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時刻
所有藝術形式背後,都有相匹配的文化形態在引導。引導中國藝術的是“三生萬物”的自然哲學,引導西方藝術的是人文主義思想。
《創世紀》局部
打開西方美術史,可以發現,至少有一半西方藝術都跟人體有關,不論是歐洲原始社會時期,現今保存在比利牛斯山岩洞中的壁畫,還是歐洲原始陶器,還是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還是文藝復興以來各時期的蛋彩畫油畫水彩畫。
歐洲原始陶器
還是當今西方世界的行為藝術,他們都以人作為藝術觀照的本體,似乎離開人,西方人就玩不好藝術了。
而人體對西方人來說,就是最直觀,最根本的審美元素。
中國是以大自然作為藝術審美對象,它包含了世間萬物。在中國人心目中,自然最大,是最大的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李可染山水
在這種大的審美框架下,中國藝術家以發掘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來作為藝術建構的根基。
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飛禽走獸等,在中國藝術家眼裡都是藝術胚胎,只需把它雕琢完整即成藝術。
黃賓虹山水
在大的客觀的藝術審美本體上,西方人愛人,中國人愛自然,這是東西方在藝術觀念上的本質分歧。在這個藝術觀念還沒有形成之前,可以說,東西方藝術在大體上是合拍的,都在為生殖圖騰和神化傳說,或者說宗教信仰在服務。
徐義生山水
但東西方藝術有一個共性,也是所有藝術的共性,那就是,把人的精神審美需求和心理情感需要始終放在首位。
只不過,西方藝術直接通過人來展現,中國藝術通過託物言志的手段,間接來體現,給大自然中加入了更多隱喻的主觀情愫。
鴻鵠迎罡
人類最原始的藝術,都是以對人體的思考和表現為主,只是在漫長的發展進程中,中西方藝術走向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從藝術源流上講,西方的藝術主要受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文化的影響。在藝術的發展歷程和表現風格上,古希臘、古羅馬及後世的西方文化,一直注重對現實的刻畫,尤其是對人體的展現。換句話講,西方的藝術形式始終沒有脫離具體的人。
無論是世俗生活還是藝術創作,古代西方人的視線始終沒有脫離人體。即便在宗教文化中,也是將神靈具體化,並以雕塑或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這種文化屬性直接影響到了西方繪畫的內涵與形式。
特別是文藝復興以後,人文主義的興起促使藝術家進一步加深了對人的關注和表現。更為重要的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宗教和神話中的形象也被賦予了人的喜怒哀樂,成為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比如波提切利的作品《維納斯的誕生》,畫中人物已經開始由刻板轉向世俗,而且富有詩意。
△《維納斯的誕生》
人文主義的思潮,直接影響到了西方繪畫,並對後世和周邊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比如19世紀的俄國畫家馬爾科夫,在繪畫風格上明顯繼承和發揚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潮。在其著名的《命運女神與乞丐》中,在運用空間透視的基礎上,以兩個人物為中心,使人們感受到了貧苦大眾的悲慘。
△《命運女神與乞丐》
而我們的書畫藝術,主要反映的是儒學和道家這兩大傳統文化。儒學的內斂與道家的淡然相互相成,再加上佛學所強調的修為,最終使得儒釋道的精髓融合交織在一起,塑造出了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必然注重意蘊而非著眼於刻畫。我國古代的繪畫更多地專注于山水,所追求的極致是“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既是一個哲學性的話題,也是藝術創作的靈魂。
△《仿大痴山水圖》
當然,專注于山水,並不等同於完全忽視人物的創作。 有時在山水畫中會根據需要設置數量不等的人物。或是為了以寫意的手法敘事,或是通過畫中人物來表現自己的志趣。這也是我國古代山水畫的一個特色。
△《歸去來兮圖—問征夫以前路》
需要指出的是,造成古代東西方繪畫巨大差異的原因很多,以上僅是我的一點見解,自然難以全部道盡,或許也有不少淺薄之處。在此將一些思考記述與此,與大家交流。
碣石樵子
這個問題提得好。我想這是一個很多人都感興趣的問題。
的確,從我們看到的大量的中國畫和西洋畫中,中國畫大多表現的是山水風景或花草鳥蟲,而西洋畫大多表現的是人物和人體藝術,這是不爭的事實。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文化背景不同。
