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八字中日干五行的得令、得地、得氣與得勢!

詳解八字中日干五行的得令、得地、得氣與得勢!

判斷日干旺衰有四得:得令、得地、得氣、得勢。

在此之前,咱們首先要弄明白通根的定義,通根僅針對天干而言,即只有天干有通根之說!而地支沒有。地支裡藏有與天干同類的五行則視為有通根;於是支裡藏幹就顯得十分重要!支裡藏乾的口訣為:

子藏癸水

卯藏乙木

酉藏辛金

午藏丁己

亥藏甲壬

醜藏癸辛己

寅藏甲丙戊

辰藏戊癸乙

巳藏戊庚丙

未藏乙丁己

申藏戊庚壬

戌藏戊辛丁

如果天干有甲乙木,地支有寅,寅藏甲木,稱之為有強根!力度最大!

如果天干有丙丁火,地支有寅,則該天干就通根於寅中丙火,因為地支寅藏有與天干丙丁火同類的五行――中氣丙火;

如果天干有戊己土,則通根於寅,因為寅中藏了一個餘氣戊土與之同類;

如果天干是庚辛金,就不會通根於寅的,因為寅中並沒有藏金;

如果天干是壬癸水,也不會通根於寅的,因為寅中根本就不藏水;

天干在地支有根稱之為通根,猶如樹木紮根於地下土壤一般堅實可靠!易學術語稱之為“得地”;紮根有深淺之分,通根有遠近之分,近者通根力度大,遠者通根力度小 。由於天干和地支不一定都是在同一柱上,所以就有了同柱通根、相鄰通根、相隔通根、遠隔通根,月令透幹通根之分。

同柱通根,就是天干和其通根在同一個柱上。如果它們不在同一個柱上則稱之為非同柱通根。相鄰通根,就是天干和其通根的位置屬於相鄰的關係。相隔通根就是天干和其通根的位置屬於相隔,如年柱與日柱,月柱與時柱的關係。遠隔通根,就是天干和其通根的位置屬於遠隔(如年柱與時柱)的關係 。

此外,易學有一條特殊規定:通根於月令者不按遠近計,均按同柱通根論,稱為得令!

日干五行為木(甲乙)

得地:

日干為木(甲乙同論),生於寅月、卯月、辰月,為得地。木為春天,寅卯辰三月,為春季,木生春季為旺,為得地。寅為木之建祿,卯為木之帝旺,辰為木之餘氣。日干之木,自然有所依託,使日干變得強壯起來,所以為“旺”,為得地。日干為木(甲乙同論),若不是生於寅卯辰三月,而八字年支、日支、時支有寅字、卯字、辰字,也會加強日干的氣力,也稱著得地,但這個“得地”與上述“得地”,程度上有所差異,第一種得地,是大大加強日干的氣力,第二種得地,是略略加強日干的氣力。但假如寅卯辰三字全有,則又大大加強了日干木的氣力。

得氣:

日干為木(甲乙同論),生於亥月、子月、丑月,亥中有壬水生木,子中有癸水生木,醜中有癸水生木,使木能吸收營養,所以日干就有氣,“為相”,故稱得氣。日干為木(甲乙同論),若不是生於亥子丑三月,而八字年支、日支、時支有亥字、子字、醜字,也會加強日干的氣力,也稱著得氣,但這個“得氣”與上述“得氣”,程度上有所差異,第一種得氣,是大大加強日干的氣力,第二種得氣,是略略加強日干的氣力。但假如亥子丑三字全有,則又大大加強了日干木的氣力。

得勢:

日干為木(甲乙同論),除日干外,其餘三個天干中又有甲或乙,或其餘地支中又各藏有甲或乙,八字中所含甲乙較多,為得勢。勢者,勢力也,日干之木見甲乙多,相當於一個人有眾多兄弟夥團結在一起,遇事互相幫忙,自然有勢力。

日干五行為火(丙丁)

得地:

日干為火(丙丁同論),生於巳月、午月、未月,為得地。火為夏天,巳午未三月,為夏季,火生夏季為旺,為得地。巳為火之建祿,午為火之帝旺,未為火之餘氣。日干之火,自然有所依託,使日干變得強壯起來,所以為“旺”,為得地。

日干為火(丙丁同論),若不是生於巳午未三月,而八字年支、日支、時支有巳字、午字、未字,也會加強日干的氣力,也稱著得地,但這個“得地”與上述“得地”,程度上有所差異,第一種得地,是大大加強日干的氣力,第二種得地,是略略加強日干的氣力。但假如巳午未三字全有,則又大大加強了日干火的氣力。

得氣:

日干為火(丙丁同論),生於寅月、卯月、辰月,寅中有甲木生火,卯中有乙木生火,辰中有乙水生火,使火能吸收營養,所以日干就有氣,“為相”,故稱得氣。日干為火(丙丁同論),若不是生於寅卯辰三月,而八字年支、日支、時支有寅字、卯字、辰字,也會加強日干的氣力,也稱著得氣,但這個“得氣”與上述“得氣”,程度上有所差異,第一種得氣,是大大加強日干的氣力,第二種得氣,是略略加強日干的氣力。但假如寅卯辰三字全有,則又大大加強了日干火的氣力。

得勢:

