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雨點有想法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王宏梅


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業指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講師團講師、公益人。熟識精神分析、家庭治療、敘事療法。擅長領域: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人際溝通。

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古往今來的教育論著汗牛充棟了,我在此陳述我認為最重要的觀點一二。

尊重孩子,讓他做自己 。

每一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獨一無二、與任何人都不一樣的天使,尊重孩子本身,不要拿他來跟別人做比較,也不要讓他成為實現父母的工具,只要他是安全的、不受傷害的,也沒有傷害到社會和別人的,就不要強迫他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比如,強迫他對著他不認識的人叫叔叔阿姨,強迫他把自己心愛的玩具讓給別的小朋友玩,強迫他一切按照你的想法來,他不是你的機器,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受到尊重。

只有受到尊重的生命個體才會自尊、自愛,想要努力活出精彩的自己來。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任。

管住你自己,不要代勞,不要越位,不要替他做他能做、該做的事情,更不要把他的責任放在自己的身上。

一位媽媽來我這兒哭著說,都上高中了的女兒為什麼如此冷漠?爸爸生病了都爬不起來了她不僅不問侯一聲,還嫌爸爸不給她做飯!

我問她,女兒平時在家都做些什麼呢? 她有些意外地看著我:“做什麼啊?她還能做什麼啊?就是做自己的作業、管好她自己呀!” 我問:“她是如何管好她自己呢?” 她說:“她學習很好啊,每天回來都自己作完作業。” 我問:“除了做作業呢?她還做什麼呢?洗過碗嗎?做過飯嗎?洗過衣服嗎?打掃過屋子嗎?” 她一臉懵懂地看著我:沒有!連襪子短褲都是我洗呢!

我說,你把她該乾的都幹了,那她幹什麼呢? 她說,學習呀! 我說,是啊,她的生命只有一件事,就是學習,所以她為什麼要關心爸爸呢?

她從來都不需要任何付出,她也不習慣任何付出,甚至她都不知道她該付出,這個時候你來怪她,她為什麼冷漠,怪誰呢? 她連自己的責任在哪裡都不知道,又如何會關心別人? 有多少“啃老族”都是被這樣的父母慣大的?

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相信每個人都能做好她自己,不要越位、不要代勞,在孩子生命的早期無條件地愛孩子,在他長大後則要逐步退出他的生命,目送他離開你的視野,我認為這是對“教育”二字最好的理解。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電視劇《小別離》一度佔據了電視熒屏的榜首,裡面有首紀伯倫的詩也因此大熱,“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一首詩能引發熱議,也正說明了子女成長觸動了國人敏感的神經。中國人對子女成長教育的熱忱度大概可以排世界第一,但教育的效果卻不見得能進入一流行列。

如果說80後的父母們還停留在棍棒教育的階段,那麼00後的父母們則有所進步,能意識到孩子與自己的對抗單靠武力無法徹底解決,也明白問題不單是孩子一方面的,父母自身也有問題。可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卻一直在摸索之中。


美國的賽西·高夫、戴維·托馬斯、梅麗莎·切瓦特桑可以說是走在親子教育前列,他們開辦了一家心理輔導機構,針對5~18歲的少年兒童提供單獨的心理輔導,也正是因為接觸了大量的家長和孩子,他們反省並思考,最終合著了這樣一本《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解開了許多父母心中的迷團,那就是我們和孩子之間,是共同成長的關係,而不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因為變成父母,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才有機會更加成熟。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其實更像案例分析,作者擅長將自己經手的案例進行轉化,抽絲剝繭,分類問題,並同時給出應對措施。

一、生兒育女是對耐心的考驗

有過育兒經驗的人都知道,一個哇哇大哭的嬰兒你拿他毫無辦法。只能靠滿足他的需求來平息他的哭聲。而幼兒期,兒童期,青春期,孩子的每個階段,都在愈發地挑戰自己的耐心極限,理想狀況下,父母也在一次次地考驗中耐心值愈來愈高,最終變成平和寬厚的父母。但很多家長往往做不到對子女有“拖釣式”的長期耐心,容易被孩子的情緒所引導,最終兩敗俱傷。 作者給出了幾點建議,讓父母們可以好好培養耐心。

