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风景线:伊芦山下,我与梅花有个约会

故乡的春天是粉红色的。伊甸园的桃花、伊芦山的梅花竞相开放,如霞似锦。在这春意烂漫的季节,我带着不曾改变的乡音、乡愁,慕名来到伊芦山风景区,踏青赏梅。梅树风姿绰约,梅花娇艳动人,信步梅园,宛若进入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乡愁风景线:伊芦山下,我与梅花有个约会

乡愁是一处风景

记忆中的故乡盛产泡桐树、白杨树等速生经济林木,腊梅是很稀罕的物种。我第一次看到梅花图案还是在小学课本里。如今,数万株腊梅在伊芦山下安了家,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惊喜。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富裕了,兴趣爱好也渐渐变得高雅,不出远门就能赏梅,确实是件很悦心的事,面朝梅香,春暖花开。

腊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原产于秦岭、武当山一带,伊芦山下的腊梅应该是植物的移民,能在异乡落地生根,开枝散花,可以说是天作之合。也许这儿的土壤更适宜腊梅生长,也许这里的百姓更钟爱腊梅。自从腊梅来到伊芦山下,出落得如靓丽佳人,顾影流盼,温情脉脉与伊甸园对话,盈盈微笑与伊芦山私语。

走进梅园,放眼望去,好一派梅花世界。红的似片片朝霞,白的如片片雪花,娇艳欲滴,暗香浮动,芳心吐蕊,随风传情。流连于花海中,整个人好像被快乐冲洗过一样,心底如春水在悄然流淌。享受在花海里穿梭的惬意,随处可见在花丛中晃动的人影,少女们摆着不同的姿势,争相留影,与梅花相映成趣;赏梅的老人、孩子脸上洋溢着春光、喜气。梅花快乐了赏梅人,赏梅人也让梅花生动起来。

乡愁风景线:伊芦山下,我与梅花有个约会

乡愁是一世情怀

我忘情的拈起一瓣梅花,轻轻放在唇边,想感知她的温润,没想到,一阵风过,芳香犹在,只是那瓣花儿却不知飘落何方。我索性席地而坐,静听花开的声音,感知她正吸纳天地之灵气,吐露出芬芳,芳香之气沁骨入魂,让我眼热心醉。我好想在心灵的天台上搭一茅庐,温一壶老酒,拿一本唐诗宋词,静静推开窗户,与那温婉绰约的梅花对酌。

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心间只有陶醉的诗行。想着想着,我想到了断桥边的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走着走着,我遇到了王冕,他正在墨池边吟诗作画,“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茅庐、小桥、池边和那留在酒里的相思,那诗里的梅韵,画里的梅魂,脉脉传情,不经意间让我顿生缕缕牵挂,一树梅花,一世情怀。

梅花素有花中“清客”之誉,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历来受到文人墨客垂青。她不畏严寒、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质已逐渐演绎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因而备受领袖毛泽东的推崇和赞誉。他老人家一生钟爱梅花,他用过的笔筒、茶杯,乃至烟灰缸……所用之物随处可见花枝摇曳的梅花图案,那高雅的梅花情结,是一代伟人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他的一首《卜算子·咏梅》更是独立风骚,“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充满豪情、格调高昂的咏梅诗成了诗坛绝唱。

乡愁风景线:伊芦山下,我与梅花有个约会

乡愁是一生牵挂

吟诵咏梅的诗文,回望历史的天空,伊芦山若隐若现,我仿佛看见一个荷锄采药的老者,正穿行于山林、小溪,那莫不是商代贤相伊尹?为寻求官场失意后的宁静与淡泊,寄情于伊芦山水,结庐归隐。老人家有感于这里百姓的淳朴善良,不忍其常受天灾疾病折磨,遂取草药之精华,拾取天地之灵感,熬制汤药,普济苍生,史称“汤药始祖”,从此伊芦山因伊尹而扬名天下,伊尹又因伊芦山而得以善终。置身于梅园,我的思绪伴随着氤氲的梅香而神驰,感受那缕缕花魂。

感恩故乡的山水,在这个春天里牵的红线,成全了我与梅花的一个约会。那孕育于寒冬、绽放在春天的梅花,给我讲述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一桩桩动人故事,见证了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她正以其特有的柔情、激情和生命扮靓灌云大地;以她那纯洁无瑕、清纯似水的风姿悄然走进我的生活,绽放在我的记忆深处。

伊芦山下的腊梅,远离故乡,扎根灌云,任凭风雨,泽荫后世。人生一粒种,漫山梅花香……

乡愁风景线:伊芦山下,我与梅花有个约会

乡愁风景线:伊芦山下,我与梅花有个约会

任岁月荏苒,

任世事沧桑。

我亦微笑,我亦无悔。

岁月静好,念你如初!

乡愁风景线:伊芦山下,我与梅花有个约会

作者 警界著名作家 王兴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