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線汽車部隊有一種車,叫“報飯車”

川藏線汽車部隊有一種車,叫“報飯車”

在被譽為“西部奇路”的三千里川藏線上,常年馳騁著一支英雄的汽車部隊。他們碾著高原的冰雪前進,帶著親人的牽掛奔波。

在這支汽車部隊裡,有一種車,叫“報飯車”。也許,這是川藏線汽車兵才知道的特有名詞。

川藏線汽車部隊有一種車,叫“報飯車”

以前,由於藏區交通困難、通訊落後,汽車部隊每次執行進藏運輸任務時,沿途除了可到兵站食宿外,幾乎沒地方可食宿,所以每次都要選派車輛人員提前到沿途兵站,按車隊行進時間、速度、路線,在沿途兵站報告就餐時間及人員數量。

如今,西藏建設和川藏線道路情況發生巨大變化,行路難通訊難已成為過往,但報飯車,在川藏線汽車部隊卻一直存在。

川藏線汽車部隊有一種車,叫“報飯車”

五月,我隨川藏兵站部某汽車團二營五連李志老兵的報飯車上線,見證了他們的艱辛和不易。他們是探路先鋒,也是臨時交警,更是全職保姆。

車隊出發第二天,我們途徑折多山。“這段路,雖是柏油路面,視線良好,但彎急坡陡,回頭彎多且不規則,路面狹窄,過往車輛速度快,是交通事故多發路段,是比較難跑的一段路,要特別小心。”李老兵如數家珍地向我談起他的川藏線行車經驗。

“砰!”

話音剛落,一輛地方小車因速度過快,回彎不及時,滑入邊溝。

李老兵立即將車靠邊停住,下車直奔事故車輛而去。所幸,車上人員無一受傷。

川藏線汽車部隊有一種車,叫“報飯車”

“停車!你靠邊停車!來,你先走。不要慌、不要搶,依次通行,不然大家都要堵死在這兒。”為給車隊創造通行條件,避免造成交通擁堵,李老兵臨時客串起交警的角色,現場疏導起交通。如果給他一套交警的衣服,此刻的他,活脫脫就是一名交通警察。

在李老兵的指揮疏導下,車隊安全順暢的通過事故點。我們再次登車出發,一路西進。

經過5天的奔波,車隊運行至竹卡。在竹卡兵站午休後的我們,如約提前半小時出發。因為今天,車隊將翻越“變態”的覺巴山。

覺巴山的道路,左面是懸空凸起的山岩石,右邊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懸崖,道路狹窄且沒有護欄,幾十裡盤山路,就有幾十個回頭彎。

李老兵的車走在車隊的最前面,單車運行,負責道路情況勘察通報、突發情況處置和休息地點的選擇。

川藏線汽車部隊有一種車,叫“報飯車”

五月的高原,紫外線特別強,午後的陽光烤得駕駛室又悶又熱,人又犯困。當我昏昏欲睡時,李老兵一腳剎車將車停穩,還沒待我反應過來,他跳下車用手捧起水溝流下來的雪水,猛洗了幾把臉,我也下車跟著整了幾把。雪水寒冷刺骨,經這麼一刺激,睡意瞬間沒有了。李老兵告訴我,這是他們提神醒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短暫的休息過後,我們又開車繼續前出探路。

當行進至覺巴山山頂時,天氣突變,氣溫突降下起了雨,還夾著雪花。雪花雨水冰凍在擋風玻璃上,雨刮器也打滑。近年來,川藏線道路條件在改善,汽車部隊的車輛裝備在換代,但藏區高寒缺氧、災害頻發的自然環境沒有改變。這也讓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他們經常說的那句話——川藏線,十里不同天,一天過四季。

川藏線汽車部隊有一種車,叫“報飯車”

“山頂雨夾雪,道路溼滑,有霧區,視線不良,打開防霧燈,減慢車速謹慎駕駛。”李老兵拿起車載電臺,向車隊指揮員通報情況,提醒注意事項。

第六天,我們行進至“怒江72道拐”。 近20公里蛇形斗轉的盤山路,猶如巨蟒纏腰,以“Z”字型蜿蜒盤旋。

左急轉彎、右急轉彎、回頭彎……猛打方向、回方向、輕點油門、控制制動……反反覆覆,李老兵重複著同樣的動作。一千多米的海拔落差,懸崖邊的生死險境,李老兵像一位雜技師,盡情的表演著。而被轉得頭暈想嘔吐的我,根本無心感嘆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驚險壯美的景色。

川藏線汽車部隊有一種車,叫“報飯車”

歷時三個多小時,我們安全到達白馬兵站。來不及緩解長途駕駛的疲勞,李老兵和他的戰友又開始忙碌起來。組織車隊入場、指揮車輛停靠、車場警戒氛圍佈置、報飯……

一趟,又一趟;一年,又一年。李老兵和他的戰友們,無論寒冬酷暑,還是風霜雨雪,他們為車勤官兵當先鋒、搞保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幹著同樣的事情。他們的青春,和著馬達的轟鳴,揮灑在那茫茫雪域。

川藏線汽車部隊有一種車,叫“報飯車”

川藏線汽車部隊有一種車,叫“報飯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