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 一座城 一片情

一朵花 一座城 一片情

——透視“2018河州牡丹文化月”實現綜合收入10.35億元的背後

一朵花 一座城 一片情

牡丹長廊車水馬龍

臨夏,一塊被黃河水滋潤的深情土地,不僅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著稱於世,更以她濃郁的民俗風情和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享譽隴原大地。這裡自古就流傳著“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的詩句,尤以紫斑牡丹譽滿西北,被稱為“牡丹之鄉”。每年五月牡丹花開,花香醉人,誠邀國內外遊客旅遊觀光。

花開花落三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5月28日,為期一個月的2018河州牡丹文化月落幕,人們為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的牡丹讚歎時,更為這座城市的魅力風采鼓掌喝彩。

牡丹文化月期間,賞花遊、文化遊、生態遊外,推出的涵蓋文化娛樂、體育競技、特色美食等各領域的活動也精彩紛呈,不僅活躍了臨夏市的旅遊市場,旅遊帶動作用也更加顯著,住宿、餐飲、交通等消費需求旺盛。

遊 牡丹滿城香 文化旅遊熱

一朵花 一座城 一片情

牡丹廣場人流如織

一朵花 一座城 一片情

外國遊客暢遊八坊十三巷

牡丹文化月期間,歷史人文遊、生態度假遊熱度不減,保持了較好的旅遊接待勢頭。在觀賞牡丹的同時,八坊十三巷、馬家窯文化彩陶館、胡廷珍烈士紀念館等歷史人文景點同樣深受遊客青睞。尤其是“修舊如舊”的八坊十三巷,以古色古香的典雅民居、栩栩如生的精美磚雕、色香味俱全的特色美食,以及貼心的服務、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基礎設施,贏得了遊客好評。期間,來八坊十三巷的遊客達到46.9萬多人次。

八坊十三巷是臨夏市傾力打造的旅遊標杆。巧借民居民宅原有建築格局,通過“復古復原”“修舊如舊”的方式,採用民俗館、博物館、文化街巷等體驗式文化旅遊,打造集古街民居觀光、文化博覽、臨夏美食體驗、院落休閒、文化創意等多功能於一身的文化休閒娛樂與文化旅遊街巷。

青磚灰瓦的街道,古色古香的門廊院落以及令人歎為觀止的磚雕、銅雕、蛋雕……這一切,深深吸引著遊客。

隨著臨夏市旅遊的宣傳推介,特別是成功舉辦了牡丹文化月等大型節會和明星演唱會,有效提升了臨夏市的知名度。八坊十三巷作為甘肅人眼中的新地標,旅遊品牌越來越得到全國各地遊客的認可。

吃 遊客進來了 農家樂“火”了

一朵花 一座城 一片情

農家樂裡一桌難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參加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強調:“既要鼓勵發展鄉村農家樂,也要對鄉村旅遊作分析和預測,提前制定措施,確保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現如今,鄉村旅遊作為臨夏市折橋鎮脫貧攻堅的亮點產業,整合了農村一、二、三產業,激活了勞動、產業、資本、土地等要素,成為全域旅遊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旅遊業態的創新來源。

走進折橋鎮的農家樂,乾淨整潔的農家院落,風格獨具的臨夏磚雕裝飾;牆上掛著本店招牌的菜品,房間裡整齊地擺放著餐桌坐椅……隨著河州牡丹文化月的舉辦,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來臨夏觀光旅遊,折橋灣農家樂“火”起來了。

目前,折橋鎮共有農家樂180餘家,年營業額達3000多萬元,年均純收入900多萬元,新增就業500多人。憑藉良好的口碑,折橋灣農家樂已成為該市獨具特色的一張旅遊文化“名片”,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產業基礎,成為增加群眾收入、提升就業質量的新途徑。

住 過夜遊多了 賓館客滿了

一朵花 一座城 一片情

2018臨夏明星演唱會現場

著名音樂家劉詩昆專場公益音樂會、中央和省上知名藝術家和朗誦表演家參與的音樂詩會、張傑和鳳凰傳奇領銜2018明星演唱會、上海大學生文化志願者文化交流巡演、俄羅斯大馬戲表演、八坊十三巷民俗體驗遊、“體彩杯”甘肅省圍棋公開賽、牛文化體驗遊、文藝採風創作展演、牡丹系列商品展、旅遊推介會……牡丹文化月期間,臨夏市開展了涵蓋文化、體育、競技等各領域的46項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為四海賓朋奉獻了一場場精心籌備的高水準、高規格文化藝術盛宴。

