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高考全国卷古诗文阅读题篇目汇编及备考建议

语文清话

近20年高考全国卷古诗文阅读题篇目汇编及备考建议

语文的边界

就是世界的边界

1995—2017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

篇目汇编及命题评析

卷目

篇目

出处

作者

朝代

1995全国卷

《列女传》

《隋书·列女传》

魏征编撰

1996全国卷

《郭永传》

《宋史·郭永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1997全国卷

《大唐新语·持法》

《大唐新语》

刘肃

1998全国卷

《李若水传》

《宋史·忠义一·李若水传》

脱脱、阿鲁图

1999全国卷

《苏琼传》

《北齐书·苏琼传》

李百药编撰

2000全国卷

《胡质传》

《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陈寿

魏晋

2001全国卷

《田单列传》

《史记·田单列传》

司马迁

西汉

2002全国卷

《李将军传》

《史记·李将军传》

司马迁

西汉

2003全国卷

《裴矩传》

《旧唐书•裴矩传》

《资治通鉴》评说

刘昫编著

司马光

后晋

北宋

2004年全国卷Ⅰ

《孟尝传》

《后汉书·孟尝传》

范晔

南朝宋

2004年全国卷Ⅱ

《桑怿传》

《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

欧阳修

北宋

2004年全国卷(3)

《疏广传》

《汉书·疏广传》


班固

东汉

2005年全国卷Ⅰ

《裴侠传》

《北史•裴侠传》


李大师、李延寿编撰

2005年全国卷Ⅱ

《滑稽列传》

《史记·滑稽列传》

司马迁

西汉

2005年全国卷Ⅲ

《丙吉传》

《汉书·丙吉传》


班固

东汉

2006年全国卷Ⅰ

《何远传》

《南史·何远传》

李延寿编撰

2006年全国卷Ⅱ

《季布栾布列传》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司马迁

西汉

2007年全国卷Ⅰ

《宋均传》

《后汉书·宋均传》

范晔编撰

南朝宋

2007年全国卷Ⅱ

《安重荣传》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

欧阳修

编撰

北宋

2008年全国卷Ⅰ

《廖刚传》

《宋史·廖刚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08年全国卷Ⅱ

《王昙首传》

《宋书·王昙首传》

沈约编撰

2009年全国卷Ⅰ

《魏德深传》

《北史·魏德深传》


李大师、李延寿编撰

2009年全国卷Ⅱ

《郭原平传》

《宋书·郭原平传》

沈约编撰

2010年全国卷Ⅰ

《王祎传》

《明史·王祎传》

张廷玉编著

2010年全国卷Ⅱ

《康保裔传》

《宋史·康保裔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10年全国卷

(新课标)

《花云传》

《明史·花云传》


张廷玉编著

2011年全国卷

《熊鼎传》

《明史•熊鼎传》

张廷玉编著

2011年全国卷(新课标)

《何灌传》

《宋史·何灌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12年全国卷

《郭浩传》

《宋史·郭浩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12年全国卷

(新课标)

《萧燧传》

《宋史•萧燧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13年全国卷Ⅰ

《马文升传》

《明史·马文升传》

张廷玉编著

2013年全国卷Ⅱ

《李揆传》

《旧唐书•李揆传》

刘昫编著


后晋

2014年全国卷Ⅰ

《于休烈传》

《旧唐书·于休烈传》

刘昫编著


后晋

2014年全国卷Ⅱ

《韩文传》

《明史·韩文传》

张廷玉编著

2015年全国卷Ⅰ

《孙傅传》

《宋史·孙傅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15年全国卷Ⅱ

《来护儿传》

《北史·来护儿传》

李大师、李延寿编撰

2016年全国卷Ⅰ

《曾公亮传》

《宋史·曾公亮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2016年全国卷Ⅱ

《陈登云传》

《明史·陈登云传》

张廷玉编著

2017年全国卷Ⅰ

《谢弘微传》

《宋书·谢弘微传》

沈约撰

2017年全国卷Ⅱ

《赵熹传》

《后汉书·赵熹传》

范晔编撰

南朝宋

2017年全国卷Ⅲ

《许将传》

《宋史·许将传》

脱脱、阿鲁图

修撰

文言文阅读题评析和备考建议

近20年高考全国卷古诗文阅读题篇目汇编及备考建议

读懂材料将大大减少失分

文 / 黄真金(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历来是我国大学招生入学考试的重点,近20年来,我国语文高考中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的内容、形式、赋分等情况逐渐稳定。201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强调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过对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将语文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育人”目标相结合,增强文化自信,发挥语文新高考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考试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意图不会发生很大改变。

