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一中學副校長自願駐村扶貧,連女兒也嫁到扶貧村

梁江維,斗門鎮初級中學副校長。2016年4月,他以50歲的年紀,積極自願申請到茂南區金塘鎮洪山村開展精準扶貧定點幫扶工作。帶著老父的期盼和妻女的不解,他匆忙收拾行李,隨即奔赴到300裡開外的新戰場,當上了一名扶貧駐村幹部。

但隨後發生的事情,徹底改變了這個校長和他家人的生活。後來,他所做的事情感動了妻兒,妻子也來到了扶貧的村莊幫忙,女兒甚至外嫁到這個扶貧村。

珠海一中学副校长自愿驻村扶贫,连女儿也嫁到扶贫村

因扶貧被妻子淚眼斥責

2016年5月4日中午到達洪山村,看到簡陋的村民委員會和貧苦的村民,梁江維百感交集。第二天,簡單瞭解村委會的情況,他就和工作隊開始對77戶貧困戶與新申請的貧困戶進行了走訪核查。

洪山村面積大,致貧情況不一,矛盾錯綜複雜。怎樣甄別貧困對象?產業扶貧如何突破?結對幫扶如何融洽?“懶人”怎麼扶?……這些都考驗著他和工作隊的智慧。

以往,沒有扶貧資金倒是風平浪靜,現在聽說工作隊帶著人、帶著錢、帶著項目來了,部分村民便較真起來。

於是,他開始了多次甄別、反覆比較……每天從早到晚,一戶一戶地摸查核實資料,泥濘難行的村道,每天都要走十多公里,每天回到宿舍,腰腿沒有一處不疼的;天氣好的時候還好,若遇到大雨過後的“百味路”(村民在家養雞養豬),簡直是臭氣沖天,沒處下腳。

他說,錯過了飯點是經常的事,但是時間緊任務重,沒有辦法,只好常常在身上帶點零食“養胃”。由於村辦公條件較差,網絡信號不穩定,梁江維經常工作到凌晨三四點等網絡系統不繁忙時才能輸入數據,將相關資料整理上傳到省扶貧信息平臺。

後來,面對遠道而來的妻子的淚眼和斥責時,他還說“扶貧幹部就像習總書記當年插隊那樣,實打實地幹,哪裡還顧得上自己!”

校長做起了水泥工

洪山村貧困戶李崇開及其妻都是殘疾人,兩個尚未成年的孫女嗷嗷待哺,家計靠兒子和兒媳打散工的微薄收入維持,一家老小擠在一間狹小的老房子裡生活,房子因常年日曬雨淋已慢慢老化,竟在牆上裂開了一條不小的裂縫。

梁江維得知此事後,多次聯繫泥水工幫助李崇開家補房子。

由於每年的7、8月份都是颱風多發期,2017年7月12日,聽說第13號颱風即將到來,梁江維心急如焚,心想颱風馬上就要來了,颱風過後必定有大雨,這可如何是好?而前兩天聯繫的泥水工還沒有答覆,他越想越心急,顧不上多想,就騎上了平時走村串戶的摩托車,到鎮上去拉了二包水泥回來,找到回家探親的兵哥哥李權高和自己動手開幹了起來,和泥、攪拌、上牆他說幹就幹……

珠海一中学副校长自愿驻村扶贫,连女儿也嫁到扶贫村

對於一個從未接觸過泥水工作的教師來說,這一切都是陌生的,而這一切他做起來又是那麼的嫻熟,在室外氣溫將近40度,大家只願待在空調底下而不願踏出大門一步的夏天,他頂著頭上的烈日,幫助貧困戶修補房子,汗水打溼了他的衣裳,他卻無怨無悔,憨笑著說:“扶貧就是想方設法地讓貧困戶走出生活困境,工作必須做實做細!”。

貧戶李景文的兒子李振華去年中考考入高州某校,由於家庭經濟壓力大,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他產生了退學的念頭。

得知情況後,梁江維找到了這個年輕的學生,“困難是暫時的,只有讀書才有出路,才能走出家庭經濟收入低的困境。”一天過去,一個月、兩個月過去……梁江維始終沒有放棄對小李的關注,一有時間就找他談話,拳拳愛心終於打動了學子的小小心靈,他願意重返校園。

然而,原校因為他退學時間太長,不讓小李繼續就讀。梁江維就親自聯繫原校的班主任、領導說明情況,幫他另找學校。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番周折,終於找到了茂名市高級技工學校,該校同意接受小李,讓他入讀烹飪班。

2017年3月22日,梁江維還親自驅車近一小時,將學子李振華送到茂名市技工學校,並將愛心助學金1200元送到他手上,同時勉勵他在新學校裡努力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作為黨員教師梁同志心繫教育,積極爭取條件,多次聯繫珠海市斗門區政協、斗門鎮多所學校,對洪山村進行愛心捐贈和幫扶,讓貧困學子順利完成學業,追夢美好年華。

全家扶貧女兒外嫁扶貧村

梁江維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扶貧工作就像建一座橋,就是“找出路、堵盲路、開思路”。他能為村裡人做的,不只是鋪橋、修路、修房、發補助,更是做好農民的思想工作,做好人才的培養,形成農村富裕發展的內在動力。

在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妻女從原來的不解到慢慢接受他的工作,一到週末和節假日就到洪山村幫忙:看望癱瘓在家的老人、出了車禍的年輕人、輔導留守兒童……和村裡人一起勞動、一起吃飯、一起嘮家常……村辦公室的院子漸漸變成了村民的議事廳,他經常與村民坐坐聊聊,和村裡人近了,他們越來越樂意按照村裡制定的脫貧思路,通過勞動改善自己的生活。

他來自農村,對農村農民懷有深厚的感情,喜歡農村生活的簡單和農民的淳樸,閒暇時經常到市場買菜,到周邊視察,瞭解農作物、家畜家禽的行情銷量,親自聘請斗門區農業農作物種植推廣站專家石七根指導農戶栽培朝天椒,吃著自己和農戶親自種植的玉米、茄子和朝天椒,他感覺很幸福。

梁江維說,我是帶著感情扶貧,對貧困戶關心、關注和關愛,不僅是工作,更是感情使然,老父就是讓我來帶領大家勤勞致富的。現在,他的工作不僅得到了妻子的理解,更是得到了女兒的支持。因為扶貧,這家人更成就了一段好姻緣。今年,他的女兒還外嫁到父親扶貧的那條村莊。

下一步,梁江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完善洪山小學教學設施,繼續大力發展朝天椒、通菜、玉米種植外,還要在洪山村口建農產品產銷中心,收購本地農產品銷往珠三角各地;爭取資金開設高效無副作用的農藥點,有效控制農作物農藥殘留的問題等。目前中心已完成基礎建造,水電已通,建成後村民蔬菜方面收入均提高800一1000元/畝。

梁江維認真、細緻、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獲得了當地區、鎮政府和農戶的一致好評,通過扶貧工作,洪山村有 60 戶貧困戶脫貧。2016年,他年度考核被評為“優秀”等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