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估價不降反升,打臉做空京東的報告

2016年6月初,新加坡畢盛資管發佈了一篇長達50頁的分析文章,稱京東存在商業模式無法依賴GMV增長等問題,其股價被“極度高估”,這份做空報告造成了京東股價的大幅度下跌,不過在之後的一年裡,京東不但實現了年度盈利,而且股價也最高衝破了43.8美元大關,市值逼近600億美金。


2017年5月,新加坡畢盛資管再發做空報告試圖故技重施,報告指出:

1,京東自營的3C和家電業務由於利潤單薄、價格競爭激烈,根本無法盈利。

2,該報告認為京東的估值高達600億美金,市盈率超過410倍,是一個鬱金香的泡沫故事。

3,京東的投資機構高瓴資本拋售京東股票,這代表了這家和京東關係密切的機構對京東的前景表示了擔憂。

不過這次投資者和市場給予了京東極度的信任,京東的股價不跌反漲,讓其做空失敗。

京東估價不降反升,打臉做空京東的報告

市盈率的算法也很荒唐

零售巨頭亞馬遜的PE也有600倍之多,難道亞馬遜的股價也是大泡沫?零售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可以實現非常高的利潤。就拿沃爾瑪來說,2017財年第四季度營收為1309億美元,營業利潤為62億美元,利潤率只有4.7%,但規模大了,利潤額依然可觀。

京東在中國市場有著區別於亞馬遜的模式

一味拿京東和亞馬遜比較是不明智的,京東就是京東,有著適合國情的運營模式。雖然亞馬遜有AWS,但卻沒有自己的配送網絡,而京東恰恰相反,只能說明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發展的選擇不同,放大亞馬遜的長處,從而得出京東高估值、無前景的結論本身就是荒謬的。

京東自建物流成為大殺器

報告說“京東的256個倉庫網絡的95%是租用的,很容易被競爭對手取代”。京東物流現在已經成立了子公司,依靠自建物流,讓京東在競爭激烈的電商行業中殺出一條血路,成為國內最大的自營B2C電商平臺。因京東良好的快遞服務,很多人成為了死忠粉,。目前的京東逐步向低線城市的滲透,那麼自建物流又在三四線城市成為殺手鐧,良好的用戶體驗可以幫助京東更好的贏得這些市場。

京東物流正在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京東平臺商家正在使用京東物流,這意味著京東的商家將具備和自營相似的體驗,那時候京東的平臺業務絕對是不容輕視的。

京東估價不降反升,打臉做空京東的報告

京東的用戶主要是在APP

騰訊購物入口占京東整體用戶量或者收入的比例只有10%左右!京東的用戶主要是在APP,而且隨著用戶體驗的不斷提升,口碑傳播讓免費的用戶越來越多。

高瓴資本仍然持有大量京東的股票

上市前的股東在股價飛漲的過程之後減持套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此減持也是有節奏有限制的減持,現在高瓴資本仍然持有大量京東的股票。有節奏的減倉,平衡倉位,對於任何一個基金公司來講,都是非常正常的,根據減持消息就判定京東前景暗淡,顯然是荒謬的。

京東家電帶動整個家電行業都實現了4-5%的淨利率

京東的模式是建立在一個高效的運營效率基礎上的,比如在京東進入家電領域之前,幾乎所有家電企業都僅有1-2%的微薄利潤,而京東通過大家電的網絡零售,大幅降低了渠道成本,不僅京東家電實現了盈利,也帶動了整個家電行業都實現了4-5%的淨利率。

“永謙卑、不作惡、求共贏”是我們一直以來的信條和經營理念,面對境外機構的惡意做空,京東估值不降反升,牛逼的企業就該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