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后,老八下场很惨,为何老十四能躲过一劫?

潘欣冉

首先说雍正此人,有人说雄猜阴鸷,刻薄无情,但同时他也勤劳为政,严厉明察,为清朝最了巨大贡献,康熙后期虽国泰民安,但也腐败盛行,雍正上任,为反腐做了巨大贡献,有说法雍正年间“为官无一不清”,可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雍正的性格,在九子夺嫡后,自然先清理政敌。但十四阿哥胤禵,相对下场没八王党其他人下场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奶同胞

他们的生母同为德妃乌雅氏,为了保全太后的名声,自己的名声,都要留着这个亲弟弟,但其实他们的关系并不好,且不是一个派别,雍正小时侯,由于乌雅氏身份较低,没有资格抚养胤禛,就由佟贵妃抚养,后佟佳氏去世,才回到德妃处,但每每请安雍正都要早早去,以防同乌雅氏碰面,可见关系非常不好,而乌雅氏也更加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即使这样,名义上在那,也不好过于惩处。

大将军王

胤禵是康熙帝钦点的大将军王,在朝中有一定威威望,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由于政见不和而处置大将军王,伤无数人的心,在刚刚登基,朝局不稳,自然是先安抚,一点一点剥夺十四阿哥的军权,毕竟主犯还是八阿哥,但在胤禵回京奔丧时,雍正命人拦截十四阿哥与康熙帝的所有信件,就是为了避免有串诏的嫌疑,做好万全准备。

表面臣服

相对于八阿哥,十四阿哥毕竟不是首领人物,且十四阿哥为人本就高调张扬,对于政治的敏感度不高,完全不必立即处置,没了八阿哥,自然八王党的其他人也就掀不起风浪,而且在雍正提出让其去看八阿哥时,这时他很聪明的避开了,并也称其为阿其那。

朝局和名声

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朝局稳定,政权牢固,同时历代帝王重视名声,讲究名正言顺,处置一个人也要有理由可寻,虽然是十四阿哥没有,八阿哥,九阿哥那样开除宗籍,改其姓名,但对他的打压一直都存在,先是软禁景陵随时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后再乌雅氏去世后,册封为郡王,但实际仍为固山贝子,两年又回京囚禁,既景山寿皇殿内。

直到乾隆继位,十四阿哥才得以自由,此时年事已高,在难有作为,但性命得以保全,没有成为阿其那和塞思黑,最终在乾隆二十年逝世。


景景star

看到题目说老八下场很惨,很多人说雍正打击八爷党狠毒刻薄,这样的观点,我不敢苟同。看过《雍正王朝》的都知道,雍正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而且历史也对雍正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果没有雍正的励精图治,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公允的说,雍正算是一个性情中人,虽然刻薄,但并不寡恩。九子夺嫡,大位之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刀光斧影。相比于李世民,雍正算是一个非常仁慈的胜利者了。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之变,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连他们的孩子都放过,悉数斩尽杀绝。

雍正其实很念及兄弟情分的。康熙作为一代英主,这点识人的眼光还是有的,否则不会把大位传给雍正。从两点可以看出:



一,善待废太子胤礽。雍正继位后,对废太子胤礽十分善待,在其死后予以大葬。胤礽诸子也都被封爵,雍正继位仅仅一个月,便加封胤礽之子弘晳为多罗理郡王,后来又加恩封其为和硕理亲王。而其他诸子也封为辅国公之类的爵位,可谓恩遇有加。

二,雍正登基后,第一时间任命皇八弟允禩为总理王大臣、和硕廉亲王、理藩院尚书等要职显爵。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本意来说,雍正还是希望老八能够以社稷为重,帮自己好好打理大清江山的,所以才委以重任。并不是有些人(包括电视剧中老八本人)所说的暗藏杀机的。

