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子”上將王震

“鬍子”上將王震

2018年4月11日是王震誕辰110週年紀念日。王震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他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懈奮鬥60多年,立下卓著功勳,深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愛戴和尊敬。

王震將軍瘦長挺拔,白髮後掠,直鼻樑,厚嘴唇,大嘴巴。坦蕩耿介,怒則嘴咧齒突如金剛,樂亦嘴咧齒突似孩童。發言講話,情感畢露,兩個拳頭上下揮動,如揮大鐵錘。晚年尤喜穿深灰色中山裝,任國家副主席時仍如是。

下飛機後,王震直驅南京軍區第三招待所設置的臨時靈堂,向許世友遺體告別。王震與許世友分屬一野與三野,兩人在戰爭年代並無交集,新中國成立後也僅在會議上見過面,來往不多。其間,王震有針對性地對諸位將軍說:“昨天晚上,我去看望了小平同志,今天我是受小平之託來向許世友告別的。”王震強調,許世友是一位有著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功勳的人物。許世友這次土葬,是鄧小平簽發的特殊通行證。接著,王震又幽默了一句:“我們這批老骨頭,誰也別想再領到這通行證了!”

王震火辣熱心,快人快語,給餘印象極深。

並非一介武夫

《三國志》論關羽與張飛:“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惜小人。”毛澤東引之論王震:“取兩人之長,去兩人之短。”

王震凡領受任務,必蓄鬍留須,不達之不淨面。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等戲呼為“王鬍子”。

王震將軍,湖南瀏陽馬跪橋人,農民身世,小名王餘開、王正林,後改名王震。父王貴才、母董其譜,人稱“王家老大的堂客”。王震出世時,始難產,恰雷雨大作,母驚呼,遂出。故人稱其為“雷震之子”。

王震兒時即能識字斷文,並非“大老粗”,6歲由爺爺領著至鄰村讀私塾,人皆刮目相看。次年因頑皮退學,跟姑父習武,學大正拳。10歲又入鄰村私塾復讀。13歲時隨二叔到長沙打工賣苦力,當上了鐵路工人(長夫)。王震是共產黨領導中少有的“工人階級”。

1923年,著名的京漢鐵路大罷工爆發,16歲的王震受罷工領導人郭亮委派散發罷工傳單,目睹了群眾運動的強大威力。次年,王震被任命為工人糾察隊隊長,後被選為長沙職工分會執行委員。某日,糾察隊護送一位長頭髮的“書生”到長沙給工人演講,王震負責護送,由此而與之結識,一生追隨始終。此人時稱“毛潤之”,即毛澤東也。

王震擅拳,武藝高強,力大無比。紅軍時期某日,王震率部行軍於一山坡小休息,忽見一大石橫在前方道上,王震問某團團長:“你試試,能搬走它嗎?”團長急搖頭。又問政委:“加上你,兩人一起上,看能搬走否?”團長、政委挽袖用力推之,大石紋絲未動。此時圍觀者眾,只見王震彎腰蹲腿虛坐,雙手扶石,亦抱亦掀,大吼一聲:“下!”大石頭就骨碌碌地滾下山去。

王震並非一介武夫,他熟讀《三國演義》,作戰善動腦,用計多多。

1934年秋,二、六軍團會合後從黔東出發,向湘西進攻。湖南軍閥何鍵聞訊,遣湘鄂黔國軍10個團,直撲二、六軍團駐地永順縣。是時,賀龍決定部隊主動撤出永順,虛晃一槍,於城北吊井巖設伏殲敵。不料,敵至永順便不走了。次日,二、六軍團又向北退60裡,於龍家寨設伏。不料,敵至吊井巖又不進了。此時,好多人說,三鼓而竭,不能再退了。賀龍問計於王震,王震答:“虛晃一槍,敗下陣來,賣個破綻,讓敵中計,再來個回馬槍。”賀龍問:“還退嗎?”王震答:“退。”賀龍問:“在哪兒打?”王震說:“在顆沙、塔臥。”賀龍十分高興,同意了王震的計劃。

王震得令,率部急奔顆沙、塔臥一帶,但他策馬看了一下地形,便果斷下令繼續撤退,向十萬坪地區進發。十萬坪是一狹長谷地,谷地兩側山丘逶迤,上面是又矮又密的茶樹,既利於隱蔽,又利於出擊。

