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怎麼正確使用退燒藥物?

巴黎名品66

服用退燒藥大多是為了避免出現高熱。

通常推薦體溫超過38.5℃時服用退燒藥,是因為此時服下退燒藥,那麼在藥物起效時,體溫多半會升高至39℃,這樣降溫效果會比較明顯,也最有利於防止高熱出現。

但是,38.5℃這個溫度並不是絕對值,家長完全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給藥。

如果孩子表現難受,精神不好,食慾欠佳,可以給予泰諾林進行退燒。泰諾林,也就是對乙酰氨基酚的作用較為溫和,副作用小,常常作為嬰幼兒首選退燒藥之一。

常用的嬰幼兒退燒藥是“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這兩個是通用名,對應家長在市面上常見就是“泰諾林”和“美林”,這是商品名。

這兩種藥的服用劑量與嬰幼兒體重相關,又因為滴劑和混懸液的濃度不同,服用量也相差甚遠,因此家長需格外注意,並遵醫囑使用。

服用退燒藥的同時,家長也要注意給孩子多補充水分,一方面防止脫水,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退燒藥的起效。

如果燒退後,孩子精神仍然不好,不願意進食,建議家長可以考慮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


崔玉濤育學園

\n
\n
\n

選擇兒童退燒藥的原則

理想的退燒藥應具備4個條件,即退燒效果明顯;藥物安全可靠,不良反應少;專為兒童設計;口感好、服用方便,如糖漿、混懸液等。按照這些條件來衡量,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孩子服用的就兩種退燒藥,即對乙酰氨基酚與布洛芬。

退燒藥的用法用量

\n
\n
\n
\n
\n
\n

對乙酰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線退燒藥。2個月及以上的寶寶,如果肛溫大於等於39攝氏度,或口溫大於等於38.5攝氏度,或腋溫大於等於38.2攝氏度,或因發熱出現了不舒服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推薦口服對乙酰氨基酚,體重劑量為每次15毫克/公斤,2次用藥的最短時間間隔為6小時。

\n
\n
\n

布洛芬,世界衛生組織為寶寶推薦的又一種退燒藥。退燒作用可達6~8小時之久。

6個月及以上的寶寶,如果肛溫大於等於39攝氏度,或口溫大於等於38.5攝氏度,或腋溫大於等於38.2攝氏度,或因發熱出現了不舒服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推薦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體重劑量為每次10毫克/公斤,2次用藥的最短時間間隔為6-8小時。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的退熱效果和安全性相似。

退燒藥的其他注意事項

以上的推薦是來自於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兒童常見疾病管理指南關於發熱兒童管理等推薦意見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的兒童用對乙酰氨基酚及布洛芬混懸液的藥品說明書。另外,服用一種藥物如果出現嘔吐,不妨選擇另一種藥物;如果寶寶不耐受口服藥物,也可代之以直腸內使用的栓劑。無論使用哪一種退燒藥,都要給寶寶補充額外的水分,預防退熱發汗過多出現虛脫。

對了目前的循證醫學證據已經不推薦對乙酰氨基酚聯合布洛芬用語兒童退熱了,也不推薦對乙酰氨基酚與布洛芬交替用於兒童退熱,證據顯示對乙酰氨基酚聯合布洛芬或與布洛芬交替使用,降低體溫比單用其中任何一藥物效果要好,但是卻不能改善舒適度,因此不推薦這麼使用。還有我們要知道解熱鎮痛藥提前吃,並不能有效的預防熱性驚厥的發作。糖皮質激素不能作為退熱劑用於兒童退熱。

不適合兒童的退燒藥

\n
\n
\n

說完了正確選擇退燒藥和合理的使用退燒藥以後,我們還要明白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使用淘汰的退燒藥。我們知道科學用藥的基本原則是安全、有效、經濟,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當一個藥的使用已經不安全時,淘汰是必然的,見效快又便宜不能作為繼續吃它的理由。這裡還要說一說那些應該被淘汰的退燒藥,比如:安乃近、去痛片,APC片,氨非咖片(PPC片) 、非那西丁和尼美舒利等,這些藥物已經不適合孩子了,特別是基層診所看病務必要警惕這些淘汰的退燒藥。


參考文獻:1、羅勤,如何用好兩種退燒藥,家庭醫學雜誌,2014年第10期。2、冀連梅,那些被淘汰的退燒藥,家庭醫藥雜誌,2016年第11期。 3、羅雙紅,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中國循證兒科雜誌,2016年第2期。