我們說,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產生都離不開她孕育生長生存發展的土壤和環境。
中國畫成長於中國古老神奇的大地,長期接受以儒家思想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和影響甚至束縛,形成了中國古代繪畫的思路和風格。這種思想是含蓄的內斂的,也是保守的。在這樣的思想觀念支配下,畫家更多地描繪山水風光,因為這樣就會減少各種“清規戒律”的限制。畫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情于山水,才能更好地揮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才能。
西方繪畫起源於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人們就有了對人體包括人的生殖的崇拜的意識和信仰。從古希臘古羅馬早期的雕塑繪畫作品中也反映出這一點。可以說,對人體藝術,西方從古至今是開放的,包容的,是一脈相承的。
二,表現形式不同
中國古代繪畫注重寫意,追求神似,強調畫的意境。中國畫往往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內涵豐富,意境深遠,韻味無窮。而山水畫更有利於“寫意”的表達。
西方繪畫則注重寫實,追求形似,強調畫的“真實”。特別是十一二世紀西方發明了用植物油調和顏色的新型繪畫原料後,使“寫實”具備了重要條件,給西方繪畫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而人物畫和人體藝術畫更能體現“寫實”的功能。
三,審美觀念不同
中國古代繪畫遵循中國文化傳統而樹立的審美理念與西方完全不同。在西方看來,人體藝術是美的藝術,雅的藝術,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中國古人看來,人之髮膚,受之父母。人的身體特別是身體隱私部分是不應該暴露於大庭廣眾之下的,更不應該成為一種繪畫藝術。甚至認為人體藝術有悖倫理,傷風敗俗,大逆不道等等。
筆者認為,正是由於中國和西方古代的文化歷史背景的不同,繪畫表現方式的不同,審美理念的不同,造成了中國古代山水畫居多,而西方人體藝術畫居多的現象。
個人觀點,歡迎探討。
誰憐一燈影
我的看法是:西方藝術多表現人體和古代西方的地緣環境有關。我們知道西方古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希臘和古羅馬,而西方最早的藝術作品也大多從這兩個文明古國流傳下來。我們看一下這兩個文明古國的地緣環境就會發現,這兩個文明古國都是海洋文明。這不是說這兩個文明古國沒有陸地和大山,而是說,這兩個文明古國的生產發展和相互交往嚴重依賴海洋。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就是人在水中活動穿著的衣物必須較少,且海洋在古代人類的視覺感受上遠不如古中國這樣具有廣袤陸地的國度那樣具有更豐富而截然不同的表現。尤其是古希臘和古羅馬都瀕臨地中海,這個地球最大的內陸海儘管也有驚濤駭浪的時候,但總體較為平靜。
所以,第一,平靜的海洋和山林相比,更少值得藝術表現的影像。第二,海洋和山林相比,更多處於動態之中,而早期藝術表現手段較為原始匱乏,在對動態和超過視覺保留能力上的影響難以表現。例如,一株樹木,儘管在一年四季乃至數十年的時間段上,它是變化的,但其產生變化的程度慢於古人表現藝術製作週期。但是海洋的波濤色澤和光影等處於隨時流變當中。如果沒有較為先進的工具,較難表現水面的光影現象。第三,瀕臨海洋和主要靠水產的居民,其活動量較大。海洋相對於較為原始的文明來說表現為更多的不可預測性,因而培養的海洋文明中的人主動性和活躍性都超過陸地文明的人。
我們知道,藝術是人類生存和生活方式的表現手段。她必然地是人類頭腦中對自身和自身所處環境之間關係的反映。這種反映一方面要受到其製作工具的客觀限制,另一方面要受到表現對象的限制。這種對象在古代西方世界那裡,主要印象就是人自身的活動,而且隨著海洋隨著天氣更劇烈地變動,人在其中的活動量也更劇烈,活動量也更大。人可以憑藉記憶更準確地複製自身當時所具有的形態、姿勢。而處於山林和平原生活的古代中國人則發現山林從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看到截然不同的,具有比自身從事耕作活動更豐富的靜態表現。試想,插秧的人,各自長時間的姿態都差不多。儘管也有表現,但在不同作品中差異實在不會相差太大,於是相比不同視角的山川樹林就缺乏藝術內容的豐富性。
最後,古代西方人勞動內容較為豐富,不僅有耕作種植也有出海漁獵,因而體徵較為勻稱和健美,穿著又不嚴謹,而中國古人多穿著長袍大袖之物,為防農耕時候暴曬,包裹嚴密。古代世界的人,生活中所穿著的衣物根本不是今天國產電視劇中那麼光鮮亮麗、絢麗多彩的。所以,古代西方藝術更多表現人體,而古代東方藝術更多表現山川林木。
另外,就是,哪怕到了近代,我們往往可以看到西方表現人體的藝術作品也都往往是用極為抽象的手法來顯示作品的背景是在瀕水之處,而用較為細緻的手法刻畫人體。