王震佈置埋伏後,賀龍趕到,揮著花皮馬鞭,大發雷霆:“你為什麼把部隊帶到這兒來?”王震答:“顆沙、塔臥地形太狹窄了,這兒可以殲滅更多敵人。”賀龍望了一下週圍地形,仍有餘怒:“改變陣地,為什麼也不報告一下?”王震大聲答道:“沒有事先報告,我承認錯誤。但在顆沙、塔臥,我們只能殲滅敵人一個團。你是總指揮,你不同意,我把部隊帶回去。”賀龍無言,舉望遠鏡四周觀望,然後說了聲:“好,就在這兒打!”

是役大捷,殲敵1000人,俘敵旅參謀長以下2000餘人,機槍10挺和大批子彈、馬匹、軍用品。

王震作戰以勇猛著稱,每戰必跟前衛“打頭陣”,每至關鍵時刻,必站立一線指揮。1938年冬,日寇進軍汾河,直指晉東南。王震奉命奪汾河。戰前動員,王震立一棺上,揮拳大聲曰:“我領頭向前衝,要死我先死,死後裝進這口棺材裡。”是役,部隊激戰一晝夜,大捷,王震頭部負重傷。1947年5月4日,西北野戰軍總攻蟠龍鎮。時任二縱司令員的王震至前沿,見敵有潰逃跡象,急取卡賓槍,躍出戰壕,大喊道:“我是王震,跟我來!”部隊官兵士氣大振,潮湧而上,隨將軍衝向蟠龍鎮。

紅二方面軍領導賀龍、任弼時、關嚮應,每當戰時必下死命令,不許王震“打頭陣”。凡戰後總結,王震仍屢屢因此受批評。賀龍說:“王鬍子再打仗,我得給你加個警衛,看你往前衝?”任弼時說:“王震,你這不是英雄,是英雄主義。”關嚮應說:“王震一打仗,就往前跑,太冒失了。你‘光榮’了,誰帶部隊?”王震聞之低頭不語。曾任一二零師參謀的江含章,曾與餘笑言:“對這些批評,王震會上表態虛心接受,事後總是堅決不改。”

臨危受命五次“長征”

1972年4月,組織決定,伍紹祖由共青團調國務院,任王震秘書。聞知王震脾氣大,伍紹祖有些猶豫。而此時,胡耀邦則鼓勵他去:“你放心去吧!王震同志最大的特點就是光明磊落,不搞陰謀詭計。不會由於他搞陰謀詭計,把你陷進去。”

伍紹祖回憶,胡耀邦還概括介紹了王震在戰爭年代五次“長征”的著名經歷:第一次是從湘贛邊到湘鄂川黔,率紅六軍團與紅二軍團會合;第二次是率二方面軍,從湘鄂川黔到陝北;第三次是抗日時向東打到晉綏,然後再回到綏德、延安;第四次是南下北返,回來保衛延安;第五次是他主動請纓,向西解放了青海直到新疆。

王震但凡臨危受命,無所畏懼,屢屢率部“長征”,南至湘粵,北至新疆,名副其實。

1944年10月,根據黨中央的部署,組成由三五九旅為主力,以王震任司令員、王首道任政委的八路軍南下支隊,執行南下作戰、開闢新根據地的戰略。部隊長途跋涉,英勇轉戰,途經8個省份,跨越半個中國,行程兩萬餘里,先後突破敵人100多條封鎖線,進行大小戰鬥300餘次,於1946年秋勝利返回延安,完成了黨中央賦予的任務,被譽為“第二次長征”。

羅元發將軍回憶,1949年10月,王震向毛澤東請纓,率部挺進新疆。起程之前,毛澤東於河北平山西柏坡約見王震,以“紅娘”喻其進疆角色。毛澤東說:“你到新疆去演紅娘,既為配角,又為主角。要有很高的藝術喲!”毛澤東的比喻,既是對王震交代任務,也是對王震提出要求。

