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鏈、應用及生態

這三個詞看透看懂了,區塊鏈的世界就再也沒有神秘感了。

但實際的情況是,真正搞懂這幾個詞的人,比之鐘情於炒幣的人群,比例小的可憐,所以,今天讀完這篇文章,你可能已經領先於炒幣群體 99% 的其他人了。

所謂公鏈,是相對於私鏈或者聯盟鏈而言的,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基於不特定參與對象共識構成的數據管理和運行系統。

用人話說,就是一個公開的不斷更新的數據庫,誰都有參與或者不參與的自由。

最典型的例子:比特幣,比特幣就是一個公鏈,你可以無視它的存在,你也可以去給別人轉一筆賬,哪怕你轉的金額再小,也在比特幣的數據庫裡留下了一筆,從此地久天長。

比特幣時代

這個時代泛指以太坊出現前的階段,所有區塊鏈的應用方向幾乎都以價值轉移為目標,所以,結算和支付幾乎成了每個幣發行時候的美好故事,所以,那個時候流行的說法是:發個幣!幣本身是區塊鏈的應用,所謂的生態,最多也就是有多少個錢包用戶,至於這個幣是在暗網用還是在後海酒吧能用,那就全看團隊營銷能力,但這個時代的應用,除了比特幣被大規模的應用於全球的轉賬和支付,其他幣的生態最後都涼涼了,除了一些賭博網站會接入比較多品種的幣,大多數規模較大的平臺,最終都只接受比特幣,而由於比特幣支付和對沖手段的欠缺,有些公司蹭一下比特幣支付的熱度之後,又悄然退出了,譬如說 戴爾。

公鏈、應用及生態

2013年那些牛哄哄的山寨幣,現在和比特幣的比價,是不是涼涼?

比特幣時代,比特幣是唯一被廣泛接受的公鏈,其應用是滿足全球範圍內的資產快速轉移的需求,而其生態除了各種支付的需求,還因為比特幣的資產屬性,而成為了整個區塊鏈行業價值的核心,即使其在當時總市值並不高,但卻構成了未來區塊鏈大生態最重要的根基。

以太坊時代

以太坊時代開啟於 2016 年年初,在那之前,美國的 P 網和中國的雲幣網已經上線了以太幣的交易,隨著交易價格的逐漸上漲,以太坊是什麼才逐漸的被人關注到,相比較於比特幣,以太坊最大的創新是在區塊鏈的系統中加入了“智能合約” 功能,什麼叫智能合約?其實就是一個條件語句,最簡單的描述就是 if……then……,別小看只是加了這個功能,在區塊鏈的發展歷史上卻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我們如果把日常生活抽象化,會發現很多日常事務實際上是默認的智能合約,譬如:如果餓了,就該吃飯了;再譬如:如果汽車輪胎破了,那就該維修或者更換了。同樣,在區塊鏈的世界,很多功能,只要有這個條件語句,就能準確無誤地實現,譬如,某個合約地址設定了條件:你發 1 個 ETH 到某個智能合約地址就在 500 個區塊後返還 10000 個 CAT,那隻要你轉入 1 個 ETH ,500 個區塊後,在你的轉出地址就能收到 10000 個 CAT。

正是由於有了“智能合約”功能的存在,才發“發幣”這個看起來牛逼哄哄的事情,變成了極其簡單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是:在比特幣時代,曾經有許多專門幫人發幣搭 POW 節點的團隊,一度生意極其紅火,以太幣發幣的功能普及以後,這行的團隊就紛紛轉行了,其中有些,就成為了後面的ICO 的項目方,這是後話了。

以太坊時代,由發幣這種行為模式主導的 token 經濟模型得到了強化和廣泛的實踐,儘管由於以太坊本身的性能限制,沒有出現現象級的落地應用,但發行代幣的 ICO 本身,不就是最大、最廣泛的應用嗎?而這個應用,也造就了圍繞以太坊這個公鏈的生態,由於 大量的 ICO 項目收取以太幣,也實際上的造成了以太幣價格的暴漲,成為了全球矚目的千倍幣,幾乎跑贏了所有收取以太幣上的 ICO 項目。

不要把“發幣是應用”當成我說了個笑話,事實上,發幣本身已經是顛覆式的經濟現象了,最近的數百年,發幣是隻有政府和超級大機構才有的權力,在大多數國家,私發貨幣是重罪,而以太坊將這個事情簡化到只要寫幾行智能合約就能完成,以至於任何一個正經的程序員都可以有能力完成這件事情,甚至,由於代幣被廣發發行,各個國家對貨幣發行的體系都開始了新的思考,哈耶克的《貨幣的非國家化》認為私人貨幣是合理的存在,這個實踐竟然在以太坊時代才大規模的被實踐。

