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計劃變味又吹“新故事”, 酒仙網的新零售之路能走多遠?

開店計劃變味,酒仙網又開始講新的故事了。

開店計劃變味又吹“新故事”, 酒仙網的新零售之路能走多遠?

從萬家國際名酒城變為萬家線下店

去年7月25日,酒仙網總部的國際名酒城開業,郝鴻峰在不同場合透露“在選址不好、有保安限制的情況下,第一天就來了三四千人,排隊的情況連續一個多月。”也是基於這次成功的嘗試,酒仙網計劃全面拓展新零售,在接下來的五年全國佈局10000家單店面積300㎡以上的國際名酒城。

在日前的演講中,郝鴻峰也提到了線下店,他說“7月25日試點成功後,到10月份,短短三個月時間我們開出一百多家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名酒城”這個詞自始至終沒有出現。

那國際名酒城開店的情況如何呢?去年12月23日開業的國際名酒城甘露園店是No.0006店,今年1月9日上海奉賢店是No.0029店,當時官方報道稱預計春節前共計將有100家名酒城成功落地。但此後關於國際名酒城開店的消息就很少了。也就是說,以開店編號為序,即便從去年10月延期至今年2月,國際名酒城依舊沒有開出100家。郝鴻峰口中“短短三個月時間我們開出一百多家店”是由國際名酒城和其他門店“勾兌”而來。

開店計劃變味又吹“新故事”, 酒仙網的新零售之路能走多遠?

透視新零售認為,國際名酒城的編號是4位數,也大大方方的印在了門面上,可見郝鴻峰的確有開萬家國際名酒城的店的計劃,但或許是由於開店並不順利,因此放棄了對300平米國際名酒城店的堅持,將計劃改為開線下店。

國際名酒城遇到了什麼問題?

或許,在將國際名酒城定調為單店面積300平米以上時,問題就出現了,開線下店,酒仙網採用的是直營和加盟的模式。直營太重,對於剛剛盈利的酒仙網來說有難度,而能夠有效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的加盟模式,面對300平方米的硬性要求,不被嚇退且能達標的又有多少?

開店計劃變味又吹“新故事”, 酒仙網的新零售之路能走多遠?

至於說引流產品、戰略產品、常規商品的組合,郝鴻峰稱“我們有二十款引流產品,獲取口碑提升成交率,大品牌的就是保真,好品質的價格超級低。”透視新零售發現門店內促銷力度最大的是一個叫做“國臺XX”的醬香酒,成箱堆放,店員也在努力推薦,其在官網售價1580元,門店價格為676元兩瓶。

開店計劃變味又吹“新故事”, 酒仙網的新零售之路能走多遠?

追問酒仙網的新零售

其實,如果去酒仙網的任何一個門店,無論是酒快到智能酒行,還是國際名酒城,對於“酒仙網上下單,是否是門店配送?”這個問題,答案一定都是“不配送”,在酒快到上下單時門店才配送。這些門店實際上只與酒仙網的子公司——酒快到有關。

在酒快到成立之初,郝鴻峰談酒仙網與酒快到的關係時表示,“一個是B2C,一個是O2O,兩塊業務獨立互不影響。”兩者有著獨立的App,如果在酒仙網下單,是由倉庫發貨,而在酒快到App下單,才是由酒快到門店發貨。結果酒快到O2O運營不順,郝鴻峰認為,“O2O業務擴張太快,積累不夠,目前業內沒有一家企業主打O2O模式,都在做新零售,故酒快到也要轉型做新零售。”發展線下的專賣連鎖機構。

酒仙網B2C對酒快到O2O沒有引流,酒快到門店也做不了酒仙網的前置倉。線下店的所謂線上線下融合,指的是和酒快到平臺的融合。如果查詢各大手機應用商店你會發現,酒快到App的更新還停留在去年3月,而酒快到商家App的最近更新一次是在2016年。線下的門店,是與一個沒有用戶量、沒有數據積累近乎廢棄的酒快到平臺做融合。酒仙網和線下門店,是割裂的。

郝鴻峰曾在演講中表示:“我們這八年二十億最寶貴的是什麼?是1800萬的註冊會員。”但實際上,酒仙網也不瞭解自己的註冊用戶。B2C酒類電商只佔酒類零售5%左右,而且數據還受到促銷等因素的干擾,尤其是酒仙網以促銷低價作為賣點,所謂的“大數據”也是扭曲的。此前酒仙網定期會發布酒業大數據,其內容僅僅是銷量的排行。

據瞭解,2014年,酒仙網成立酒快到試水O2O時,而它的一個競爭對手當時只有27家門店。而現在,後者已經在500多個城市擁有1200家門店,與阿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日前還成為盒馬的酒類供應商並開放“隔壁倉庫”的加盟。有著強有力的終端配送能力、有零售服務能力且離消費者最近。

酒仙網的線下門店撐不起酒仙網的新零售夢。留給酒仙網的時間也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