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对自行车的记忆,是父亲宽厚肩膀的背影。

坐在后座上,双手紧握着车架,稳稳地,遇到崎岖颠簸的路,父亲总会提醒着,坐稳了,抓牢了,在一阵颠簸隔着屁股都痛之后,父子两人都咯咯咯地笑了起来。遇上下雨天,躲在父亲厚厚的雨披后面,很闷热,泥泞的道路,父亲只能下来推着车子前行,满腿的泥水。

日用之器—自行车

曾经,自行车作为“三大件”之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经过精心打扮的自行车,带穗的车座套,包裹着布条或者塑料条的车梁,辐条缠绕着漂亮的装饰,转起来形成一道彩色的圆弧。擦得锃亮的车子,在一路清脆的“叮呤呤”声中,飞快地穿梭在人群和小巷之间,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第一次学车的时候,虽然有人扶着后座的车架,但还是很紧张,摇摇晃晃地扶着车把,脚蹬得飞快,嘴里不停地喊着不要松开之类的话语。渐渐骑远了,心里总觉着不对,回头一看,早已出去了三五十米远,慌得赶紧跳下车来。既慌张害怕,又有点兴奋,再这么一来二去的摔几次,基本就学会了。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溜车、掏车、骑大梁、撒把、倒骑、扒车,自行车是那时我们最酷的玩具。也是用来逞强、炫耀的工具。

越来越熟练的车技,骑车也越来越野了,不论“二八”的飞鸽、永久,或者“二六”的凤凰,都能任意征服。最帅的,要数模仿大人们上车的技巧,左脚踏着脚蹬,溜一段车,用略短的右腿绷得笔直,跨过车座,若无其事的骑了起来。或者是从父亲那里习得一两个修车的小技巧,两腿夹着把摔歪的车把扭正,用小树枝或者钥匙上个脱落的链条,更复杂的则是自己修补漏气的轮胎,倒置车座,用钝器将外胎撬开,把内胎拆出,打些气,放在装满水的盆子里,一点一点仔细找着细密的气泡。找到漏气的地方后,擦干内胎,用锉刀把内胎和补块都搓毛了,各自涂上胶水,待胶水粘稠,将补块迅速贴上去,使劲敲打,就修补好了。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上学的时候,自行车不仅仅是我们的交通工具,似乎成了与好友间交流的一种媒介。一起上学、放学,教室里的八卦,考试的成绩,打听隔壁班的女同学,拔了谁的气门芯,是老师的?还是女同学的?一路上有说有笑,就算到了家门口,还要停下车来,又聊了个半天,才不舍地离开。待到情窦初开的年纪,自行车成了很多开场白里的重要道具。一起结伴骑车回家,或者载着心仪的女孩,就算推着车送她到回家,远远得看着上楼,生怕被她的家人看到。最幸福的,莫过于女孩在后座上,轻轻挽着,什么也不说,就很好。这有些青涩味道的青春,至今也难以忘怀。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骑在自行车上的时候,风景从身边缓缓略过,自然流动的风,让头发柔柔的飘动起来。前行的速度可以不是很快,意识不必聚焦在骑车的行为上,既可以与好友聊天,亦可以观赏着周遭的风景,也可以走个神,发个呆,想一下远方。穿梭在城市马路的人流间,或者是乡间颠簸崎岖的小路上,自行车总能让我们有时间,来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日用之器—自行车

自行车承载了我们太多的青春记忆。自行车是一个纽带,连接着某种互动关系。那些记忆,虽然渐远,但如幻灯片般的场景,浮现于脑海之中,孩提时父母用车子载着我们温暖;年少时与发小、朋友们的嬉戏追逐的欢乐;青春懵懂时,与异性交流互动时的雀跃……画面虽易模糊,意识的触动依然温存。

关注平台,我们一起努力探索日用之道

点击菜单“日用目录”您可以得到相应资讯

寻日用之道,出适用之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