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演出過程中,觀眾該怎樣叫好?

龍喬珍

叫好,說的絕對一點是京劇獨有的觀眾文化,以前聽崑曲也有叫好,但是一般在優秀演員開場,來一個碰頭彩,演出中有笑聲,但是並不會出現京劇戲院裡這種,觀眾與表演已經形成一種互相激勵、交流的互動性很強的叫好。

京劇的叫好,也分好多種,最常見的就是“好”字,也講究字正腔圓,喊出來好聽。但是有的叫好卻像是“喝”“呃”“嘿”等聲音,這種情況下一般是演員演砸了,或者兩個競爭的角兒的粉絲故意為之。相對於現在演唱會上fans們的瘋狂而單一的尖叫,京劇觀眾的叫好可謂是十分豐富了。

說到叫好,不得不提京津滬三地,當時也稱闖碼頭,好演員不過天津觀眾這一道門檻兒,那就不能叫“真金白銀”的好演員。“交流演出”做多的還是京津滬三地,從三十到五十年代留下的實況錄音來看,上海觀眾叫好是比較規矩的。比如1940年程硯秋先生在上海天蟾舞臺演出《鎖麟囊》《玉堂春》,除了開場的碰頭彩,唱段中間也有零星的叫好兒,等到大段唱腔一氣呵成的唱完了,那臺下便是轟隆一齊響起,那場面比現在的演唱會還要激情澎湃。

王珮瑜在《京劇其實很好玩》的分享會上也說京劇的叫好是一種文化,“比如在唱了一句非常精彩的大腔之後,要有可堂彩,等你謝幕的時候觀眾哄到臺前給你送禮物扔鑽戒什麼的,我沒有亂講,以前梅蘭芳的時代真的是這樣。”

所以說,叫好是京劇這種藝術形式在達到鼎盛時期自然而然產生的一種文化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