那么,后来,雍正为什么要严厉打击八爷党,夺爵的夺爵,圈禁的圈禁,以至把老八置于死地呢?为什么要对同是八爷党的老十四网开一面呢(还有老十胤娥也得以善终)?我认为,老八有“三必除”,老十四有“三必留”。

一,老八的“三必除”

1,篡位之心,昭然若揭,此一必除。老八夺嫡失败后,始终贼心不死,一直想谋取大位。特别是借雍正整顿旗务之机,左右串联,矫旨调兵,突然提出八王议政对雍正进行逼宫,如果不是张廷玉力挺危局,如果不是十三爷前来救驾,雍正很可能被八爷党逼迫退位。



2,党羽太多,兴风作浪,此二必除。老八素有八贤王之称,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其党羽遍布朝野。康熙驾崩之前,虽然替后主剪除了一部分,如佟国维等,但没有清理干净。这点从八王议政逼宫时可见一斑,除了张廷玉挺身而出,力斥八爷党险恶用心之外,满朝文武竟然都默不作声,更有甚者,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竟然倒戈反叛。如果不除掉老八,则大清永无宁日。

3,巩固江山,免除后患,此三必除。老八如此险恶,让雍正不寒而栗。自己如此刚毅坚硬,老八都想分庭抗礼。如果自己百年之后,弘历继位,老八如果想篡位的话,以弘历的性格,是很难与之抗衡的。所以,为了保住后代的江山社稷,老八非除不可。

二,老十四的“三必留”。

其实,雍正并不狠毒,对待兄弟还是很讲情分的,如果不是八爷党步步紧逼,雍正绝不会痛下杀手。即便如此,八爷党只有老八和老九圈禁而死,老十和老十四都得以善终。



1,一母同胞,此一必留。老十四胤禵和雍正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生母都是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虽然在争夺储君上,双方阵营不同,但毕竟是骨肉连筋。且雍正继位时(1622年),其母尚且健在(死于1623年),雍正连同父异母的老十胤娥都网开一面,何况自己的亲弟弟呢!如果连亲弟弟都不放过,如何面对母亲,如何面对天下百姓。

3,虎落平阳,此二必留。老十四被解除兵权后,就被雍正打发去看守皇陵了,变相软禁起来。大宝无望,老十四心灰意冷,再也无心争夺。且老十四并不是八爷的死党,始终与老八貌合神离,如今虎落平阳,已经对皇位够不成威胁,雍正没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背一个戗杀亲弟的罪名。

4,圣祖遗训,此三必留。康熙驾崩之前,曾有遗训,要雍正善待自己的兄弟,不要骨肉相残。这就是雍正为什么只圈禁老八和老九,对老十和老十四法外开恩的原因之一,同时,雍正对老八和老九的子孙,也没有斩尽杀绝,而是采取了相对宽大的流放。乾隆继位以后,又将老八的后人恢复宗籍。

分享是一种快乐,关注是一种美德。欢迎大家关注、交流、评论、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封建王朝争夺皇位向来都是血雨腥风,为了各自的权力,各种明争暗斗,特别是九子夺嫡事件,兄弟残杀早已没有了兄弟的情分。

胤禛的皇位势在必得。他为人稳重,勤勉。早年跟随父亲康熙去各路巡查,经常代办政务,在那些经历中他了解了各地经济物产,山川水利,民间风俗等历史问题。

在康熙帝处理政事时,也跟着考查了地方行政,锻炼了处理政事的能力,收获了治理国家的一些经验。

常年伴君左右,早已深知父亲的脾性。他懂得蹈光养晦,不与兄弟们为敌,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

私下却暗自和年羹尧、隆科多私交,暗藏野心。在父亲康熙帝面前表现的孝顺,文笔担当,曾画了一幅西藏版图献给父亲,甚得康熙帝的喜爱。

康熙末年,社会动荡,财力亏空。不管正史还野史如何详解他帝位的由来,从国家层面来讲,不得不说雍正的继位确实让清朝国力大增。

雍正继位后,老十四躲过一劫,大致有这些原因:

