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萬水千山的情誼

跨過萬水千山的情誼

——廈門市同安區—臨夏州康樂縣開展東西扶貧協作紀實

打開中國地圖,廈門市同安區,地處祖國東南沿海;臨夏州康樂縣,地處祖國西北腹地。

同安區到康樂縣,從東到西。地圖上,這是很長的一段距離;同安區與康樂縣卻又如此相近——能感受彼此的脈搏和心跳。

從很遠到相近,源於2014年,按照廈門市和臨夏州的安排,同安區與康樂縣對口協作,開始了東西扶貧的協作歷程。從那時起,東海之濱的同安區,跨過萬水千山,將大愛傾注到康樂大地。從此,同安區和康樂縣之間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寬領域、全方位的扶貧協作,兩地簽訂了《廈門市同安區——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同安區的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理念源源不斷地輸入康樂,扶貧協作之花在胭脂三川盡情綻放。

扶貧先扶智

“廈門式”學校入駐康樂

在同安區人看來,貧困是物質的貧乏,但歸根結底是知識和技能的缺乏。教育不扶貧,難有真脫貧。

在附城鎮城南村,有一所幼兒園被命名為“鷺島”幼兒園。這是該縣最好的幼兒園,由同安區政府援助200萬元建成,能容納360名幼兒。

同安區還通過學校結對幫扶、校長跟崗學習、骨幹教師和班主任培訓、送培送教送課到縣、教育資源共享等多種形式,幫助提升康樂縣教育質量、學校建設管理和教師專業水平與業務能力,有效促進了康樂縣教育事業提質提效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

破解“進不來、出不去”難題

近兩年,康樂縣蘇集鎮周家溝村群眾臉上的笑容多了,同安區的大力幫扶,扶起了貧困群眾的“精氣神”。

“以前,我們這個村真的太窮了,山大溝深,地裡的莊稼基本沒啥收成,群眾連最基本的溫飽都解決不了。交通不便利,遇上雨雪天氣,甚至連家門口都出不去。現在這一切困難都得到了解決。”談起這兩年村裡的變化,村主任馬德林有說不完的話。

周家溝村是一個純少數民族聚居村,位於蘇集鎮西北部,距鎮政府7公里,地勢四面環山,交通極不便利,農作物以冬(春)小麥、土豆、蠶豆、玉米為主。全村399戶、1636人,人均佔有耕地1.7畝。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同安區幫扶幹部唐小江、林偉哲經過認真調研後得出的結論。

定了幹,馬上辦。投資500萬元的蘇集鎮周家溝村重點建設工程隨之拉開帷幕。在較短的時間裡,硬化道路10公里,建便民橋2座、橋涵1座,徹底解決了周家溝村群眾的“行路難”問題,為這個山區貧困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還投資10萬元扶持該村100戶貧困戶種植花椒、啤特果等經濟林,讓他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增加收入。

2017年,同安區還在流川鄉蘇家村投資130萬元,硬化道路1.98公里,修建安防工程1.9公里;投資540萬元扶持14個鄉鎮22個村540戶貧困戶到戶產業;投資500萬元用於扶持8個鄉鎮10個村的道路建設、自來水改造、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合作社建設等。

只有把幫扶資金和項目重點向貧困村、貧困群眾傾斜,才能“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同安區對口幫扶資金,在康樂縣被用到了最貧困、最偏僻的農村,靶向精準脫貧攻堅目標,援建項目覆蓋貧困村基礎條件改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貧困戶脫貧增收、能力素質提升、產業培育等領域。

經濟要發展,人才需先行。同安區緊緊圍繞黨政工作全局和基層實際需求,找準康樂縣人才薄弱點,派專業人才到康樂縣開展智力扶貧,在教育、醫療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併為康樂幹部人才培訓建立“綠色通道”。截至目前,同安區選派5名醫生、14名教師到康樂縣支醫支教,康樂縣派出2名醫生、56名教師到同安區學習培訓,形成“走出去”和“請進來”的人才支援機制。

產業扶貧

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根據康樂縣情實際和同安區對有地域特色的種植、養殖業和農產品市場需求,同安區注資1200萬元建立了康樂縣同安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廈門市開闢銷售市場,延伸貧困群眾農產品市場觸角,進一步增加貧困戶穩定收入,為康樂縣貧困群眾搭建脫貧致富“便民橋”。

同安區把康樂縣特色農產品宣傳推廣作為東西扶貧協作的重要抓手,建立康樂縣農產品廈門推介會機制。2017年“5·20臨夏農產品推介會”上,廈門國際貿易洽談會臨夏館中,對康樂縣的中藥材、牛羊肉、刺繡製品、“雙低”油菜等產品面向發達省份、面向國際進行了宣傳推介。通過大力宣傳,康樂縣的牛羊肉、馬鈴薯、中藥材、“雙低”油菜食用油、百合等產品受到廈門農產品開發企業的關注和當地幹部群眾的青睞。康樂縣同安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康樂實施肉羊及糧油扶貧項目,與康樂縣獸醫局和扶貧辦簽訂了三方協議,惠及康樂縣22個村,540戶預脫貧戶。

一個個對口幫扶項目、一座座橋樑、一所所學校、一條條道路、一次次培訓……同安區的多方投入讓康樂群眾真切體會到了遠隔萬水千山之外的關愛,也都被大家銘記在心,化作了那一組組溫暖的數字。截至2017年底,同安區幫扶康樂累計實施近8大類項目,投入各類幫扶資金2710萬元,為康樂縣脫貧攻堅發揮了積極助推作用。

巍巍蓮花山,悠悠鷺島情。扶貧讓東西協作數千裡距離變成了“零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