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繞城西複線 挖出了一批足足有4億多歲的寶貝

杭州绕城西复线 挖出了一批足足有4亿多岁的宝贝

浙江在線10月17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程光鑫 記者 南希)記者今日獲悉,省交通集團杭州繞城西複線EPC項目產業工人於次塢路基進行挖掘作業時,發現該段路基沉積岩中存在奇特痕跡,疑似化石。現場負責人當場停止相關作業並保護現場,同時迅速與省地質大隊取得聯繫,告知相關情況。12日,有關專家趕赴現場進行細緻研究,確定此處含有大量奧陶紀古生物化石。

杭州绕城西复线 挖出了一批足足有4亿多岁的宝贝

奧陶紀古生代第二個紀,約開始於5億年前,結束於4.4億年前,延續時間長達6500萬年。在此期間形成的地層稱奧陶系,位於寒武紀之上,志留紀之下。奧陶紀是歷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淺海廣佈,化石以三葉蟲、筆石、腕足類、棘皮動物中的海林檎類、軟體動物中的鸚鵡螺類最常見。而此次考古專家發現的是一類滅絕了的海生群體動物“筆石”的化石。

杭州绕城西复线 挖出了一批足足有4亿多岁的宝贝

“筆石”生物的化石,由於在保存過程中壓扁成了碳質薄膜,很像鉛筆在岩石層上書寫的痕跡,因此稱為“筆石”。據悉,“筆石”蟲體所分泌的骨骼,稱為“筆石體”。“筆石體”一般大小長几釐米或幾十釐米,較大的可達70釐米或更長。此次挖掘的“筆石”化石最大長十餘釐米,屬於中等大小。

專家表示,此次挖掘的化石體量大,保存完好,證明此處於奧陶紀時期極有可能為一處淺海。出土的化石對於諸暨遠古地質構造與生態研究具有重大科研價值,目前正處於初步挖掘階段,後續將投入更多專家做深入挖掘,項目也將全力配合地質大隊和國土資源局專家做好化石挖掘與保護工作。

杭州绕城西复线 挖出了一批足足有4亿多岁的宝贝

據瞭解,杭州繞城西複線杭紹段項目沿線文物古蹟眾多,涉及已知較大文物、遺址和墓葬10處。西複線杭紹段項目選線時,就避開了文化名山、富春景區、古建築群等生態旅遊資源,並通過“路線走廊帶”設計,彰顯大山大水大的人文優勢。尤其是對“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聖地良渚文化遺址的無條件避讓,餘杭7.4公里整體改線。各施工單位進場施工後,西複線杭紹段指揮部也要求各參建單位項目管理人員及現場作業工人進行法律法規教育,提高文物保護意識,截至目前已相繼挖掘出東晉文物、明清古墓葬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