以太坊時代,以太坊毫無疑問是比特幣之外最重要的公鏈,廣泛的發幣需求,成為這個公鏈上最大的應用,而各個 ICO 項目構成的圍繞以太坊的生態,從傳統互聯網行業的角度來看相當脆弱,但已經開始出現了經濟生態的雛形:以太幣孵化項目 > 項目成長消耗gas > gas稀缺吸引更多以太幣兌換成gas > 以太幣稀缺造成價格上漲 > 以太幣可以孵化更多的項目,這本來是以太坊項目預想中的經濟模型,但無情的事實是,由於發幣能暴富的吸引力,生態簡單化到變成:發幣 > 割韭菜 > 發幣 > 割韭菜 這樣的簡單模型,儘管同樣的並且可能更快的促進了以太幣本身的價格上漲,但如果以太坊上長期缺乏真正由區塊鏈技術本身驅動的應用,這個生態是不健康的,在未來的區塊鏈格局中,很難具備長期的競爭力。

下一個時代

我沒有直接說成 EOS 時代,這是因為我希望我的表達更加客觀。

所有人都知道以太坊最主要的問題是效率問題,而真正能從技術底層實現高效率的區塊鏈系統,我們的選擇並不多,EOS 是目前完成度最高的解決方案,沒有之一,但它依然面臨著各種指責,有的是來自於去中心化本身的顧慮,或者是技術方案理解上的分歧,而有些完全是無知,因為打嘴炮成本太低,某個在業內唯一成績是買了幾個幣的所謂“大佬”開口閉口 EOS 是空氣或者毒瘤,這隻能暴露了其無知,BM 擼 BTS 代碼的時候,你還在玩遊戲呢,且不說你自己硬生生的想把一個應用強行拉扯成一個鏈,懟 EOS 也不能幫你上位啊,EOS 做的根本不是鏈,做的是鏈的爸爸—操作系統,搞明白沒?你是不是懟錯人了?

話說回來,更高效率的區塊鏈系統或許將帶來應用大爆發,從而真正實現目前我們無法想象的應用場景,2013年,手機上幾乎沒有什麼在線應用,因為那時候整個無線網絡還是 2G 或者 3G,而我們現在無數的手機應用,幾乎都是在 2015 年 4G 網絡普遍之後大爆發的,不管是打車吃飯,還是看電影出去玩,所有這些 app 都是 4G網絡出現之後才出現的。區塊鏈世界也將一樣,一個以太貓就擠爆的系統,註定很難成為一個商用公鏈,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寄希望於 EOS,這並不是迷信或者技術崇拜,這只是一種需求,如果 EOS 未能如大家所期待的那麼優秀,也沒有能力逐漸變得優秀,行業依然會期待下一個優秀的高效系統。

EOS 如果成功上線,會怎麼樣?極端的情況下,它可能會“殺死”大多數的公鏈,請注意我這裡的引號,這只是為了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事實上真正殺死是不可能的,到現在比特幣已經 7000 多美金了,很多許多年看起來應該涼涼的幣還依然活著,儘管我不提醒你可能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了,譬如萊特幣,譬如狗狗幣,它們只不過在不斷的被邊緣化,但其背後的大持有人一定會因為利益而保持它們的存在感,除非他無力為繼。

現在的大多數公鏈,都是來自於比特幣或以太坊,或者在他們基礎上修改調整參數而來的,在過去和現在這個階段,這樣做是有一定意義的,區塊鏈世界需要不斷實踐,不斷拓展,但是,當 EOS 成功運行,發行一個鏈只要按照業務需求做參數修改就可以,並且運行安全穩定的話,用修改參數的方法搭建的鏈就能又快又好的運行了,這會讓現在很多辛辛苦苦跑著節點的公鏈變得沒有意義,而大量的應用和開發人員將湧入 EOS,這會造成技術和資金對其他公鏈的吸血效應。而 EOS 由於大量應用湧入,將很快呈現繁榮的生態,不斷為 EOS 本身提供價值能量,或許第一個真正正向生態會從 EOS 開始。

儘管我自己是 EOS 的持有者,非常希望 EOS成功,但我依然希望有更多優秀的高效操作系統出現,但在當前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條件下,能出現一個比 EOS 更好的系統,並且能投入實際應用,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最樂觀的心態來看,也許一年之後,才有可能出現那個更加優秀的“它”!

這裡再叨叨一句生態的話題,有些交易平臺管平臺投票上幣這個方式叫“生態”,平臺發個代幣,說只有用這個代幣投票才能上線平臺交易,這其實是割項目方的韭菜,項目方為了上線交易,連買帶借,付出了巨大的成本,這些成本誰來買單?上了交易平臺後,找市值管理團隊拉高出貨,讓韭菜們接盤,再割韭菜一把,這就是所謂“生態”?這哪裡是生態?這是對行業資源的巧取豪奪,如果這都算是生態的話,那也是帶血的生態,我個人絕不會去投資任何參與投票上交易平臺的資產。理性的算個賬給你看,目前投票上幣的成本大概是3000萬人民幣,如果這個項目初期投資者有3000人(這已經很多了,通常達不到的),從參與投票那一刻起,投資者平均每人至少已經白扔掉 1 萬塊了,我作為一個投資者,啥事沒幹先損失 1 萬,這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啊!如果我還樂顛顛的表示支持,那我不是傻就是壞,真沒有別的解釋了。

今天這篇文章太多負能量,我相信只有更多的人對這個行業關心和憂慮,才有機會讓其往積極的方向發展,寧願憂傷的活著,不想快樂的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