王震入疆後,率部馳騁天山南北,以霹靂手段治疆,以發展生產撫民,基本穩定了複雜的新疆局勢。羅元發回憶,王震治疆的態度十分明確:他說,對負隅頑抗、作惡多端的土匪,能爭取的要爭取,爭取不過來的,“必須用大炮講道理,用刺刀去教訓”。

在王震指揮下,進疆部隊首戰甘河子,圍殲紅柳峽,追擊北塔山,激戰冰大坂,先後五次橫穿戈壁,大小百餘戰,皆親臨指揮。80多個部落望之歸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之建立,亦為王震之首創。

王震以霹靂手段治疆,有效地把疆獨勢力消滅於萌芽之中。軍營中傳順口溜曰:“抗日戰爭打硬仗,南下北返餓肚腸,爛(南)泥灣裡去開荒,勝利之後去新疆,成了光棍丟爹孃。”王震號召“紮根邊疆”,部隊官兵發牢騷雲:“沒有老婆安不了心,沒有孩子扎不了根。”王震聞之黯然神傷,遂命令兵團去湖南招一批女兵進疆,以解決“光棍”問題。據云,1951年共招收湘女3862人進疆,1952年又招4000多湘女進疆,此即“八千湘女上天山”。

與文化人交往

王震對文化人有敬有恨,恨之者喊“槍斃”,敬之者如“拜神”。新中國成立初期,與王震常來往的文化人,有鄧力群、華羅庚、杜鵬程、丁玲、胡繩、艾青、周立波、李四光、陳白塵、吳祖光、張權等。

1953年,王震與華羅庚初識,情投意合,契如金蘭;來來往往,遂成密友。毛澤東聞之,喜曰:“知識分子不怕王鬍子,好啊!”“文革”中,造反派批鬥華羅庚,毛澤東表態曰:“王鬍子的朋友華羅庚要保一下。”

1944年冬,王震率南下支隊過汾河、黃河。延安自然科學院副院長陳康白隨行,途中騾馬行至冰上,不慎打滑落水,書和儀器均丟失。陳康白痛惜落淚,王震好語相慰,後作詩一首送陳康白:“呂梁山上剃鬍子,汾河岸邊丟騾子,死也不丟竹杆子,誓與馬列共生死。”

著名詩人艾青,1957年被劃為右派,下放建設兵團某師。某日,王震見艾青,曰:“艾青同志,你好!”艾青訥訥,曰:“我是右派,您不能稱我同志。”王震對曰:“你是世界聞名的大詩人,是我們國家的光榮。”是時,王震立於卡車之上,對全師官兵曰:“有個大詩人,艾青,你們知道不知道?他是我的朋友,來歌頌你們,歡迎不歡迎啊?”全場掌聲雷動,艾青熱淚盈眶。

某日,諸將軍做客於王震家中。忽聞警衛報告,著名劇作家陳白塵到訪,王震急“轟”走諸將軍,親至大門,執陳白塵手進客廳,相談甚洽,並背誦陳白塵劇作《大風歌》中引用的詩詞:“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王震與鄧力群交情深,淵源長。新中國成立後,鄧赴新疆任宣傳部部長和自治區黨委秘書長,與時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的王震密切合作,共同治疆。據云,毛澤東當時要爭取少數民族合作,在得知王震過早地開展民族改革後大為惱火。鄧力群告訴毛澤東說,不是王震,而是他鄧力群作出的決定。

粉碎“四人幫”功不可沒

據云,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有規定,凡見毛澤東均不準帶槍,唯獨王震例外。某日,毛澤東召見王震,警衛見其戎裝佩槍,擋之門外警衛室。毛澤東聞之,曰:“王鬍子不會害我,除原子彈外,他帶什麼都不準阻攔。”1964年6月16日,毛澤東至十三陵觀看軍事表演,見到王震,問道:“鬍子,你怎麼瘦了?”王震對曰:“我腸子不好。”毛笑道:“你腸子不好,心好!”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王震功不可沒。王震曾充當葉劍英的“聯絡參謀”,秘密聯絡陳雲等老幹部,反對“四人幫”。

範碩在《王震眼中的葉劍英》文記:其時,凡是葉帥交代辦的事,他都一一照辦,而且辦得很認真,很妥帖。根據葉帥交代,王震多次到陳雲和其他同志那裡走動、通報,隨時反饋。葉劍英十分滿意這位“聯絡參謀”。