一、时机不成熟

雍正继位后,首要削弱的是八子胤禩,因争储失败而失去先机。但胤禩一伙势力较大,随时准备反击。当时政权还不够稳定,雍正采取了维稳的方针。雍正二年随着青海的平定,雍正政权的力量增强了,随即加紧惩治胤禩一伙。

二、抚远大将军

其实老十四也没有躲过,一切无非就是套路而已,老十四可是抚远大将军,勇敢无畏。在外胜有威望,怎么也不会先对付他,那时雍正担心年羹尧的西北势力变大,他把目标对准了年和科,采取分别削权法,赐死了年羹尧和隆科多后,将老十四加以圈禁。

三、一母同胞

虽说皇家无情,十四弟毕竟还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至少没有危及他政权的情况下,他还算是念了点亲情吧。

时势造英雄,该来的总会来。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向敬之

雍正登基后,虽然第一时间命皇八弟允禩为总理王大臣、和硕廉亲王、理藩院尚书等要职显爵,但他对八爷一党的打击可谓是狠毒刻薄的。

雍正四年,雍正帝坐稳江山后,以种种借口对允禩革职、削爵、圈禁,改名阿其那。很快,允禩死于非命。李绂报告,允禩突发腹痛。民间传闻,允禩死于毒杀。

而在是年六月初一日,雍正决定对允禩集团集体动手,于是将允禩、允禟、允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允禩罪状四十款、允禟罪状二十八款、允禵罪状十四款。

允禩和允禟相继死得蹊跷,但允禵虽长期遭受雍正的贬抑和打击,革除王爵、贝子,但只是监禁在景山寿皇殿为圣祖守陵,他的宗籍一直没有像处理允禩、允禟那样被开除。

其中是有原因的:

1.允禵是雍正一母同胞的兄弟,虽然政见不一,允禵选择了支持允禩。雍正如果彻底严惩自己的胞弟,自然会让他背负更多不孝、不容胞弟的骂名,不但应征了弑兄屠弟的罪恶,而且坐实了谋父逼母的罪行。

2.允禵的所谓罪行,就是支持了允禩,并无其他,后来乾隆帝为允禩集团翻案时,也说允禩并无谋逆之实,那么支持者允禵更是罪不至死。

3.允禵是康熙生前钦点的大将军王,给世人眼里,康熙有意重其权、崇其功,以便他成为储君。如果雍正杀了允禵,不啻于告示世人,他雍正篡位后杀人灭口。

4.雍正给康熙晚年重用允禵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即康熙不想允禵牵扯进诸子争储战争,故而将他调至西北军前,让他远离是非,不参与其中。


以礼观书

康熙晚年的九王夺嫡,是有清一代皇位争夺最惨烈的一次,各种文学与影视作品对此都进行过各式各样的解读,最后以老八允禩、老九允禟的倒台为终止。允禩、允禟被雍正消除王爵,革除宗籍,并赐名“阿其那”、“塞思黑”,不久便纷纷死去,成为这场政治战争中下场最惨的两个人。不过,允禩集团所涉及的阿哥并非只有允禩、允禟,十阿哥允䄉和十四阿哥允禵也是他们当中重要的一员,并没有谁能躲过一劫。

雍正朝的这场斗争是随时间的推移和事态的变化逐渐升级的,在皇帝登基之初,还是有心对他们进行安抚的,但他的这几位兄弟却仗着党羽众多,处处挑衅,于对抗雍正的活动更毫不掩饰。尤其是允禵,仪仗自己是胤禛的同母兄弟,常有对皇帝不大恭敬的举动,在皇太后去世后,雍正还曾晋升其为郡王,以示恩惠,但并没有笼络住他的心,依然常以偏颇的言辞加以对抗,这也极大地激怒了雍正。

