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心理中暑”?我们应该怎么调整情绪?

近些年来,“心理中暑”人群持续增长,这种病症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还波及他人不幸。据一项医学调查表明,夏季因受“心理中暑”导致的生理健康疾病占夏季常见病的60%以上;而交警部门反映,由“心理中暑”出现“路怒症”引发的交通事故也相当严重。

何为“心理中暑”?我们应该怎么调整情绪?

“心理中暑”不可小视

每到炎炎夏季,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就会出现反常表现,不少人会感到心烦气躁、思维紊乱,往往为一点儿小事便大动肝火,专家称这是一种病,还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心理病,俗称“心理中暑”,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出现这种心理反常的人群还会伴有生理反常,比如睡不着或嗜睡、食欲不振、恶心等。

心理专家分析,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再加上天热人容易出汗,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便出现了“心理中暑”现象。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内森(Nandi Nelson )研究发现:人的一生中,平均有30%的时间都会被坏情绪占据,而让我们心情不爽的很多就是这些突如其来的小麻烦。因为毫无心理准备,我们的情绪反应通常更为强烈和糟糕,仿佛瞬间从天堂堕入地狱。坏情绪不但影响你,甚至还殃及周围的人和事,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踢猫效应”。

何为“心理中暑”?我们应该怎么调整情绪?

怎样迅速调整心情?

“方法很多,比如改变表情”,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说。他曾在实验中要求受试者装出厌恶、忧伤、愤怒和快乐等表情,结果发现他们的身体也相应变化。当受试者装出恐惧的表情时,他们心跳加速,皮肤温度降低,并感到恐惧;同样,当受试者装出快乐的表情时,他们也果真感受到幸福和愉快。

何为“心理中暑”?我们应该怎么调整情绪?

心理专家表示,防止“心理中暑”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从生理角度进行物理降温。二是心理降温,主要通过放松心情,让心态静下来。

生理降温具体包括让房间通风,补充水分,注意饮食调整,多吃清火的食物、多喝清火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充分休息等。心理降温则通过自行调整作息和心态来实现,越是天热,人越要心平气和,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一段轻松的音乐,注意培养浪漫情绪,想像树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爽的画面,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以降低“心理热度”。(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