兒科藥師梅貳康

發熱是兒科最常見的主訴之一,很多時候呢,它是由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說必須要明確發熱的原因以後再用藥。

對於小兒怎樣正確使用退燒藥物,目前是已經有定論的:

一般情況下三個月以上兒童腋下溫度超過三十八度五的時候建議適當用一些退熱藥,以減輕患兒不適症狀,但是在這之前還是建議家長嘗試一下用物理方法來讓孩子的體溫下降。尤其是對於三個月以下的兒童是不建議用退熱藥的。

物理降溫大多數情況下建議用溫熱的毛巾擦拭孩子裸露在外的皮膚以及腋下、腹股溝等處或者給孩子洗一個溫水澡。一般情況下,在體溫上升期用熱毛巾來擦拭,如果是在體溫穩定期或者說體溫已經在往下降了可以用冷毛巾擦拭更舒適但是溫度不要過低,記住

千萬不可以用酒精來擦拭,這樣對孩子是弊大於利的。

體溫穩定下降以後呢要多觀察謹慎用藥。如果患兒體溫居高不下必須要用藥時,小兒儘量使用口服用藥,不建議注射用藥。口服用藥WHO一般推薦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這兩種製劑市面上比較多見,但是有一點需要家長注意的是,由水痘引起的高熱不能用布洛芬。腹瀉嚴重的有明顯脫水症狀的患兒呢,也不建議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是相對比較安全的一個退熱藥。

兒童服用對乙酰氨基酚的常用劑量是每次每千克體重6~11毫克,最大劑量為每千克體重15毫克,每4~6小時1次,1天最多4次。

需要注意的是,對乙酰氨基酚合理劑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過最大劑量服用會造成肝損傷。另外一種退熱藥的是布洛芬,布洛芬一般用於六個月以上的兒童,主要用於對乙酰氨基酚退燒效果不好的患兒。我個人不建議兩種退燒藥交替使用,因為兩種藥交替使用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對於患兒來說的話是弊大於利的。

但是目前在學術上來說,也有人支持這種用法。但我建議最好還是隻用一種藥,有些家長可能會問,如果只用一種藥,孩子體溫降不下來,或者不到四個小時又燒起來,怎麼辦?我的建議是可以結合物理降溫來協助緩解不適。

退燒藥不是說一定要把體溫降到多低才是目的,它主要是為了緩解症狀:一方面緩解孩子的不適感,二呢是緩解家長的焦慮。對於原因明確的發熱來說疾病的好轉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所以說,千萬不能為了急速的把過高的體溫降下來,而盲目的給孩子用兩種以上的退燒藥。


藥事健康

退燒藥該如何使用?

● 按體重給藥

先來看第一個寶寶的例子:吃了退燒藥但不管用,2~3小時後又燒起來了。詳細詢問才知道,原來父母是按藥瓶上的年齡組的劑量給他服的藥。

事實上,因為個體間的差異,雖然年齡相同但寶寶之間的體重相差不少,藥物反應也不盡相同。所以,一般兒科用藥的特點是按寶寶的體重給藥。

例如美林,每千克體重服用10mg,每6~8小時可以吃一次。而泰諾林則是每千克體重服用15mg,每4~6小時可以吃一次。

但是,如果體重大於45千克,一般就需要按成人劑量給藥,而不能繼續使用

按體重計算藥量的方法給藥。

再看另一個寶寶:發燒40℃,吃了退燒藥後,量了幾次溫度都是39.1℃,為什麼體溫降不下來?仔細詢問後才發現,原來寶寶是按幾個月以前發燒時醫生給開的退燒藥的劑量服的藥。

按現在體重算,這個寶寶應該服用150mg藥,家長只給到96mg,差了1/3,燒當然退不下來了。

要知道, 小寶寶生長髮育得特別快,一般來說,寶寶4個月齡時的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12個月齡時的體重是出生時的3倍,幾個月過後體重會相差很多。因此,小寶寶一般需要按體重給藥。所以,如果打算使用家中幾個月以前發燒時醫生給開的退燒藥時,最好按體重重新計算藥量,或就診時聽醫生建議。

● 按需給藥

使用小兒退燒藥時的另外一個誤區是:不管寶寶是否發燒,都按照間隔時間定點給藥。例如:每6~8小時服用一次美林,或者每4~6小時服用一次泰諾林。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小兒退燒藥是發燒時才需要給藥的(use as needed)。而且不管是哪種退燒藥,一般來說,只需吃其中一種就足以控制發燒疼痛。

特別提示

美林一般不用於6個月以下的小寶寶,而且最好和食物一起服用,不要空腹服用。因為在空腹服用尤其是長期大量服用的情況下,美林會對胃造成刺激,讓寶寶不舒服。

當寶寶高燒不退怎麼辦?