我一般不對已經有3個以上回答的問題做反應。
――――――
這個問題,我看了一下,前面的回覆都沒有答到關鍵點上。問題為什麼古代西方藝術多注重人體而中國則多注重山水,這個問題的重點在為什麼,即為何而不是如何。前面的回答都只是把這個事實描述了一遍。
配圖是隨機的,我本人對藏畫沒有興趣,請見諒。
崢嶸評析
糾正題主一個錯誤,古代西方繪畫不是專注於人體,現在說到人體基本相當於說“裸體藝術”。我想大家對西方繪畫是不是有過多的誤解。現在頭條充斥各種人體藝術,感覺人體成為了一個噱頭。
在西方古代繪畫裡也就是文藝復興,17,18世紀以及以後,人體出來的的經典屈指可數,喬爾喬內《入睡的維納斯》,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導人民》,米開朗琪羅《創世紀》等。經典中的經典是什麼達芬奇《蒙拉麗莎》,梵高《自畫像》《向日葵》,畢加索的《拿菸斗的男孩》,《格爾尼卡》,維米爾《帶珍珠耳環的少女》,達利的《記憶的永恆》都沒有人體。他們是對人性的追求,不是對人體的追求。當然也有雕塑和繪畫通過人體表現人性。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山水文化一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我國文明起始於大河,大山,長江,黃河,華山,泰山,崑崙山等等都被傳為我國文化的起源之一。
人體起源於希臘西方文明源於海洋,他們對力量,鬥爭充滿了崇拜,這種力量顯示在人身上就是一種美,男子健美和女性的柔美。文藝復興對人性提倡重組了和強化了人們對人體力量和人體美的崇拜。人體美體現的是自然屬性與精神境界的統一,是對性感和感性的追求,就是人體美與精神美的崇拜,人體藝術就是一種直觀的,直擊腦海與心靈的直接展示,但是這並不是所有人的主流,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的聖母像,達芬奇的人像都是側重表情,不是人體。米開朗琪羅的《創世紀》亞當人家本來就是裸人體。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您好!對於這個問題原因有很多,我們從文化的角度上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繪畫大體上可以分為人物、故事、風景三個,人體繪畫只是人物繪畫的一個小分支,只是長久以來因為其“獨特性”倍受人們的關注和討論,並非畫家只專注人體!
西方繪畫人體,主要還是為了展現“人體美學”,其中還以女性居多,相較於男性而言,女性人體更加柔美,更具觀賞性。還有就是西方的社會文化比較自由,不像中國有嚴格的“禮教”,試想一下,如果在中國早一點之前,一個畫家畫了女性裸體,那麼他的繪畫生涯怕是會直接宣告終結,這就是社會文化的約束力!
另外,西方的人體繪畫本質上也是為了更加嚴謹、科學的體現人體美學,人體解剖學在那時候也很盛行!將人體藝術用來表達畫家對美的欣賞和理解也是很正常的!
至於中國畫為何以山水居多,除了上面“禮教”的問題,還有就是中國畫大多以文人畫為主,自古文人都清高,有一點知識便容易持才傲物,不可一世,
這世上還有比山水更加能體現格調和思想境界的嗎?文人喜歡的就是山水的磅礴大氣、清新自然,高遠宏偉,寄情山水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情懷當然也是很正常的!萬物皆明
嗯,好問題。小民雖對國畫知之甚少,試著說說。
國人繪畫自古以寫意為主,也多以寫意著稱於世。他們追求的是「得其意而忘其形」的境界,只追求形似的畫家與其作品一般會被視為下品,神似才是作品的生命力的根本。同時,國畫也稱「書畫」,源自象形文字。如果沒有獨特的漢字就不會有書法和國畫藝術。漢字重形體,以形表意。國畫同樣也是「寫意」,注意「留白」和意境。有個故事,說是南北朝時梁武帝信崇佛教,建了許多寺廟,並大興寺內裝飾。在金陵安樂寺,著名畫家張僧繇進行壁畫創作。他畫了4條白龍,卻不畫眼睛。人們就奇怪了,問張僧繇。他說:「不能點晴,點睛它會飛走的。」梁武帝及百姓們不依,要求畫上。張僧繇無奈,就給其中兩條龍點上眼睛。剛剛畫完,雷電忽作,炸破牆壁,兩條有睛龍騰飛而去,只剩下兩條沒點睛的龍還留在牆上,這就是著名的「畫龍點睛」的故事。當然,這只不過是個傳說,但它深刻說明瞭國人繪畫在某種意義上講,是種抒寫情懷的載體。而其國人情懷講究的是個「閒情」,閒情強調的又是自然和崇尚自然。這是關於國人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他們以詩酒風流、清談雅集、田園隱逸以及山水登臨等消遣閒情。以閒情為基調的生活中獨有見地,創造了大量的山水美景盡收眼底。
西洋繪畫是講究描述,主題大都濃縮了現實中的某一場景或某一事件,再現某些復雜的故事或典故,這些都離不開人。同時西洋繪畫還有一個由來已久的傳統,主題往往來自《聖經》或神話傳說,將畫家的語境寄寓到對其中的某個具體情節描繪中。但是,單靠單幅的畫面描述復雜的故事情節,絕非易事,所以必須求助對事件或故事的環境和背景的精細刻畫。因此,西洋繪畫在有限的畫幅中,描寫人物或其背景的環境是必須的,且多見於人物的繪畫~