王震回憶說,葉帥在醞釀對付“四人幫”的辦法時,急需徵求老一輩革命家陳雲的意見。“他又一次叫我來。我剛坐下,葉帥就問起我上次去陳雲那裡交談的情形,我一一彙報。告訴他,陳雲和他想的一樣……”

某日,王震遵葉帥囑,再訪陳雲。單刀直入,問:“既然不能把那幾個人弄起來,是否召開政治局會議來解決?”陳雲答:“更不可以!那樣會打草驚蛇!”王震問:“那怎麼辦呢?”陳雲想了想說:“讓我再思考一下,等思考好了,再告訴你!”王震提議陳雲到葉帥那裡串串門。陳雲同意了。

據範碩回憶,為了徵求對粉碎“四人幫”方案的意見,王震曾先後5次到陳雲家中做“聯絡工作”。

敢愛敢恨,愛恨分明

王震敢愛敢恨,愛恨分明,愛之越切,恨之越深,凡見歪風邪氣,必狠批猛鬥,毫無斡旋餘地。

1952年10月,王震的弟弟王餘美致函王震,索資為其母建一棟“王家大院”。王震閱後回函曰:“弟弟:媽媽回家去住,我負責砌兩間房子,也不能靠我佔便宜,更不能靠我耍威風。我是新疆人民的勤務員,要拿錢回家砌王家大院,新疆人民要鬥爭我,家鄉父老要罵我。你定要我拿錢,我寫信給農會,發動大家鬥爭你!把分的田地種好,按照政府的規定繳納農業稅。此復並諒。”

新中國成立後某日,王震回鄉,聞其弟王餘美家鴨子常吃隊裡穀子,無人敢管。王震即召生產隊領導,專門開會解決王餘美鴨子問題。會上,王震對在場的縣人民武裝部幹部胡世中命令道:“中國人民解放軍王震上將命令中尉同志,跑步到王餘美家捉鴨子,全部交給供銷社。”

1956年,王震被任命為農墾部部長。8月,至新疆農墾部隊視察。某師為迎接王震,建牌樓,扎鮮花。王震見之,問:“這牌樓能打敵人嗎?能長莊稼嗎?能產糧食嗎?”其後,王震小解,又見一由新圓木圍成的臨時廁所,門旁掛小牌子“首長廁所”,怒曰:“搞這個名堂幹啥?首長的尿也是臊的嘛!”師長、政委惶惶,急拆除之。

王震一侄女,以王震的老戰友之關係,遷戶口於北京。王震聞之大怒,嚴令有關部門“遣送”其回鄉。臨行,王震對侄女曰:“我年事已高,記性不好。只認得同輩人,不認得下一輩人。”

南泥灣,延安之南大門,縱橫120裡,土地荒蕪且肥沃。1941年某日,毛澤東作報告說:國民黨不給我們發餉了,我們的隊伍是解散了呢,還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呢?王震時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五九旅旅長,聞之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率三五九旅回到延安附近,進駐南泥灣,官兵一手拿槍,一手揮鎬,墾荒種地,紡紗織布。伍紹祖言,抗日根據地“大生產運動”由此始也。毛澤東於1943年還是1944年,給他寫過一幅獎狀,五個大字,“有創造精神”,可惜丟失了。

1941年、1942年兩年,三五九旅開荒耕種30餘萬畝,年產糧900餘萬斤,除全部自給外,每年上交公糧300多萬斤。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南泥灣》歌曲,頌其事,揚其名,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王震一生喜愛《南泥灣》,晚年置錄音機於床頭,日日不離,時時聆聽。有時亦請郭蘭英來住處,為其單獨演唱。王震身邊護理人員告餘,將軍晚年病重時,身體很虛弱,但此曲一放,立即眼睛發亮,精神起來。

1993年3月12日,王震病逝於廣州。次日,佛山機場舉行隆重儀式,送遺體返京,餘與同事鄭國聯隨行採訪。王震秘書李慎明告餘,將軍臨終前留遺墨曰:“向黨致敬!向人民致敬!向解放軍致敬!” (來源|《開國將軍軼事》 作者|吳東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