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棄購是否另有隱情?

壹號菠菜

富士康有4590萬資金打中新股後又放棄購買,的確創下了a股的歷史記錄,其實這在每個新股中都有一個比例,只是富士康的盤子大,所以總量創新高了,十分正常罷了,並沒有什麼隱情。只不過這些新股最後都要便宜承銷券商了,大概能多賺幾千萬。

參考此前在a股上市的藥明康德,16連扳,大家就能看出a股對於獨角獸概念的追捧的熱情有多高,所以工業富聯(富士康)上市後少說也得有5個板以上,當然有人會拿富士康雖然營業收入比較大,但是淨利潤率嚴重偏低,對於其不是特別看好,這的確是事實,要是在港股上市,按估值大小作為股票是否值得買入,的確有可能會被破發,畢竟在港股上市的平安好醫生、閱文集團等獨角獸就直接破發了,但是在a股市場,投資氛圍濃郁,這種概率非常小。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藥明康德,120倍PE, 1350億市值,相當於半個格力的市值。該企業一年賺12個億,今年業績還下滑13.72%,格力去年賺224億,一季度業績還增長39%,今年股價還跌了不少,當你看透了這個市場,你會發現有時a股市場真的很幽默。因此棄購的那部分投資者真的挺可惜的,這麼好的無風險獲利機會就白白丟掉了。

另外,國家對於新經濟在政策上也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同時富士康作為工業互聯網的龍頭,其表現的好快同a股號召更多的獨角獸企業上市也是息息相關的,不說表現太好,至少不會表現太差,這點覺悟還是要有的。


侯賢平

關於富士康棄購筆者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在這裡簡單回答一下。工業互聯大規模棄購,成為一個不太和諧的現象,工業富聯發佈新股發行結果顯示,公司網上棄購新股數量為217.07萬股,網下棄購新股數量為116.23萬股,網上網下合計棄購數量為333.31萬股,棄購金額達4590萬元,這一金額創下A股新高。因素諸多,有的是不知道自己中籤,有的棄購是擔憂棄購,有的是資金問題棄購,

工業互聯是一家獨角獸,概念很多,規模很大,但淨利潤率不高和主營利潤增長率並不高,沒有顯示出獨角獸高增長的本質,富士康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728億元、2727.13億元、3545.4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43.5億元、143.66億元、158.68億元。淨利潤率僅為5.26%、5.27%和4.42%。

基於工業互聯的主營業務,市場對其估值分歧較大,樂觀者給與41.66倍的平均市盈率估值,將收穫7個漲停,悲觀一點給與20倍左右市盈率,也就是對應發行價大約兩個漲停板,但是其母公司鴻海精密市盈率只有10倍上下。所以其未來走勢存在頗大的分歧。

就工業互聯這一概念而言,目前國內預期未來的成長空間不是特別大,根據 IDC 數據庫統計,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 2015 年的市場規模為 641 億美元(應計算了工業機器人等硬件設施), 2017 年的市場規模增長至 919 億美元,預計 2020 年的市場規模可實現 1,275 億美元, 2015-2020 年年均複合增速約為 14.7%。

另外工業互聯網作為一個新名詞,新行業,國內具體的定位也不明確,這一點工業互聯在招股書中也有所顯示,招股說明書的“不利因素”還顯示,“工業互聯網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工業互聯網尚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對此,證監會發行部在反饋意見書中同樣在表達疑慮,“請發行人(富士康股份)補充披露公司名稱含’’工業互聯網’的原因,該等稱謂是否客觀準確且有充分依據。”

而本次發行,網下投資者的配售股份有很大比例需要鎖定一年,因此不排除部分投資者擔憂未來市場走勢難以準確預期,選擇放棄配售。但是網上投資者沒有參與配售失去了一個很好的套利機會,網上投資者按照筆者預期,收穫60%收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中新股了又不繳款,實在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