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普銀幣三億騙局,附區塊鏈韭菜防割手冊

深扒普銀幣三億騙局,附區塊鏈韭菜防割手冊

幣圈一天,股市三年。

自從比特幣大火,各種虛擬貨幣便應運而生如雨後春筍。自然,也就有大把的韭菜被割的心頭泣血。

2017年6月15日,深圳南山警方接舉報,稱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以虛擬貨幣“普銀幣”為幌子,存在非法集資犯罪問題。經查,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其官網和收購的“趣錢網”P2P平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資金,並有集資詐騙嫌疑。涉案金額達3億人民幣。

2018年3月28日,南山警方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查封茶葉約10萬餅。據統計,當前受害人超3000人,涉案金額約3 .07億元,最高單個損失約300萬元。目前正在追逃其他犯罪嫌疑人,追繳贓款。

普銀幣的前世今生

在普銀茶業官網,公司被定義為是一家區塊鏈公司,自稱是國內首批集合理論、技術、市場開拓三位一體的區塊鏈產業推廣機構。其核心業務產品為普銀———以商品組合的本位制數字貨幣形態推向市場。

深扒普銀幣三億騙局,附區塊鏈韭菜防割手冊

本位制數字貨幣這個概念,比較令人費解。熊小貓在網上搜這個詞,只搜到了鋪天蓋地的普洱幣廣告軟文。

簡單來說,“普銀”並不是純虛擬的數字貨幣,而是具有資產綁定的數字貨幣,1枚普銀對應價值1元人民幣的普洱茶。普銀公司發售的普銀數量相對應會有對等普洱茶作為商品,隨時等待消費者提取。

深扒普銀幣三億騙局,附區塊鏈韭菜防割手冊

普銀倉庫裡的少量藏茶

據瞭解,普銀幣的最早一批購買者大多為普銀內部員工和員工身邊親戚朋友,後來擴大到外部。購買普洱幣(普銀)時,投資者可通過現場刷卡,或在普銀官網通過充值的方式購買。在此過程中,該公司進行瘋狂宣傳,吸引大量熱錢進盤,在互聯網、社交平臺、投資論壇上設立公號大肆宣傳,甚至在星級酒店做路演,並承諾短時期內的高額回報。

協定協議約定,6個月後普銀公司會對該批普洱幣進行回購,持有普洱幣的投資者都可以在聚幣網(與普銀公司合作的項目方,每枚普洱幣價格會實時變動,像股票一樣)上兌現。

然而,經南山警方調查後發現,普洱幣價格變動並非受市場影響,而是由普銀公司派員使用投資款來進行操盤,以達到將每枚普洱幣從0 .5元升至10元的目的。

而每次拆分之後,普洱幣的價格又會從10元一枚迴歸到1元一枚。最終普通玩家損失慘重,沒有實際價值支撐的幣,在陽光下像一個真正的泡沫,徹底灰飛煙滅。

深扒普銀幣三億騙局,附區塊鏈韭菜防割手冊

騙局大拆解

這個騙局非常高明嗎?

其實並不。

普銀公司為了吸引客戶參與交易,利用投資拉動幣價,吸引更多人入場從而大筆套現;在普銀價格上升後,又宣稱投入更多普洱茶,拉低普銀價格。你會發現,本質上來說,這個騙局和之前的炒蘭花、炒空頭股票沒什麼分別,玩的就是擊鼓傳花。泡沫破滅也就是鼓聲響起的時候,你發現你手裡的花,忽然就變成了一坨沒人要的翔。

新穎的地方就在於,它引入了一個區塊鏈概念,藉助區塊鏈“無需信任”“去中心化”的名號,讓更多的人更容易入局。

實質上,雖然借了區塊鏈噱頭,但實際上普洱茶價格是被控制的,數量也是虛無縹緲的。項目方本身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是高度中心化的。沒有人可以監管它是否有暗箱操作,在利益驅動之下走到這一步,可以說並不意外。

普銀幣的區塊鏈概念是不是一個偽需求?

退一步講,如果普銀沒有後臺操盤,也實際上囤積了符合幣價的普洱茶數量在倉庫裡,普銀幣和區塊鏈結合的概念本身是否能站得住腳?

普銀幣的價值運作邏輯是,跟茶葉能夠以一定比例進行兌換。但普洱茶雖然是實物,但其價值不固定,它不像美元,總體上還是一個需求小眾的產品,這本身就是極大地風險。

此外,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具有無需信任、不可篡改等特點。但普銀幣本身並沒有很強的自運行系統。發行代幣、加入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數據庫,對項目方來說,除了可以提前吸取大量資金,並沒有業務上的實際促進功能。

可以說,普銀幣的邏輯跟區塊鏈結合本來就是偽需求。

深扒普銀幣三億騙局,附區塊鏈韭菜防割手冊

在當前區塊鏈大熱的情況下,辨別出真正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場景是非常重要的。

此前,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聯合國家工商總局(廣東深圳)反傳銷監測治理基地發佈了《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白皮書》列出了新型網絡傳銷的主要模式,其中包括各類境外資金盤、虛擬幣、ICO項目層出不窮。

今年,相關部門審計抽查的60家ICO平臺發現,實際全部不具備其宣稱的技術和任何貨幣功能。除非法集資之外,虛擬貨幣甚至是被人做傳銷之用。

到底怎樣判斷一個項目是否真正適用於區塊鏈,還是隻是披著一張區塊鏈的皮?

任何好的項目,首先要精準切中用戶痛點。區塊鏈項目也不例外。總結大概有以下四大要素:

1、多方協作:區塊鏈是一本共享賬本。如果該場景協作方多,對賬的成本高,搭建智能合約能夠降低對賬成本、提高效率。

相對而言,輕而易舉就能確認信息真實性的行業,根本用不著區塊鏈技術了。非要運用這個技術,其實就有些畫蛇添足的味道了。

2、多信任主體:區塊鏈是信任機器,應用環境最好是相互之間沒有天然信任關係的(比如不同企業主體間),由區塊鏈來建立共識、搭建信任。

反之,如果雙方是強信任關係,或者已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用區塊鏈的必要性就不大。

3、數據已經線上化的領域。區塊鏈適合應用的領域是已經現存大量結構化數據,或者是容易形成結構化數據的領域。這點比較類似AI,只有數據線上化結構化了,區塊鏈才能基於數據確認真實性、公告全網、產生共識。

那麼對於一些沒有線上數據的、數據難以獲取的、甚至都沒有數據標準的領域,也就用不上區塊鏈技術。

4、網絡效應。這意味著,一個項目會隨著項目用戶越來越多而越值錢,因為項目的價值並在用戶本身,而是用戶之間的連接網絡。

比特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用戶節點越多,節點之間的鏈接就會指數級增長,比特幣整個生態就越有價值。區塊鏈就特別適合用在有網絡效應的領域,因為區塊鏈是分佈式的網絡,其增加的節點越多,就會有更多value added。

作為許多人眼中將顛覆未來的科技,區塊鏈的前景是無限的。但是在這個新生事物發展的過程中,也必將伴隨著巨大的陰影。學習的過程雖然是必須,但學費都交到騙子手上卻是不值當的。多學習,多觀察,少貪婪,也是熊小貓能想到的唯一避開陷阱的法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