当皇帝看到允禩集团完全没有安抚的可能性后,他对这几位兄弟便开始下手了,但也是根据他们各自势力由小到大一个一个解决的。雍正二年,他首先将势力最小的十阿哥允䄉革爵圈禁,同年七月,又将十四阿哥允禵及其家眷发往景陵软禁,以“守皇陵”的“重任”委以允禵,但实际上是将这股势力拔出了。

雍正对允䄉、允禵的惩处,是皇帝与八爷党公开斗争的第一仗,所以他收视这两人的力度还有一定的试探,将此二人圈禁,已经宣告了他们政治生命的结束,政治势力的拔除,包括后来他对允禩、允禟的初期处罚,也并没有非要将他们置于死地的决心,也是随着事态的变化,才渐渐动了杀心。在他处死八爷、九爷之时,已经是允䄉、允禵被处置两年之后的事了,此二人也并没有能有什么反抗举动,所以所谓“躲过一劫”,无非就是相对于允禩、允䄉的惨死,落得一条活命罢了。


红小豆馆主

雍正皇帝登基后,老八下场很惨,为何老十四能躲过一切?

关于这个问题,在后来雍正皇帝和大将军年羹尧的对话中找到了答案。

年羹尧:陛下,老八集团已经收拾了。

雍正皇帝:很好,我会提升你的。

年羹尧:老十四的集团已经收拾了,老十四个人,我想请示陛下怎么处置?

雍正皇帝: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年羹尧:陛下。斩草除根、不可放虎归山呀。

壅正皇帝:我和老十四,本是一奶同胞所生,如果杀了他。恐怕母亲会非常伤心。

年羹尧:陛下!不可以有妇人之仁呐!

雍正皇帝:你给我把他的爪牙和党羽全部去除,加派人手,监视和他联系的人。我要让他时刻在我的掌握之中。我要让他孤掌难鸣。

年羹尧:陛下圣明!我这就去办!

雍正皇帝:办好了,我要娶你的妹子,当老婆。

年羹尧:谢主隆恩!

雍正皇帝:回来!

年羹尧:爷!还有什么吩咐?

雍正皇帝:明天,在朝堂上要配合我演一出戏!

年羹尧:小的明白!

……

看到了吧,皇家的婚姻不是婚姻,而是权力的结盟!皇家的感情不是感情,而是利益的权衡。按照大哲学家李泽厚的情本体理论,雍正皇帝还是顾及了兄弟情和母子亲情的。


一封家书名店

康熙末年爆发的“九子夺嫡”,是有清一代最严重的一次皇室内乱。英明一世的康熙帝,并没有在储位的问题最终定论。皇太子胤礽两立两废,似乎耗尽了康熙所有的精力。权利交接的真空,引发所有皇子的觊觎,最终酿成惨剧。


最终四皇子胤禛胜利,成功继位,就是雍正皇帝。

“九子夺嫡”最后结局惨烈。除了大阿哥胤禔:在康熙年间,因为说出了代父弑弟的话,惹恼康熙帝,终身圈禁;废太子胤礽:先后两次被废;三阿哥胤祉;十阿哥胤锇,十四阿哥胤禵先后被圈禁,前几人均死于雍正年间,只有十四阿哥终雍正一朝被圈禁,雍正死后才被放出。

最惨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做为“九子夺嫡”也叫“八王夺嫡”的主力,先后被夺爵,关进宗人府,并被改名为“阿奇那”,“塞斯黑”,离奇死于雍正四年。


只有最受雍正器重信任的 十三阿哥胤祥:被封为怡亲王,但也死于雍正八年。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爱新觉罗·允禵(胤禵),和雍正皇帝为一奶同胞亲兄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

九子夺嫡两位亲兄弟却正是敌对。四皇子胤禛原为太子党,后太子彻底无望后自立门户。继承的也是太子一系人马。

而十四皇子胤禵却是八皇子党的领头人,被八皇子推举为皇位竞争者。也深受康熙信任,并于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保住了西藏和平。