寶寶高燒不退讓媽媽很焦心,該怎麼辦?彆著急,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仔細檢查一下:

● 看看退燒藥是否按體重給夠了量。

● 退燒藥是否還在有效期內。

● 退燒藥是否真的喂進去了,還是讓寶寶吐出來了。

如果回答均“是”,體溫一般應在2~4小時內降下來。如果沒有,需確認體溫計是否準確。

如果體溫計沒有問題,再看看是否給寶寶補充了足夠的水分。補水是退燒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因為退燒是通過發汗散熱、呼吸散熱、排尿散熱來完成的。如果寶寶體內沒有足夠的水分,就不能很好地散熱,當然會影響退燒藥的效果了。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發燒是小孩子發生頻率最高的症狀,誰家小孩一年到頭沒有幾次“頭疼發熱”?發燒次數多了,發燒藥的使用頻率也非常高,因錯誤使用退燒藥引發的嚴重後果也越來越常見。因此,家長必須重視退燒藥的規範和安全使用,特別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1. 不要讓老人給孩子喂退燒藥

曾經有老人給孩子餵了10倍正常用量的真實事例。老人記性不好,眼睛也不太好使,容易記錯退燒藥用量而用錯藥量。還要注意,不要把退燒藥放在兒童夠得著的地方以防誤食。用了過量退燒藥對寶寶肝腎功能產生危害。

2 使用什麼退燒藥

3 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怎麼用

對乙酰氨基酚用於3個月以上嬰兒,布洛芬用於6個月以上寶寶。確診為蠶豆病(G6PPD缺乏症)的寶寶禁用對乙酰氨基酚,用布洛芬則是安全的。用法:每隔4~6小時服用一次,一天不超過4次。劑量一般為10mg/kg,或遵醫囑。一般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才服用退燒藥,38.5度以下用物理降溫,溫水擦浴全身,多喝水。禁止酒精擦浴降溫。

4 能不能交替使用退燒藥

可以交替使用退燒藥,但不建議在家交替服用退燒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過量服用退燒藥後怎麼辦


懸壺小兒科

全世界最常用、各個國際權威醫學專業機構都推薦的退燒藥物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他們也都是世界衛生組織兒童基本藥物標準清單裡的藥物。

3月齡或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口服對乙酰氨基酚來退熱,劑量為每次15 mg/kg,兩次用藥的最短間隔時間為六小時。6月齡或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來退熱,布洛芬的劑量為每次10 mg/kg,兩次用藥的最短間隔時間為六到八小時。

建議按推薦劑量按體重計算足量使用退熱藥,說明書上的劑量有點保守,劑量太少會導致退熱效果不好或者很快體溫又會升上來。

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的退熱效果和安全性相似。但患有肝臟疾病的孩子使用對乙酰氨基酚之前要先諮詢醫生,患有腎臟疾病、哮喘、潰瘍或其他慢性疾病的孩子使用布洛芬之前要先諮詢醫生。如果孩子由於發熱而出現了脫水或繼發嘔吐,應該先諮詢醫生才能使用布洛芬,因為有損傷腎功能的潛在風險。

不推薦聯合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來給兒童退熱,也不推薦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用於兒童退熱。Cochrane系統評價顯示,對乙酰氨基酚聯合布洛芬或與布洛芬交替使用,雖然降低體溫比單用其中任一藥物的效果要好,但不能改善舒適度,而使用退熱藥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舒適度,因為退熱藥並不能殺死病毒或細菌等病原,不能使疾病好得快些,只能使孩子暫時感覺舒服些。

退熱藥不能防止熱性驚厥的發作,也不會降低熱性驚厥復發的風險,而且退熱藥物有相應的不良反應,所以對於發生過熱性驚厥的孩子也應該按常規使用退熱藥,不應該過分積極使用退熱藥。

不能使用糖皮質激素作為退熱藥來為兒童退熱。


朱劍笛

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所以孩子使用一定要慎重。

一般感冒引起的發熱(37.5℃~39℃)不需特殊用藥,注意休息多飲水即可,但是身體衰弱或患有重症肺炎等孩子,發熱可增加氧耗量和心輸出量,並可加重病情,5歲以下小兒則存在高熱驚厥的潛在危險,且體溫高於42℃能導致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害。因此高熱(39℃)及超高熱(39.5℃)以上需要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給兒童服用一些解熱鎮痛藥物,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退熱栓等。


