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强大的孩子,都有个“不太忙”的爸爸

内心强大的孩子,都有个“不太忙”的爸爸

1

看到央视一则公益广告《取款机爸爸》,让人泪崩。

过年了,门外响起鞭炮声,小女孩满怀期待跑来问妈妈,爸爸回来吗?妈妈说,爸爸工作很忙,回不来……

女孩说:爸爸常常给我们打钱,他是天底下最辛苦的爸爸。说完她就跑到巷子里,等着爸爸,希望他突然出现在眼前。

另外一个场景下,小女孩伸出一双小手抚摸着一个取款机,小脸轻轻贴在取款机上,眼睛里噙着泪,对着取款机说,爸爸,新年快乐……

原来,小女孩幻想中自己的爸爸变成了取款机,推自己荡秋千,陪自己写作业。

最后是一行字:童年只有一次,爸爸,陪陪我。

是的,公益广告中的爸爸,就是千万爸爸的缩影,他们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却疏忽了孩子的陪伴和成长。

而我们都知道,工作出错了可以重来,孩子的成长却没有回头路,孩子关键性的成长阶段,错过了,真的就错过了。

爸爸给孩子最好的爱,从来都不是赚很多钱,而是陪伴孩子成长。

内心强大的孩子,都有个“不太忙”的爸爸

2

没有爸爸陪伴的童年,是假的童年。

记得我在深圳的时候,隔壁班有个“佑佑爸”是个旅游爱好者,朋友圈里经常晒出和女儿出游的照片。因为熟悉路线,群里妈妈们带孩子出去玩总爱找他。后来干脆成立了一个“亲子旅游团”,他做“团长”,周末近郊游招呼一声,群里家长争相报名。

从前父女俩亲子游变成了更多家庭快乐的集体游,玩得更嗨了!常看到他们在山间扛起大旗,自助烧烤,农家饭的场面,端着热腾腾一碗面,动作搞怪,笑声快要从镜头里溢出来。

有幸见过他上小学的女儿,稳重,踏实,开朗的样子,像极了“佑爸”。这让我想起了有次在兴趣班遇到的一个小女孩月月。

她刚3岁,也是来上试听课。

其他同龄孩子踏入陌生环境,和父母分难免一番忸怩哭闹,好不容易送进教室,面对陌生的老师同学,坐下后常常无法适从,眼巴巴望着门口的小窗户。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声大哭“我要找妈妈”。

月月第一次上课,爸爸把她送进教室嘱咐几句,很顺利就挥手拜拜了。她安静乖巧地听老师讲故事,介绍绘画材料。虽然互动不多,但开始创作时非常清楚白胶怎么用,下张卡片贴哪里。偶尔会用眼神跟老师交流“是这样吗?”

看她专注作画的样子,我惊叹眼前这个小姑娘如此好的适应力。

试听课结束后,月月成了正式学员。她不会在无从下手时粘着老师一遍遍说“我不会”。总是看看别人的,想想自己的,依感觉动笔,作品很快呈现出“小画家”的灵气。

有次课间和爸爸交流,我问到:“每次总是你来送女儿,她适应课堂的能力比4、5岁哥哥姐姐都好,是不是平时陪她的机会比较多?”

爸爸回答说是这样的——每天晚上临睡前给月月讲故事,周末溜娃的时间比较多,带月月穿越“淘气堡”各种障碍,到郊外踏青捡落叶赶鸭子……姑娘到新环境确实很少闹人,出去玩时像风一般的女纸。

内心强大的孩子,都有个“不太忙”的爸爸

3

据《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报告显示,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亲,父亲陪伴较多的家庭仅占12.6%和16.5%。

内心强大的孩子,都有个“不太忙”的爸爸

忙的结果,是爸爸角色的缺位,是孩子性格的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复制的陪伴的缺失。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其实很多家庭都意识到了爸爸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由于社会角色分配及工作压力等诸多因素,很多爸爸认为“工作、赚钱”才是自己的第一责任,放手把孩子扔给母亲。

爸爸带孩子,基本都是出去转一圈儿,买点吃的抱回来就算完成任务;

接送孩子、开家长会的总是妈妈,爸爸偶尔去一次,还找不到孩子的班级;

一家人出门,爸爸大步流星走在前边,妈妈抱着孩子、背着奶瓶和尿不湿跟在后面,甚至还要被抱怨走得太慢;

……

奥巴马是有名的“宠女狂魔”,就连竞选总统拉选票,也要在车上带着女儿,有爸爸陪伴长大的玛丽亚和萨莎,内心富足,性格独立,善良又充满热情。

奥巴马说:“陪女儿长大才是我最重要的事,因为我不可能干一辈子的总统,却要当一辈子的爸爸。”

是的,父爱从来都不是权和钱,而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永远都在身边。

4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也常把爸爸比作儿女可倚靠、仰望的高山。如果没有和爸爸爬过山,怎能体会到他目之所及的守护?

同样,爸爸的阳刚,果敢,坚毅……这些男性独有的品质,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妈妈永远无法替代的。少了父亲的陪伴,童年“后遗症”会在成年的婚姻生活中隐隐作祟,觉得自己不配爱,无法和另一半建立持久的亲密关系。

内心强大的孩子,都有个“不太忙”的爸爸

如果平时忙于公务分身乏术,这个假期安排些特别时光吧!带领孩子走进自然,爬山、游泳、星空下骑行、玩点更刺激的CS……为童年注入更多由父亲陪伴带来的力量感和安全感。

让他想起和你一起爬山精疲力竭时,柳暗花明的惊喜;

和你一起游泳,呛水后依然手脚并用努力扑腾;

做农家饭时,小脸儿被熏黑,也快乐到无以言表。

这些刻印在心灵的底片,日后化作爱的羽翼助他展翅高飞。

如果回忆中总是千篇一律的V型手势,和低头玩手机的样子,父亲形象,渐渐模糊。那沿途多美的风景,终将在时光中渐变成黑白。

别做孩子名义上的爸爸,而是以爸爸的名义陪伴在他生命里。

内心强大的孩子,都有个“不太忙”的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