康熙驾崩时,胤禵正领兵在外。隆科多拿出争议最大的康熙遗诏,宣布四皇子胤禛继位皇帝。胤禵可谓失去天时地利人和,回天乏术。

而他能够当机立断放弃军权,赶回京城向雍正臣服,也表明此人枭雄见识。最终还是为雍正所忌,夺职圈禁,终雍正一朝而不得自由。可见雍正虽顾念一奶同胞,却对这个弟弟并不放心。虽没有像“八皇子”“九皇子”一样得赐恶名。却也没有躲过圈禁劫难,最后雍正死后被放出,大势已去。


终雍正一朝,当年参与“九子夺嫡”的那些皇子几乎死尽。不能不说离奇。但也正因如此,为后边乾隆皇帝的顺利继位扫清了道路。虽有弘皙之变,毕竟没有掀起大浪。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彻底解决了皇室内乱的悲剧。


君笺雅侃红楼

不是为雍正(老四胤禛)辩解。

雍正上台后,要打压曾经参与争夺太子之位的诸皇子,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

因为在雍正即位之前,可能那些参与争夺太子之位的皇子们,谁也不会想到,最后胜出的竟然是他。

(雍正画像)

在这一波“九子夺嫡”的大戏中,诸皇子最早是两个集团:老大胤禔、老二(也是太子)胤礽。其中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四胤禵都是站在老大身边的。老四胤禛则比较(仅仅是比较)支持老二胤礽。

后来,老大胤禔迅速失败退出,这个集团的首领就成了老八胤禩,老九、老十四是坚决支持者。

再接着老二胤礽被废,老八胤禩被康熙斥责革爵。这样多次变故以后,争夺太子之位的两个集团就变成了老十四胤禵(老八胤禩、老九胤禟是其支持者)和老四胤禛。不过,老四只能算一个潜在的竞争集团,他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而老十四胤禵的呼声非常高,不但获得一众皇子的支持,而且被康熙委以重任,封为抚远大将军平定边关。

(胤禵影视形象)

可以说,当老大、老二相继倒台后,老十四、老八、老九集团,一直觉得他们最后坐稳皇位获取江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谁知道最终老四胤禛半路杀出,截道成功。

也就是说,当雍正登上皇位后,老十四、老八、老九等人心中不服,力图制造政变,把雍正赶下台来,是一定的。也因此雍正打压他们是一定的。

在这几个皇子中,最后的首领是老十四,可为什么最终雍正严厉处理老八,甚至把他毒死,而对作为首领的老十四却网开一面,只圈禁了事呢?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老十四虽然是对立集团最后的首领,但他只不过是形式上的首领,是因为老八被康熙严厉处置不被信任后,大家才让老十四出头的。而这个集团的灵魂人物依然是老八。而当康熙去世以后,老十四便不可能再是首领,首领自然回到了老八的手里。

雍正继位后,要处理这个对立集团,只可能首先处理首领。既然老十四并非首领,雍正就没有非要处死他的道理。

(胤禩影视形象)

第二、老十四是个意气用事的人,又是一个最讲义气的人。这样的人,不会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从他当年为老八出头,为此不怕得罪康熙,到后来他当抚远大将军的时候,行事高调这些就可以看出,他政治上是比较幼稚的。康熙在让他当抚远大将军的时候,只是出于康熙想让儿子们都成才的想法,原本就没有想过让他继承皇位。他自我感觉良好,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既然他没有政治头脑,自然成不了大事,只要圈禁起来,不让他出来闹事就可以了。

第三、老十四毕竟是雍正的同父同母兄弟,他们之所以关系不好,一是两人性情不一样,二是从小就被不同的母亲养,没生活在一起。但不管怎样,他们血缘是最近的。如果雍正像对付老八一样对付老十四,自然容易招致非议。