日干為火(丙丁同論),除日干外,其餘三個天干中又有丙或丁,或其餘地支中又各藏有丙或丁,八字中所含丙丁較多,為得勢。勢者,勢力也,日干之火見丙丁多,相當於一個人有眾多兄弟夥團結在一起,遇事互相幫忙,自然有勢力。

日干五行為金(庚辛)

得地:

日干為金(庚辛同論),生於申月、酉月、戌月,為得地。金為秋天,申酉戌三月,為秋季,金生秋季為旺,為得地。申為金之建祿,酉為金之帝旺,戌為金之餘氣。日干之金,自然有所依託,使日干變得強壯起來,所以為“旺”,為得地。

日干為金(庚辛同論),若不是生於申酉戌三月,而八字年支、日支、時支有申字、酉字、戌字,也會加強日干的氣力,也稱著得地,但這個“得地”與上述“得地”,程度上有所差異,第一種得地,是大大加強日干的氣力,第二種得地,是略略加強日干的氣力。但假如申酉戌三字全有,則又大大加強了日干金的氣力。

得氣:

日干為金(庚辛同論),生於辰月、戌月、丑月,未月,這四個地支中都有土來生金,使金能吸收營養,所以日干就有氣,“為相”,故稱得氣。

日干為金(庚辛同論),若不是生於辰戌醜未四月,而八字年支、日支、時支有辰字、戌字、醜字、未字,也會加強日干的氣力,也稱著得氣,但這個“得氣”與上述“得氣”,程度上有所差異,第一種得氣,是大大加強日干的氣力,第二種得氣,是略略加強日干的氣力。但假如辰戌醜未佔了三字或四字全有,則又大大加強了日干金的氣力。

得勢:

日干為金(庚辛同論),除日干外,其餘三個天干中又有庚或辛,或其餘地支中又各藏有庚或辛,八字中所含庚辛較多,為得勢。勢者,勢力也,日干之金見庚辛多,相當於一個人有眾多兄弟夥團結在一起,遇事互相幫忙,自然有勢力。

日干五行為水(壬癸)

得地:

日干為水(壬癸同論),生於亥月、子月、丑月,為得地。水為冬天,亥子丑三月,為冬季,水生冬季為旺,為得地。亥為水之建祿,子為水之帝旺,醜為水之餘氣。日干之水,自然有所依託,使日干變得強壯起來,所以為“旺”,為得地。

日干為水(壬癸同論),若不是生於亥子丑三月,而八字年支、日支、時支有亥字、子字、醜字,也會加強日干的氣力,也稱著得地,但這個“得地”與上述“得地”,程度上有所差異,第一種得地,是大大加強日干的氣力,第二種得地,是略略加強日干的氣力。但假如亥子丑三字全有,則又大大加強了日干水的氣力。

得氣:

日干為水(壬癸同論),生於申月、酉月、戌月,申中有庚金生水,酉中有辛金生水,戌中有辛金生水,使水能吸收營養,所以日干就有氣,“為相”,故稱得氣。

日干為水(壬癸同論),若不是生於申酉戌三月,而八字年支、日支、時支有申字、酉字、戌字,也會加強日干的氣力,也稱著得氣,但這個“得氣”與上述“得氣”,程度上有所差異,第一種得氣,是大大加強日干的氣力,第二種得氣,是略略加強日干的氣力。但假如申酉戌三字全有,則又大大加強了日干水的氣力。

得勢:

日干為水(壬癸同論),除日干外,其餘三個天干中又有壬或癸,或其餘地支中又各藏有壬或癸,八字中所含壬癸較多,為得勢。勢者,勢力也,日干之水見壬癸多,相當於一個人有眾多兄弟夥團結在一起,遇事互相幫忙,自然有勢力。

日干五行為土

得地:

日干為土(戊己同論),生於辰月、戌月、丑月、未月,為得地。辰戌醜未四個月,為四季月,土生季月為旺,為得地。日干之土,自然有所依託,使日干變得強壯起來,所以為“旺”,為得地。

日干為土(戊己同論),若不是生於辰戌醜未四個月,而八字年支、日支、時支有辰字、戌字、醜字、未字,也會加強日干的氣力,也稱著得地,但這個“得地”與上述“得地”,程度上有所差異,第一種得地,是大大加強日干的氣力,第二種得地,是略略加強日干的氣力。但假如辰戌醜未中佔了三字,或四字全有,則又大大加強了日干土的氣力。

得氣:

日干為土(戊己同論),生於寅月、午月、戌月,寅中有丙火生土,午中有丁木生土,戌中有丁火生土,使土能吸收營養,所以日干就有氣,“為相”,故稱得氣。

日干為土(戊己同論),若不是生於寅午戌三月,而八字年支、日支、時支有寅字、午字、戌字,也會加強日干的氣力,也稱著得氣,但這個“得氣”與上述“得氣”,程度上有所差異,第一種得氣,是大大加強日干的氣力,第二種得氣,是略略加強日干的氣力。但假如寅午戌三字全有,則又大大加強了日干土的氣力。

得勢:

日干為土(戊己同論),除日干外,其餘三個天干中又有戊或己,或其餘地支中又各藏有戊或己,八字中所含戊己較多,為得勢。勢者,勢力也,日干之土見戊己多,相當於一個人有眾多兄弟夥團結在一起,遇事互相幫忙,自然有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