填格
你這個問題問的不太對,夥計,人體只是西方繪畫的一小部分內容而已,西方是理性的民族,做事情喜歡鑽研細節和深度,繪畫方面追求寫實,中國是個感性的民族,繪畫方面喜歡追求藝境跟主觀感受,講求寫意,不光是美術,音樂也是,你看西洋樂器複雜構造和演奏效果,還有他們的音樂創作,在看我們的民族樂器,古琴,古箏,二胡等等,還有我們的民族唱法,哈哈,光說西方音樂大師多,是有原因的,還有文學,西方人寫好幾萬字的小說跟詩歌,中國古代詩人一句心有靈犀一點通就能概括你一本書的思想,社會生產和生活中方方面面都這樣,製造業,飲食文化,互聯網等等,西方人擅長鑽研科學,中國人喜歡拿來就用,我們玩面上的東西比誰都牛,這還不能說抄襲,美其名曰借鑑,我們的歷史我們自己寫,我們自圓其說,想了解中國歷史還要去看人家寫的《劍橋中國史》,我們能拿兩個諾貝爾獎,莫言跟屠老師,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的民族特性本質上不是懶惰,也不是做表面文章,可能中國人的腦子都比老外靈活吧,想法很多,喜歡總結,但在任何一個領域都不夠專注,深夜亂寫一通,別介意
星桐紋畫工作室
西方文明的源頭是古希臘,所謂文藝復興,復興的也是古希臘的藝術。
首先是氣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熱帶海洋性氣候決定了古希臘人的穿著打扮以清涼為主,戰爭與勞作又喚醒了先民們對力量和健美的崇拜,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更是清一色的健美先生扮演。
其次是哲學,古希臘先賢在軸心時代即提出“認識你自己”的偉大哲學命題。何為人?何為自己?何為神?何為理性精神?其不懈的追問和解答,成為西方文明源頭的汩汩清流。對自身的研究避不開人體這個東西。
再次為表現宗教題材的需要,古希臘宗教裡充斥著大量的人神交媾,神獸交媾,神界亂倫等等題材,和東方宗教大異其趣。如此這般,人體藝術在古代西方之濫殤,也就不足為怪。
反觀古代中國,源頭是黃河文明,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夏天一季熱矣。先民對穿暖吃飽的心理願景,幾千年來沒多大變化。如此心理狀態,是無法孕育出對裸裎的欣賞的,因為那是貧窮的標誌。
說古代中國畫家多專注于山水,此論頗謬。獨立意義上的山水畫源於隋唐,立於北宋,而後才源遠流長,至今不過一千餘年。古代畫家的作品,以反映其時代生活為主。漁獵耕樵戰爭飲宴等等。
古代山水畫的興起,第一不離人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好奇,第二滿足了精英階層不出門即可臥遊山林的心理需要,第三是在山水畫的發展中,逐漸成為藝術家文人士大夫這個龐大群體追求隱逸嚮往林泉的精神指向和人格理想。
真正對應東西方的軸心時代,人體藝術是對應不上山水畫的
天馬行空郭大俠
這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深思的問題,這涉及到古今中外繪畫藝術的問題,這顯然是一個很大很複雜的問題,但我們試著來解答一下。
確實,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東西方繪畫藝術各有千秋,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湧現了大師級人物,譜寫著人類繪畫史的精彩篇章!
有一個問題是,古代西方藝術家專注人體,而我國古代畫家專注于山水,其實不止是古代,現代也如此。
(西方人體畫)
既然古今都如此,那麼就不難看出,這背後其實是一個文化背景的問題,這是總的基調。另外還有兩點。
第一,我們知道,說到人體藝術就不得不談到古希臘羅馬雕塑,他們的雕塑影響了後來的文藝復興,影響了後來西方的繪畫,因為從那時的雕塑開始,人們強調人體美,欣賞人體美,覺得人體充滿了力量,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氣息,他們的運動會都是光著身子跑步,可以說,他們以健美的身體為豪!
(雕塑)
第二,我國的古代畫家專注于山水是沒錯的,古人留下了大量的山水畫,件件堪稱精品!為什麼呢?因為古代的書法家,畫家首先是文學家,他們文學造詣頗高,同時他們又是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遙寄哀思,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王羲之蘭亭修禊,竹林七賢,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等等,又因受到西晉玄學的影響,文人們的書畫作品貴在天真,妙在自然,於是專注山水蔚然成風啊!東西方各有文化背景,各自一脈相傳,於是就成了傳統了!(陶淵明採菊東籬下)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對此你有什麼高見呢?歡迎留言,感謝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