以近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为例,我们认为,文言文阅读试题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 阅读材料内容大多选自“二十四史”,以人物传记为主,涉及我国历代文臣武将,阅读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从内容选材看,体现了文言文命题“依据考试说明、向教材范围外拓展”的特点。从内容主题看,命题内容以历史人物传记为主,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学与历史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2.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题量一般为5-6小题,题型以“客观+主观”为主。涉及文言文翻译的内容,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识读、理解、分析与鉴赏等能力的试题多为客观题型。

  3. 文言文阅读试题并不仅仅考查学生“读”的能力,一般综合考查学生古汉语知识掌握情况、文言文阅读能力、古代文化常识了解情况、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等。具体表现为:文言虚词与实词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文章内容分析、文言文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等。

人物传记写作本身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但是,由于传记文学涉及的主人公不一,需要突出的人物特点各异,不同时代的传记作品在写法上会有不同;加上命题者考查的思路要点不同,所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在语法、句式考查中并没有很明显的特征或规律。

实际上,语文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难度”,根本在于考生“读不懂”或“很难读懂”所选材料的意思,如果考生能够“读懂”或“大致读懂”文意,将大大减小失分的几率。

根据上述分析,建议老师和同学们在备考中应该注意:

  1. 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注意积累一定的汉语知识、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培养语感、逐渐形成文言文阅读能力。尽管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并非来自教材原文,但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养成并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在建立在长时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因此,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积累大量的古汉语字、词、句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及运用文言文阅读的增、删、移、换、补等方法,初具独立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逐渐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进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识读、理解、分析、鉴赏、反思等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文言文阅读的视野。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大多选自“二十四史”,阅读中,除了古汉语字词、语法、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影响考生“读懂”文意的另一个主要障碍,就是对史实、典故、背景等知识的不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进行针对性阅读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这类文言文的过程中,将文章内容与具体的历史时代、历史人物、重要史实、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理解、分析的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史”学习的观念和意识,了解史实、积累典故,逐渐建构起自身的“文史”知识体系。


  3. 充分利用课内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不了解,也是影响考生阅读文言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学校、家庭和学习者自身,都要有意识地充分借助各种课内外学习资源,如课外书籍、网络学习节目、影视作品、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生活形态、地理环境等情况。


  4. 注重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不仅考查阅读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训练中,还要有意识地进行“读题”、推理、判断等方面的引导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读题”为例,“读题”不仅要读题干,还要认真阅读试题中各选项的内容,通常来说,文言文阅读选项中常常会故意设计一些张冠李戴、陈述对象错误、时间错乱、条件与结果不相符等选项,来干扰答题者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读题”中,学会理性辨析、注重逻辑与推理等,实际就是教会学生准确理解题意、判断命题意图、排除干扰、分析推理等“思维”的过程。

1998—2017全国卷古诗词鉴赏题

篇目汇编及命题评析

卷目

作者

朝代

篇目

1998年全国卷

贾岛

《题李凝幽居》

1999年全国卷

杜甫

《漫成一首》

2000年全国卷

赵师秀

南宋

《约客》

2001年全国卷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2002年全国卷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2003年全国卷

王维

《过香积寺》

2004年全国卷Ⅰ

张籍

《秋思》

2004年全国卷Ⅱ

宋祁

北宋

《木兰花》

2004年全国卷Ⅲ

晏几道

北宋

《鹧鸪天》

2005年全国卷Ⅰ

李华

《春行即兴》

2005年全国卷Ⅱ

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

2005年全国卷Ⅲ

刘攽

北宋

《雨后池上》

2006年全国卷Ⅰ

黄庭坚

北宋

《题竹石牧牛》

2006年全国卷Ⅱ

王炎

南宋

《南柯子》

2007年全国卷Ⅰ

苏轼

北宋

《望江南·超然台作》

2007年全国卷Ⅱ

王维

《新晴野望》

2008年全国卷Ⅰ

潘大临

北宋

《江间作四首》(其三)

2008年全国卷Ⅱ

李弥逊

北宋

《春日即事》

2009年全国卷Ⅰ

姜夔

南宋

《次石湖书扇韵》

2009年全国卷Ⅱ

严武

《军城早秋》

2010年全国卷Ⅰ

刘孝绰

南朝梁

《咏素蝶诗》

2010年全国卷Ⅱ

欧阳修

北宋

《梦中作》

2010年全国卷

(新课标)

江总

南朝陈

《雨雪曲》

2011年全国卷

周邦彦

北宋

《关河令》

2011年全国卷

(新课标)

周朴

《春日秦国怀古》

2012年全国卷

修睦

《落叶》

2012年全国卷

(新课标)

