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心系贫困户 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心系贫困户 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中青班学员帮助贫困户采摘豆角。

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心系贫困户 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学员们走访慰问贫困户。

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心系贫困户 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座谈会现场。

红网时刻永州6月1日讯(通讯员 欧阳茜 陈丰收)5月28日至6月1日,永州市委党校马基教研室主任陈小军率中青班学员来到零陵区菱角塘镇炭木桥村,开展为期5天的驻村入户体验式教学,帮助村民一户一策发展脱贫产业,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虽然菱角塘镇在2017年扶贫考核中名列全区第二、现场考核第一,但2018年仅炭木桥村未脱贫群众仍有17户57人。培训教学期间,学员们自带生活用品,向住户交纳伙食费,带着“凝心聚力乡村振,人生常修党性关”的信念,积极融入到农村生产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把群众当亲人。

视贫困户为亲人 群众冷暖放心间

进驻炭木村的第一天,学员们就走访慰问贫困户,送去大米、食用油、棉被等生活物资。宣讲扶贫政策、发放告知书,让贫困户感受到学员们带来的温暖和信心。

贫困户刘月中一家四口全无劳动力,本人身患尿毒症,家里十分困难。学员们的慰问和帮扶措施,让她有了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信心和勇气。

炭木村村支两委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豆角、大兜萝卜,正值豆角抢收时节,学员们来到贫困户赵文正的田地里,翻地、除草、采摘豆角,挥汗如雨。赵文正感激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帮忙,我这七八百斤的豆角哪能这么快就全摘回来了。”

脱贫攻坚谋发展 建言献策话振兴

如何让炭木村17户贫困人口在2018年实现脱贫?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带着这些问题,学员们深入村民家中走访调查,先后走访了党员干部群众70多人,收集建议意见30多条。

“大力发展产业。炭木村要通过产业脱贫,增强内生动力。菱角塘镇是湖南省杂交水稻制种专业第一镇,力争打造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形成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曾经在乡镇工作,有着丰富基层经验的吴明建议。

“融合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菱角塘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搭乘零陵古城旅游快车,发展乡村旅游,将金牛岭打造成‘周末旅游目的地’,通过金牛岭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场所。”知识面广、阅历丰富的刘鹏程充满信心地说。

对菱角塘镇了如指掌的镇党委书记陈丰收说:“土地流转是基础、产业发展是关键、实体经济是后台。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全方位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为村支两委和群众选路子、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座谈会上,学员们献上一个个“金点子”,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渐渐清晰。会后,学员们参观了2017被评为零陵区小康建设示范村的文雷村,现场观摩了产业扶贫生态养猪示范基地、特色水果基地、柑橘育苗及成品种植基地、共产党员创业示范基地。

宣传扶贫政策 激发内生动力

5月30日,市委党校马基教研室主任陈小军主任以《基层干部真伟大》为题,在菱角塘镇镇政府为党员干部们加油鼓劲:“你们的事业无比崇高,你们的任务无比艰苦,你们的工作无比辛苦。”

刘燕屏既是市委党校教师,又是中青班的学员,她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题,结合理论和实践,深刻阐述了“五个一批”作答脱贫大考、“六个精准”让脱贫攻坚提质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经验。她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增强内生动力,因户施策、因人制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讲课内容中涌现的脱贫攻坚先进分子和鲜活典型事例,振奋人心,激发扶贫对象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全镇干部群众参与脱贫致富的热情和积极性。

(作者 系永州市委党校2018春季中青班学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