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文學體裁的文章你會讀嗎?學生掌握3點技巧,都能感悟寓意!

這種文學體裁的文章你會讀嗎?學生掌握3點技巧,都能感悟寓意!

寓言故事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它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富有豐富的內涵。每則寓言故事都是由歷史故事凝練而成,也充分體現出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為了更好的幫助同學們理解語言故事的寓意,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閱讀寓言故事的方法與技巧。

寓言,就是“寓意於言”,用假託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和勸誡的作用。在具體的故事裡面寄託了先民總結的一些道理或教訓。一般來說,寓言的內容都是虛構的,篇幅上都比較短小。我國古代有許多優秀的寓言,外國的著名寓言故事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閱讀時,根據其特點去理解寓言的思想內容。

一、 做到度寓言故事所講內容瞭然於胸

  • 寓言從結構上看,大多分為故事和寓意兩部分。

所以,首先要把寓言當成故事去認真閱讀讀,弄清楚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瞭解掌握寓言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怎樣,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一種是用誇大的手法,勾畫出某類人的某種特點和某種思想;一種是用擬人的手法,把動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人的特點。),主要人物是誰,他們(它們)各自扮演了什麼角色。只有瞭解故事內容,才能體會寓言故事深刻的寓意,給人啟迪與智慧。

二、 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

閱讀寓言沉迷在“故事”的精彩內容上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通過對故事的理解、分析,由表象入內因,體悟寓言的含義。<>告訴我們: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嚇唬其它野獸。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

這種文學體裁的文章你會讀嗎?學生掌握3點技巧,都能感悟寓意!

寓意歸納的常用方法:

1. 看題目

寓言的題目往往都是對寓言內容的高度概括與總結,通過深挖題目的意思,達到弄清寓意,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歸納寓意的方法。我們只要把題目的意思弄明白了,也就能感悟其寓意了。如《畫蛇添足》,首先理解題目的意思:有人畫好蛇,隨後又憑空多畫了幾隻腳(蛇本來沒有腳),從而得出這篇寓言的寓意是:做多餘的事,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弄巧成拙。又如《亡羊補牢》這個題目的意思是:羊被狼吃了,去補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損失之後,想辦法去補救還不算晚,免得以後再受更大的損失。從中便可感悟寓言的寓意是: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及時認真改正,還不算晚。

2. 開頭和結尾

有的寓言在開頭、結尾處,往往有揭示寓意的語句,比如《鄭人買履》的最後一句是:“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因此,“只懂死守教條而不懂變通”就是理解這則寓言寓意的關鍵。

3. 看關鍵句

寓言中的某些重點語句,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寓意,我們只要反覆推敲,就能得出寓言的寓意。

如:《農夫和蛇》中農夫臨死之前說:“我竟然救了一條可憐毒蛇,就應該受到這種報應啊。”這句話就是關鍵句。 理解此句話不難得出:幫人首先要學會分清好壞。然後還要用正確的方法,才能讓自己不受傷害。

這種文學體裁的文章你會讀嗎?學生掌握3點技巧,都能感悟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