习。

学习,一是提高兴趣,由兴趣引导。二是孩子不懂,畏难,家要辅导帮助,排除困难。三是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情绪态度。家长乐于玩手机,孩子不会乐于写作业,家长的不悦不会使孩子开心学习,家长的催逼带给孩子的是焦虑和压力,而站在权威的制高点讲道理,家长带给孩子的是屈辱和叛逆。

面对孩子的作业,我现在在努力调整改变自己,努力让孩子做主,努力做出轻松愉悦的表情,努力不再板着脸讲道理。

希望我的经验能给您一些启示!


在职妈妈

道理是苍白的,光讲道理,道理的力量太小了。学习是体力活,说通俗点,是要吃苦的活儿,你那点苍白无力的东西,想去推动一个大活人,去吃苦,那点劲能推动吗?想想都知道,不影响和睦才怪呢,你说是不是?

要想让孩子热爱学习,就要让他尝到学习的甜头,亲身体会到学习的好处才行,人是个动物,有动物的本性。那就是干什么,最好是让他尝到甜头。他会为了甜头去吃苦,但是没有尝试到甜头的孩子,你想让他一上来就去吃苦头,那你最好在故事书里去享受先进人物的事迹。

幼儿启蒙的科学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先尝到学习的甜头,尝到了这足甜头的孩子冬会喜欢学习甚至热爱学习,这样一来,家长们是不是就省心了?对,这就是幼儿启蒙的魅力所在,也就教育工作者极力推广幼儿启蒙科学方法的原因。


启蒙的智慧

其实,这个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沟通有问题!

我上周正好写了一篇文章《孩子和父母打架,你会找原因吗?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你可以仔细看一下,找一下和孩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千万不要报怨不要指责,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聊一聊,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再来引导,相信会有收获!

孩子成长路上愿与你们相伴交流,陪孩子一起成长!


高考同行军

问题的根本还是父母没真正了解孩子,在真正了解孩子和接收特点之前,只能永远在“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不做作业怎么办?”“孩子不喜欢语言怎么办?”……这低层次的问题里转圈圈。

一 问主问题的逻辑关系

孩子不爱学习,父亲担心成绩差,通过给他讲“不好好学习就孝不上好学校,就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好工作……”。孩子不听,和爸爸顶嘴了。爸爸更发火了,我生你养你,都为了你好,你不就学习做作业么,其它又没让你做……孩子也有他的一套“道理”,冲突发生了,父子关系不和睦了。想到如果孩子能自主学习就好啦!我才懒得理你。

二 孩子天生具有超乎大人想像的学习能力

大白话说,孩子主要通过“听道理”的方式来学习的,是通过调动眼耳口鼻感官和联想想像来感受认识的。

所以,大人的说教当然孩子没兴趣了。

三、只注重结果不关注过程,一定没有好结果!

相信“孩子有超乎我们想象的学习能力”,问题就不是盯着孩子不喜欢学习这结果,而应放在观察“怎么样的内容形式才被孩子喜欢?”……当孩子喜欢了,就是我们家长期待的“自主学习”的好结果了。

如何将课堂课本知识貌似枯燥无味的素材“炒出”符合孩子口味的“菜”,这是教育的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是我们大人要学的和体会的。

四、家长如何学习?

指望悟空问答里发一条问题,就得到适合你和你孩子的解决办法不现实。

我很高兴家长将了解的方法用到孩子身上,但我更期待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通过一个案例,举一反三,家长能领悟其中的方法,再引导孩子体会掌握甚至变成孩子自己的方法。

好比你学会了做红烧肉,用相似的方法做红烧鱼,差不到哪是去。

五、建议:

别在“孩子这不行那不对,怎么办?”里打转了,讨论“为什么孩子对这件事很有兴趣?对我们家长有什么启发?”


速强画说儿童教育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没有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等长大了父母再试图通过讲道理让孩子好好学习,一般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肯能还会受到孩子心理上的抵触。

首先,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的知识建构。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孩子学习起来很吃力,就会厌恶学习,这时父母的“讲道理”只会是无用的“唠叨”,对孩子起不到任何帮助!

其次,养成好习惯和改掉坏习惯同样是很难的。“讲道理”的方式同样不能让孩子产生好的共鸣而达到好的效果。

学习,应该是一种自发的、主动的行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让孩子产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孩子喜欢汽车,那就去参观汽车工厂,分析各个零部件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引导孩子通过学习去了解这些有趣的未知知识~

喜欢某座城市,那就考那座城市的大学,前提是好好学习达到录取分数线~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美好心愿和畅想的,当学习和心中的愿景能很好的结合起来时学习才会有动力~

至于讲道理,孩子阅历有限,真的体会不到父母的感受,道理讲不通,极容易造成隔阂,所以,试着换种办法吧,孩子真的没那么不通情理~



未央4756

讲道理需要方式方法。不合适的语气和方法,适得其反。孩子抵触起来,真的会引起父子不和睦。

中国式的家长一般是命令型,强迫型的。在家里说一不二,唯我独尊。面对妻子孩子,高高在上。这种教育方法,的确不适合了。

我有个做老师的同学,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学生经不起尊重!

对学生太过严厉苛刻,很容易起到反作用。而长辈把晚辈当做大人看时,很可能一句话,孩子就会感动的流泪!

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有问题就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家长需自我约束,以身作则。这种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以父亲为自己的榜样!

一个男孩子,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很重要!从小要培养他有志向,有自学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