1. 照顧好自己。其實每個人都是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他人。我們對孩子的氣急敗壞,往往是因為我們自己本身不夠平和,自己的情緒被引導了。所以平時父母要留點時間給自己,泡個熱水澡,做個SPA,去看場電影,給自己補充一下能量,能量滿格的時候,回來以後看見孩子們也會覺得可愛許多,對他們的忍耐值也會大幅提升。

2. 心態更加積極。當孩子做了讓你覺得不舒服的事情時,他很可能是無意的,年紀小的孩子很單純,他們更以自我為中心,正處在自戀期,不太考慮他人。因為孩子這樣的舉動而生氣,覺得孩子是有意這麼做,挑釁你,那就帶著太多的個人情感了。自己親生的孩子,一定不是有意要為難父母,而是他們想盡全力做好一件事,卻沒有做好。所以父母可能要蹲下來問問孩子,你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這樣既能更好拉近和孩子的距離,也不容易引起誤會,生活也會更加積極。

3.降低期望。幾乎所有國內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種期望在某個階段是不合適的。有的孩子不會在學業上成龍成鳳,但是他們在畢業以後會在商業領域嶄露頭角。但是父母們卻容易將自己的期望扣在孩子身上,硬逼他們去實現,如此一來,出現對立情緒也就十分正常了。是不是可以適當地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過多的要求孩子,等他們在自己合適的領域裡變得出色。 當然,作者還給出了許多其他的建議,也很值得父母們學習。

生兒育女是一條長長的戰線,是一件需要耐心的活計,少女少年初養成,父母們也就愈發地有能量了。

二、堅持原則是親子教育的重中之重

堅持原則很難,是反自然反人性的,但是堅持原則能讓孩子有界線感,讓他們覺得生活是有可預測性的。而安全感,是一個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不少父母往往會在孩子一開始哭泣的時候選擇堅持原則,在堅持了10分鐘原則以後,在孩子的大哭中敗下陣來,這不能算是堅持原則,反而會讓孩子對規則無所適從,覺得自己的慾望就是規則。 作者給我們支了不少高招。

比如說,在幼兒期,父母的用語中要簡短扼要,經常重複。要教會孩子說“請”,那就要在能用到“請”時經常用。要教會孩子說“謝謝你”,就要在孩子為我們做了某件事的時候反覆用,不停地刺激才有輸入效果。

再比如說,在兒童期,我們則要在表達上具體清晰,要求孩子要把飯菜吃乾淨,就要說“好孩子都是不浪費糧食的孩子,不想吃的時候就不要盛這麼多”,要求明確,孩子才能執行,能定下規矩來。

而在青少年時期,孩子們往往不喜歡父母喋喋不休,所以父母的話語要簡短有力,少說教,一件事情點到為位,不要長篇大論。老是給孩子上課容易導致孩子們反感,決定更加難以執行。

這只是在表達這一件事上,堅持原則在不同階段就有不同的做法。而在價值觀、責任感等等方面的培養,作者也有他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值得我們琢磨實踐。

我們這代人,往往都想讓孩子乘著我們的翅膀,飛得更遠更遠。而在育兒的過程中,努力吸收滋養的土壤,努力學習當個合格的甚至是優秀的家長,這對翅膀會愈加有力沉穩,也會幫助孩子更好的飛翔。


職場讀書人

目前,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值得我們高度重視。沒有親密的親子關係,沒有愛的呵護與關懷,這些在夾層中長大的孩子將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健康等問題。針對此現狀,應以愛為主旋律,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第一,長情的陪伴。父母的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孩子在與父母相處的幸福時光中,內心的情感充分釋放,傾訴想法,有效互動,交流溝通,這將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第二,父母以身作則。“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的故事充分告訴我們,父母的言行舉止,對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父母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才能有效引導孩子形成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愛好閱讀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多半是在書香的浸潤中吸收精華養分;愛好運動的父母,他們的孩子肯定是在汗水的揮灑中練就健康的體魄;愛好旅行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是在行萬里路的跋涉中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第三,尊重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花朵,有的嬌豔盛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芳香馥郁,有的幽香淡淡。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個體性,不要一味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而是看到自己的孩子獨特的優點,因勢利導,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


文藝暖媽芳芳

自我的需求:我們先做好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別人說的很有道理,但是真正能夠被觸動,非常難。被觸動,意味著一個理性的知識,和自身的體驗結合在一起,成為你的東西,並且我們總會選擇性的去在乎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信息,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是我們想看到的部分。


