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文化:客家美食中的瑰寶!

釀菜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所謂釀就是在一種原材料中夾進、塞進、包進餡料,然後煎熟成菜的方法。為什麼客家人這麼喜歡做釀菜呢?從中原遷徙自南方的客家人,因思念家鄉美食,或是製作節日食品時,遷移的當地沒有包餃子用的麵粉,只好就地取材,用不同的原料、蔬菜等代替餃子皮包裹餡料。於是就地取材,有什麼就釀什麼,就有了釀豆腐、釀茄子、釀苦瓜、釀腐竹、釀雞蛋、釀冬菇、釀辣椒等等,形成了無菜不能釀的客家釀菜飲食文化。

最出名的釀菜就要數有被稱為“煎釀三寶”的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了。

一、釀豆腐
釀文化:客家美食中的瑰寶! 材料:

豆腐、五花肉、蔥、香菇、魷魚、魚肉、薯粉等

做法:

1、豬肉、魚肉分別搗成肉泥,香菇、魷魚切成丁,蔥切成粒。將各種材料放入大容器中,加入調味料攪勻;

2、豆腐沖洗滴乾,一開四件,用筷子夾開一條縫釀入餡泥,放入油鍋中煎至微黃色;

3、放入沙煲中加入上湯煮沸再下芡汁滾即可原煲上桌。

​二、釀苦瓜
釀文化:客家美食中的瑰寶! 材料:

苦瓜、五花肉、糯米、香菇、魷魚等

做法:

1、將苦瓜洗乾淨切成一段段,用調匙把瓜瓤掏空;

2、五花肉剁成肉末,香菇、魷魚切成丁,和糯米一起放入油鍋中炒熱當餡料;

3、把餡料填入苦瓜中,儘量把餡壓實;

4、把釀好的苦瓜放入鍋中煎至兩面金黃;

5、放入高壓鍋中煮半小時,出鍋上盤就可以吃了。

釀苦瓜鹹鮮脆嫩,清淡爽口,苦瓜香氣誘人,微苦鮮香,不但有清熱解毒、明目敗火、開胃消食之效,吃了可以暖胃益氣。

​三、釀茄子
釀文化:客家美食中的瑰寶! 材料:

瘦肉、韭菜、生粉、醬油、花生油、香油、味精

做法:

1、斜切厚片,然後再用小刀在茄子片中間切開【注意:千萬不要切斷】然後把切好的茄子泡水半個小時

2、瘦肉、韭菜剁成肉糜,然後加入醬油、食鹽、生粉等調味,攪拌均勻

3、把餡料釀進切開的茄子片中間。

4、因為茄子比較吸油,要放多點油,把釀好的茄子放進炒鍋,用中火把茄子兩面煎得金黃色。

5、然後放點水,水剛好沒過茄子,加一點點的醬油,然後蓋上鍋蓋,直到茄子把水分吸收幹,就可以把茄子裝盤上桌了。

釀菜深刻地體現了客家人的智慧和深厚的客家飲食文化,也象徵著客家人包容、團結的精神。客家飲食風俗隨晉代開始的遷徙之浪,從中州捲到嶺表,從嶺表捲到南洋,從南洋捲到舊金山,最後滲進了世界上每一塊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