牡丹文化月期間,無論是清晨、中午還是傍晚,臨夏市南濱河牡丹長廊邊停滿了一眼望不到頭的車輛,東郊公園、紅園內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牡丹文化月持續的高潮使臨夏市不斷迎來龐大的外來客流。這些客流因牡丹而來,因臨夏獨特的民俗風情、文化氣息而來,這是新發展理念在臨夏市開出的美麗花朵,是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據瞭解,在河州牡丹文化月開幕前期,臨夏市100多家大中型酒店,賓館近1000多間客房、1萬多張床位基本處於客滿狀態。

樂 牡丹花開了 貧困戶樂了

一朵花 一座城 一片情

特色產品受青睞

一朵花 一座城 一片情

美食小攤

與馬舍一卜老兩口同樣高興的還有楊家村精準扶貧戶馬俊芳。“我賣的是釀皮子、饊子等臨夏的特色食品,自己支了幾張桌子、椅子。遊客看牡丹乏了,就到這兒吃個飯休息一下,生意很好。”馬俊芳說,“特別感謝政府給了我一個免費攤位,給我創造了掙錢的機會,我一定會好好幹。”

政府為貧困戶提供的生意攤位靠近遊客集中賞花的地帶,臨夏市對這一地帶進行統一劃分和管理,免費提供給困難群眾。有的群眾憑藉一手好廚藝推銷臨夏特色美食,有的群眾賣點兒瓜子零食、飲料……一個個攤位不僅給困難群眾提供了增收的機會,而且方便了前來遊玩的各地遊客,惠民性和便民性相得益彰。“因為我們楊家村離牡丹長廊和會展中心比較近,所以我們藉助牡丹文化月的契機,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拓展扶貧攻堅新方法、新手段的要求,專門設置位置較好、人流量較多的精準扶貧免費攤位,讓更多的貧困戶從中受益,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楊家村村委會主任楊風孝說道。

據瞭解,在牡丹觀光帶共設置了攤位149個。攤點入市,不僅讓流動攤位管理規範有序,改善了市容市貌,而且還為增加群眾收入、助力脫貧攻堅開闢了新的途徑。

枹罕鎮王坪村是臨夏市唯一的山區貧困村,這裡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幾乎每家院子裡都種植牡丹。由於與臨夏市區稍有溫差,花期略晚幾天,正好滿足遊客錯時觀賞牡丹的需求。走進五月的王坪村,清風拂過,牡丹花隨風搖曳,蜜蜂在花叢間來往穿梭,在牡丹叢中忙碌的農戶們,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

像張居兒一樣以土地流轉方式入股合作的精準扶貧戶有22戶,佔入股總數的一半以上;有50多人在合作社從事牡丹的種植、修剪、嫁接、除草等日常養護工作。不少村民通過合作社的示範帶動,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實現“家務”“勞務”兩不誤。

牡丹種植不僅是富民工程,更是一項生態工程。臨夏市王坪村油用紫斑牡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培育牡丹苗木的同時,瞄準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衍生品,研製了牡丹油、牡丹花蕊茶等產品,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了產品附加值。今年年初,該村與廈門市思明區簽訂東西合作幫扶協議,按照入股分紅的模式,對村內農機合作社和油用紫斑牡丹種植合作社分別注資17萬元,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資金投入的問題。目前,陸續有張掖、臨夏等地的客商慕名前往王坪村實地考察、洽談,牡丹產業加快了王坪村美麗鄉村建設進程,也讓老百姓對生活前景充滿了信心。

以上這些,只是一朵花與一座城故事的縮影,這朵花在帶給臨夏群眾獲得感的同時,更帶來了自豪感、幸福感。凡是來過臨夏、賞過牡丹、品過美食的遊客定會留下難忘的牡丹情結。近年來,臨夏市以花為媒,舉辦盛會,不僅使“河州牡丹”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得到很大提升,而且極大地拉動了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實現了紫斑牡丹與文化、旅遊、美食、商貿、體育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旅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也日益提升。

如今,牡丹文化月已經過去,但花與城的故事,仍在臨夏市打造文化旅遊名城的路上繼續上演!


一朵花 一座城 一片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