為了打破自我認知的侷限,這一年,我讀了100多本書,也見了不少很努力的人,感覺內在的力量改變的很洶湧。因為我知道想要什麼人生,就去和什麼樣的人接觸,他們的體驗會很容易感染到我,這是擴大體驗的一個重要方式。



米媽說她之所以能做到這些,因為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孩子半歲前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比較多,孩子睡著後會把微課和線下課程提前策劃好,上班後,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比較多,同時也把孩子照顧好,業餘時間講微課和線下課程,不管哪個狀態,都會留出自己的特殊時光,她都會享受自己的愛好,因為感覺好,才會做的更好。米媽行動的背後,更多的是她的成長。


當我聽到米媽也經歷了1年多的產後抑鬱,狀態特別差的時候,我眼圈立即紅了,真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那段時間有多難熬,跟家人育兒理念的矛盾衝突,媽媽不在了,爸爸身體又不好,感覺孤立無援,也看不到未來有什麼希望,天總是灰的。直到現在每當我回想起做月子的一個夜裡,一個人在廚房蹲著哭了一夜的經歷,心裡還會一陣陣酸楚。

還好我們都是靠自己的力量走了出來,米媽簡直就是我的進階版本,是我身邊的勵志榜樣,她讓我感覺到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我也可以做的。李笑來曾說“相信我,你並不孤獨”,如今對這句話,我有了更多的體悟。


先照顧好自己,安頓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我們才更有能力去愛孩子,如果自己都不能照顧好,你帶給孩子的只會是負能量,越愛他,就越會傷害他。


Cissy育兒思考

怎麼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就是說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孩子認真做事作為父母應該給與孩子最大的鼓勵,因為小孩子容易滿足,這時候父母給與鼓勵的時候會使孩子感覺非常的快樂,小孩子會認為這件事情,我做對了得到了爸爸媽媽的認可,心裡是非常高興的一件事;

其實當孩子做錯事情了,父母就更應該鼓勵孩子勇敢的面對,認識錯誤,並且糾正錯誤,父母就應該更有耐心的教育孩子,多與孩子接觸,講講小故事啊。並且讓孩子知道做錯不可怕,勇敢改正就是好的。


作死小能手ivo

我認為“教育”二字真的太難了,最直接的就是“以身作則”。但如果父母都不在身邊,我想讓孩子簡單、快樂、單純就是最好的了。

1.基本的做人原則---待人真誠

2.給予最好的愛---寬容大度

3.基本的安全常識---保護好自己

4.支持與鼓勵---勇敢快樂做自己


嘿呀媽呀

如何讓孩子更快樂地成長?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neardup_id": 16066565853700097496, "vname": "0721 \\u6bcf\\u4e00\\u4f4d\\u5bb6\\u957f\\u548c\\u8001\\u5e08\\u90fd\\u5e94\\u5c0a\\u91cd\\u5b69\\u5b50\\u90a3\\u4e9b\\u201c\\u50bb\\u50bb\\u7684\\u201d\\u60f3\\u6cd5\\uff01.mp4\

當冬夜漸暖大海不再那麼藍

以前老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古代的人們對素質教育最樸素的觀點。所以我們培養孩子要注意培養的性格品德。人的一生錢是掙不完的,但是他走的人生道路的方向是否正確,就要看老人的引導,從小培養他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走上歪路邪路。如果走錯了路,那麼走的越快,就會錯的越多。


crisetina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到心裡有點沉重,留守兒童確實很困難,看到新聞裡很多留守兒童生活的環境,真是無法言語形容,實在是太艱苦了。但是我覺得往往這樣的孩子,以後的道路才會走得越好。人們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是因為他在小的時候見識到了人生冷暖,知道了賺錢不易,知道了家庭環境對他的成長起不了什麼太大的作用,所以他長大的時候才會更加努力,更加用功。


風景線525

我覺得開放式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塗畫成什麼樣就會造就他什麼樣的人生。大人有時候往往就是自以為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這個時候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創造性和天賦。

開放式的教育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天賦。讓孩子在他所擅長的方面表露出更多的才華。這樣家長才能因材施教,不會浪費孩子的天賦,從而得到更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