一般當小兒肛溫高於38.5℃時,應採用安全的解熱藥,一般採用退熱劑退熱,其中,對乙酰氨基酚與布洛芬為最常用的退熱劑,值得注意的是,解熱藥兼有鎮痛作用,且大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溼作用。合理使用該類藥物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康復問題,濫用或超劑量使用會造成不良反應增加,甚至對身體產生危害。

解熱鎮痛藥主要是經腎臟排出其代謝產物,而兒童處在成熟發育階段,體內各組織器官發育不完全,可能會導致藥物消除減慢,導致藥物積蓄中毒,要尤為重視。阿司匹林與其他退熱劑(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熱效果相當,但增加胃潰瘍和胃出血風險;同時可影響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概率;不建議阿司匹林作為退熱劑在兒童中應用。另外解熱鎮痛藥物可引起支氣管痙攣,誘發哮喘等併發症,如有哮喘病史的患兒服用,更應引起警惕。此外鑑於缺乏糖皮質激素作為退熱劑的任何國內外研究證據和文獻報道,反對使用糖皮質激素作為退熱劑用於兒童退熱。


jessica宣

這張照片,其實是爸爸在給發燒的寶寶做物理退燒。寶寶發燒後,正確的物理退燒方法到底是怎樣的?來看看吧~

▼美國攝影師希瑟惠頓

2014年為丈夫和兒子拍攝的這張照片

照片中,她的丈夫沒有穿衣服,抱著同樣裸露的兒子坐在浴室中沖澡。

原來當時希瑟惠頓不到一歲的兒子福克斯生病發燒,上吐下瀉,情況非常嚴重。丈夫為了幫兒子清洗、退燒,陪他在浴室中坐了幾個小時。看到這樣的畫面,希瑟惠頓忍不住拿起相機,拍攝了下來。

大家除了讚歎國外父親有愛溫暖的行為,更關注的是:

小兒發熱,當體溫介於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超過39℃為高熱,超過41℃為超高熱。

幾種物理降溫方法

此時,家長要密切監測患兒體溫波動,當體溫在38.5℃以下時,且精神狀態尚好,先別急著用退燒藥,可採用適當的物理降溫方法:

1、多喝水或母乳

寶寶發燒是一個身體消耗水分的過程,據估計,體溫每升高1℃,要蒸發人體10%的水。另外,多喝水能加快排汗、排尿,促進體內的毒素以及代謝廢物排出,利於患兒儘快康復。因此要少量多次喂溫開水,或適量給予口服補液鹽,讓身體出汗或排尿以助降溫,同時避免脫水。

瓶裝果汁、果奶等糖分高,滲透壓高,會加重孩子胃腸負擔,不建議喝。

2、少穿少捂

少穿衣服、少蓋被子,讓寶寶自然散熱。

3、泡腳

控制水溫不要燙到孩子,泡15-20分鐘以上,讓寶寶出汗降溫。

4、溫水擦拭身體,溫水浴

可以用低於體溫的溫水擦拭頭頸、四肢、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通過的部位,以便散熱降溫。

不推薦用白酒或酒精給寶寶擦身。酒精蒸發時確實能使皮膚涼下來,但就是因為酒精發揮作用太快了反而會有反作用。此外,酒精也會通過皮膚和呼吸被吸入寶寶體內,引起酒精中毒,嚴重者危及生命。

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發熱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減少對人體的破壞。但高熱可引起機體代謝障礙和各系統功能紊亂,導致重要器官的損傷。

由於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尤其是5歲以下患兒在發熱時易發生驚厥,從而對大腦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故對小兒發熱,尤其是高熱應及時予以退熱處理。

● 如果體溫低於38.5℃,精力旺盛,精神好,不需要使用退熱藥物。

● 如果體溫超過38.5℃,熱面容、煩躁、精神不好,就需要馬上給與退熱藥物。

● 當體溫超過39℃時,容易誘發高熱驚厥,必須馬上使用退熱藥物。

孩子的大腦皮層的發育還不成熟,體溫調節功能不好,發燒可能會導致高熱驚厥(抽筋”),高溫時伴有驚厥的時間比較長(持續15分鐘以上),那就很有可能會損傷腦細胞。

所以如果孩子出現高熱或者超高熱,精神不振,家長可以在就醫之前,給孩子吃點退燒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此前有過高熱驚厥史,發燒到38.5℃就要提前服用退燒藥物。有過一兩次高熱驚厥通常不會對寶寶大腦發育造成影響,但反覆高熱驚厥對寶寶大腦多少會造成一些損傷,一部分會轉變為複雜型高熱驚厥或者癲癇,應該儘量避免。