第四、老十四在最后的阶段,是表面上向雍正低了头的。老八被毒死后,雍正曾威胁老十四说,如果你想去看他,我就让你和他一起去阴间!老十四说:“我向来为阿其那(老八)所愚,今伊既伏冥诛,我不愿往看。”由此可见,老十四至少表面上是低头了的。当那个对立集团的头领伏诛,作为成员的老十四表示不去看,与他划清界限的时候,雍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根本不用再杀他。

总之,从雍正成功获位到最后处理诸皇子,都可以看出,他无论政治智商还是政治情商都是比较高的,他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张生全精彩历史

雍正其实是一个性情中人,有快意恩仇的一面。

他的朱批,有的如“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有的如“朕亦甚想你”、“朕安。卿好吗?”,有的如“莫想生还北京也”……。他既可以含情脉脉,也可以简单粗暴。性格挺复杂的。但总的,还是很重情义的。比如他对于始终跟随他的老十三就非常非常之好。超越了君臣,回归到兄弟的友情。

而对于挡过他道的,老八、老九等人有手段毒辣。帝王之心吧,是普通人不能懂的。但对于老十和老十四,虽然也属于挡道的一伙,也受到了处罚,但最终都还保住了性命。原因有可能是

1、这俩人自身,身体好,精神强大,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不论你怎么打击,我就顽强的活着。

2、更重要的一点,很可能是雍正就根本没想弄死他们。老十四就是他一奶同胞的嫡嫡亲的弟弟。雍正虽然是乌雅氏的儿子,但从小是长在孝昭仁皇后膝下。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的继后,是清初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遏必隆还有一个女儿也是康熙的嫔妃,就是温僖贵妃。她儿子就是老十。孝昭仁皇后无子,对于这个寄养的儿子非常好,母子感情颇深。而雍正与亲妈的感情就差了很多。“生恩不如养恩”啊!爱屋及乌,对于养母妹妹这个孩子自然要照顾一点。

由此可见,雍正真是一个性情中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我们来看看老八与老十四在雍正登基之后,都有什么下场。

八阿哥

八阿哥叫胤禩,公元1722年,雍正没登基的时候,令胤禩和胤祥,马齐,隆科多四人总理事务。十二月加八阿哥为和硕廉亲王,将胤禩改为允禩,授理藩院尚书,管工部事务。

雍正元年,雍正将八阿哥身边的人全部遣散。九月,康熙帝的神牌入太庙,端门前更衣帐房油漆味大,雍正让主管工部事务的八阿哥和工部侍郎在太庙前面跪了一昼夜。

雍正二年,五月雍正斥责马尔齐哈,常明是八阿哥的党羽。十一月,八阿哥为人比较节省,雍正斥责其诡诈。

雍正三年,雍正斥责八阿哥有私心,搬弄是非。十一月,宗人府议,八阿哥革王爵,撤出佐领。十二月。雍正派人在八阿哥府邸监视。

雍正四年,正月八阿哥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八阿哥之妻被革福晋,被休回家。二月,八阿哥被囚于宗人府,弘时因罪过继给八阿哥为子。三月,八阿哥被改名成“阿其那”(狗)。九月,八阿哥于监守病死。

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叫胤禵,是雍正的同母弟弟。康熙去世,十四阿哥被召回京师,被雍正软禁于景陵读书。

雍正元年,康熙帝往遵化景陵安葬,雍正令十四阿哥为康熙守陵。

雍正三年,十四阿哥被革王爵,为固山贝子。

雍正四年,十四阿哥被革固山贝子,囚于景山寿皇殿。

雍正十三年,乾隆登基,释放十四阿哥。乾隆二年,封十四阿哥为奉恩辅国公。乾隆十二年,封多罗贝勒。乾隆十三年,封恂郡王。乾隆二十年,十四阿哥病死,乾隆赐治丧银一万两,谥号为勤。

十四阿哥的下场确实比八阿哥好太多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十四阿哥是雍正的亲弟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