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龐大的寒武紀動物-奇蝦

奇蝦,又名:古怪的蝦,是一種於中國、美國、加拿大、波蘭及澳大利亞的寒武紀沉積岩均有發現的古生物。它是已知最龐大的寒武紀動物。根據推測,此類動物極有可能是活躍的肉食性動物。但是,研究發現,其中一個種Laggania很有可能是一種食用浮游生物的動物。

最龐大的寒武紀動物-奇蝦

外形特徵

5.3億年前的海洋中,最兇猛的捕食者莫過於奇蝦了。它有一對帶柄的巨眼,一對分節的用於快速捕捉獵物的巨型前肢,美麗的大尾扇和一對長長的尾叉。它雖不善於行走,但能快速游泳。25釐米直徑的巨口可掠食當時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環狀排列的外齒,對那些有礦化外甲保護的動物構成了重大威脅。這是一種攻擊能力很強的食肉動物,它的個體最大可達2米以上,而當時其他大多數動物平均只有幾毫米到幾釐米。

奇蝦還有別名:恐蝦。原因在於,它真的很恐怖。奇蝦的頭部有一對大螯,眼睛有兵乓球那麼大,最恐怖的是嘴巴,像個大碗,其中是像齒輪一樣分佈的鋒利牙齒。

最龐大的寒武紀動物-奇蝦

生存習性

牙尖嘴利,還能"結網"捕食

奇蝦是個大胃王,就連排洩物也有一個碗大小。古生物學家們曾在奇蝦的排洩物裡發現了三葉蟲的碎殼,三葉蟲堅硬無比,奇蝦能咬碎三葉蟲甲殼。

黃迪穎和同事發現,化石上奇蝦的爪子有很多網狀的,有的刺很長。他們推測,這些刺形成了一個網,凡是從身邊經過的動物,都逃不了這個大網,最終成為了奇蝦的食物。

最原始的方法是直接用大螯抓,後來,演化出了'網兜','網兜'兜住的食物多,而且快。這兩種捕食方法一起並存。"黃迪穎說,這間接說明,即便是海洋霸主,生存競爭也很激烈,它們需要進化出更先進的捕食方式,才能滿足生存需要。

最龐大的寒武紀動物-奇蝦

未解之謎

五億三千萬年前,澄江是一片碧藍的大海,大海里住著許多動物的祖先。但由於地質運動,海洋生物死後,經過幾億年的埋藏變成了化石。帽天山動物化石屬於雲南東部早寒武紀的動物群,它以軟體動物化石的罕見保存為特色,是一個舉世聞名的化石寶庫。

自候先光先生1984年在澄江帽天山首次發現以來,已識別動物化石共120餘種,分屬於海綿動物、腔腸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等10多個動物門類以及一些分類位置不明的奇異類群。澄江動物化石群充分顯示出寒武紀早期生物的多樣性,再現了五億多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實面貌。

其中微網蟲又稱九眼蟲,是因為它有九對眼睛而得名。帽天山蟲屬於半索動物。水母是透明的刺胞動物。尤其是脊索動物雲南蟲的發現對研究脊索動物具有重要意義。被稱為水中"霸王"的奇蝦,奇蝦形態特徵和常見的蝦身體非常相似,但似乎缺少了一個頭,顯得稀奇古怪,因而稱它為奇蝦。直到1979年英國生物學家,在希爾古斯頁岩標本中找到了一塊較為完整的化石,才發現"奇蝦"。原來是一個具有圓環形口器的、巨大的頭前附肢動物,才解開了一個世紀的"謎團"。奇蝦是五億多年前海洋中最龐大、最兇猛的巨型食肉類動物,它號稱海中的"巨無霸"。最大的奇蝦體長可達2米以上,而當時海洋中其它各類動物的個體只有幾毫米到幾釐米。奇蝦的頭前有一對多節的、帶剌的,用於捕捉食物的強大前附肢,頭的前上方有一對帶柄的巨眼;頭下方中央有一個由32個外唇極組成的圓形環形口器,口的最大直徑可達25釐米,可吞食各種巨型動物,對具有外甲保護動物也構成了嚴重威脅。

奇蝦身體呈流線型,背腹扁平,身體分節但沒有背甲,身體兩側有十一對寬大的、有脈絡支撐結構的槳狀葉,尾扇區由三對片狀的尾葉組成,並從尾端的背部中央向後伸出一對細長的尾剌。奇蝦特殊的身體構造,決定了它善於游泳,強於捕食的本領,它在寒武紀海洋中是所向無敵的一個大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