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藥物,或者寶寶夜裡發高燒,不想把寶寶叫醒的時候,可選擇直腸內使用的栓劑。栓劑比口服的方式起效要快,因為藥物直接就從腸道黏膜進入血液了。但是,從吸收率角度來講,口服吸收率高,栓劑通過黏膜對藥物進行吸收,吸收率就低一點。在國外,肛門給藥很普遍,但絕大多數中國人對這種用藥方式還是很難接受。

● 即使藥物選擇正確,劑量也適當,但要想達到理想效果,還要讓孩子攝入足夠的液體,這樣才能保證機體通過散熱達到退熱的效果。

● 用藥退熱,治標不治本,作用只是暫時的,因為體內毒素沒有排出,炎症沒有控制時,還會反覆發熱,家長需保持鎮定。

超級奶爸需要學習關於發燒的知識

1、人為什麼會發熱?

人體下丘腦有個體溫調節中樞,在這裡會設定一個體溫定位點,平時不生病的時候體溫都設在37℃左右。

當病菌(包括預防接種的疫苗在內)侵犯人體後,人體為了對抗病菌的侵襲,會動用一些防禦機制,比如具有殺菌作用的白細胞、淋巴細胞等。動用人體防禦機制的啟動信號中,發熱是最為主要的一項。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上調控制體溫的水平,導致發熱。

2、小孩發燒為什麼會手腳冰涼?

發炎反應導致下丘腦定位點上升,腦部所認定的正常體溫會超過38度。如果當時體溫並未達到設定的標準,小孩會覺得冷。

再加上小兒心臟力量較弱,每次心臟搏動到達手腳末端的血液少,平日就比較容易出現手腳偏涼於身體的現象。發熱時,人體會動用更多的血液到體內重要臟器,導致手腳越發偏涼。

  

3、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的本質分別是什麼?

物體降溫是為了增加皮膚散熱;藥物降溫是在改變體溫調節中樞的狀況下,利於散熱。

4、家庭常備什麼退熱藥?

關於退熱藥,國際上比較推薦兩種成分的藥物: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百服寧)或布洛芬(美林)。

● 如果體溫過高或出現抽風等症狀時,要一邊做物理降溫,一邊服用退燒藥,並及時就診。

6、退熱貼效果好嗎?


心連心好月嫂

小兒感冒退燒應該從低熱就開始退燒,並且不是用西藥,而是用中藥,因為西藥沒有退低燒的,而且醫生要求超過38.5度才能吃泰諾(對乙酰氨基酚-俗稱撲熱息痛),美林(布洛芬),小兒牛磺酸顆粒卻能退低燒37.5度以下,如若再高些配合同服清開靈口服液退38.5度以下的發燒,甚至高燒也可。

退燒西藥類的泰諾(對乙酰氨基酚-俗稱撲熱息痛),美林(布洛芬),醫生都是要求孩子發燒到38.5度以上才能使用,而小兒牛磺酸顆粒是牛黃裡提取37.5度以下也可使用,甚至37度以下也可使用,而且沒有西藥的副作用,清開靈口服液也是中藥配伍既退低熱也退高熱,高熱時口服到成人劑量也並無不妥,並且有鎮靜安神涼血抗病毒的作用俗稱敗火,有些人用了清開靈後副作用就是腹瀉,春秋冬季感冒大部分都是病毒型的,而孩子這時都是因為積食內熱而感冒發燒的,便秘體質的孩子尤其更容易染病。


赤腳獸醫V

我們通常說的38.5度只是一個參考溫度,並不是絕對的用藥溫度。給不給退燒藥我們結合寶寶的精神狀態來看。用藥的推薦根據兒科醫生的提示,按照安全劑量來給。

發燒相對來說是對寶寶病情有利但會引起不適。在寶寶感覺不舒服時可以用退燒藥。

如果發燒病情來的比較猛,出現了全身發抖,手腳冰涼,面色蒼白,這時候應該用退燒藥,因為寶寶在寒戰期體溫還會升上去了。發燒過程不一樣,我們處理方式也要不同。

三月齡以上的寶寶,如果有特殊病史(免疫系統問題,癲癇史等),萎靡不振,反覆嘔吐,劇烈疼痛,用退燒藥後體溫不降持續24小時……建議立刻就醫。

★護理小結:

在對病情拿捏不準或者無法自行護理時直接就醫,過程中對寶寶進行好護理,最大程度上給寶寶舒適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