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例真武汤验证中医的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从一例真武汤验证中医的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转自爱爱医,作者郭医

中医的精髓之一在于辨证论治,这点大家共知,然而掌握好运用好却不是口里说说那样简单的。在下小字辈,也不敢在大家面前谈些大道理,仅以一例患者来说明验证一下辨证论治的精髓确实了得。

记的上周这个我邻居一患者,男性,64岁, 因头晕,心慌不适,呕吐清涎半天来我门诊,一看就是那种典型的阳虚体质,略胖面色淡,颜面及四肢看上去浮肿但不肿,来时浑身皮肤冷凉,舌体胖淡白,脉均沉迟而缓。.量血压170/95,二便正常 ,无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史 ,平素腰酸胀软,食欲不佳。 看似典型的真武汤证,乃提笔处方:

熟附片8 、生姜15、白芍12 、 白术15、 茯苓30 、法夏10、 泽泻20; *2剂

这时在一旁见习的一中西医结合的本科生就问,病人血压高,为什么还给补阳温里的附子生姜?不怕血压更高吗?

这时我就给他讲了一下这就是辨证论治,中医有时可以用西医或结合西医的道理给以贯通,但应有的放矢,特别是中药处方我认为决不能以单味中药或单一的个体用西医的思维去套用或理解它。比如一概地认为清热药就类似是消炎的,而造成一些慢性炎症也大量用清热药,实际上像这类炎证有的辨证为虚寒的相反用温里阳药能起特效;再比如这一例,高血压有眩晕,西医的思维就是认为血压高就不能再温阳补阳了那不是火上浇油吗:确实是这样的,但其实也不尽然如此,本例辨证当属脾肾阳虚水泛于上,故以真武汤加味。生姜及少量的附子,在大量利水湿趋下的辅佐之下,能使肾阳得复、气化得行、而湿邪从小便而去,配合得当一般不会使血压升高相反还能降压。

话说回来,此患二日后晕感诸症若失血压140/80;建议继服中药以善后,但他却迫不及待地又出去钓鱼了。


简单了真武汤:

从一例真武汤验证中医的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用量):

茯苓、芍药、生姜(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术6g 。

(简介):

(方义):

(主治):

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