晏几道

北宋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2013年全国卷Ⅰ

陆游

南宋

《鹊桥仙》

2013年全国卷Ⅱ

朱熹

南宋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

2014年全国卷Ⅰ

无名氏

南宋

《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

2014年全国卷Ⅱ

韦庄

郭震

《含山店梦觉作》

《宿渔家》

2015年全国卷Ⅰ

岑参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2015年全国卷Ⅱ

韩偓

《残春旅舍》

2016年全国卷Ⅰ

李白

《金陵望汉江》

2016年全国卷Ⅱ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2017年全国卷Ⅰ

欧阳修

《礼部贡院进士就试》

2017年全国卷Ⅱ

苏轼

《送子由使契丹》

2017年全国卷Ⅲ

白居易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十二》

古诗词鉴赏命题评析和备考建议

近20年高考全国卷古诗文阅读题篇目汇编及备考建议

选材着眼经典,设题兼顾形意

文 / 潘双林(江苏省姜堰中学 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

一、选材特点

  1. 以唐宋诗词为主。以统计的38套试卷39首诗词看,唐代18首,宋代17首,其余2首为南北朝诗歌。因此熟悉唐宋的文化文学史尤为重要。


  2. 体现作家风格。比如2013年选择王维的禅诗《过香积寺》,2007年全国卷Ⅱ则选择的是王维的另一首田园诗《新晴野望》;2005年全国卷二选用的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则代表了白居易朴实无华的诗歌风格。


  3. 艺术特色鲜明。如2012年全国卷修睦的《落叶》。或其中有千古传唱的名句,而全篇往往并不为多数人所知的诗作,如2004宋祁的《木兰花》,意在引导读者深究其佳妙之处,准确阐释其“动人之实”。


  4. 文化内涵丰厚。尤其是近三年所选之作,在文本解读上难度有所加大,需要更多的文学、文化和审美积淀,才能准确理解诗意。如2017年全国卷一欧阳修《礼部贡院进士就试》。


  5. 题材较为传统。所选题材多为送别、羁旅、田园、边塞题材,也有不少的即事抒情、即景抒情和咏物诗。


  6. 内容相对集中。所选诗词多为文人诗词,抒发的是传统知识分子情怀,集中表现为家国之念、故园之思,仕途失意、世态炎凉,怀才不遇、归隐山林,等等。


  7. 情感复杂多变。古代士大夫往往是儒道互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因而,诗歌的情感内蕴往往是复杂的、隐晦的、变化的,如2015年全国卷二《残春旅舍》。


二、命题特点

  1. 关注艺术特色。古典诗歌是精致语言的艺术,往往在表情达意上有着它的独特之处。命题者会特别关注诗歌艺术价值的“一”,并由此开发出题点。比如1999年全国卷考查杜甫《漫成一首》,其一句一景的构思技巧即作为考查点。


  2. 考查兼顾形意。考点主要集中在思想情感的理解与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分析上。设题时往往兼顾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由小及大,由形及神。如2003年王维《过香积寺》中对“咽”“冷”两字的鉴赏。


  3. 设问开口较小。往往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进行设问,从而牵引出关于表达技巧、语言技巧对于意境描写、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比如2012年新课标卷《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第二小题,考查细节描写与夸张手法的作用,设问点很小很具体,但必须联系全词理解与思考。


  4. 课外关联课内。命题有时要联系课本所学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或者迁移,这就需要学生把课本学扎实,如2015年全国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第一题要求联系课本,比较写景的角度。

近20年高考全国卷古诗文阅读题篇目汇编及备考建议

近三年命题特点及2018备考建议

文 / 孔令元(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语文中教一级教师)

从2015-207近三年的命题来看,古诗词鉴赏命题的题材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诸如题画诗等类型的诗歌。设问除了更加重视对读懂诗歌内容的考查之外,也开始重视课内外的结合,重视课本知识的迁移,如常设置将诗歌与初高中课本所学诗歌进行某方面比较的试题。如“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2017年开始增加了五选二的选择题,减少一道主观题。选择题的考查内容更加细化,如涉及对某一联内容的分析,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等,考查更加注重对文本细读的能力。从实际答题情况来看,试题难度并未因主观题减少而有所下降。

2018年是新课标修订后的首次高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古诗词鉴赏试题的命题将在保持稳定基础上,更加注重对阅读素养的考查。从备考层面看,需从三个方面入手做好复习准备:一是对初高中规定的64篇古诗词背诵篇目中的古诗词内容,主要内容、典型手法和情感必须十分熟悉,并形成知识体系。二是要增强读懂诗歌的能力,对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意义、句法特点、典型意象、主要题材类型都要加强复习,了然于心。三是认真研读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选择题,揣摩选项设置的途径与方式,有的放矢复习。

近20年高考全国卷古诗文阅读题篇目汇编及备考建议

ljyuwenqinghua

思想 | 趣味 | 文化 | 理想

/策划/主编:李节

/资料整理:李天盈 崔蕾

/编排:崔蕾(实习生)

/校读:马宇腾 陈巨文(实习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