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業籃球的前兩個時代都已經成為了歷史,接下來路該怎麼走?

本文首發於微博:老道消息

中國職業籃球的前兩個時代都已經成為了歷史,接下來路該怎麼走?

熱身時的王治郅看到了他,扔下手中的球過來說:“記得您寫過這樣的文章,說什麼時候把八一隊打下來了,冠軍易主了,籃球的改革就成功了。現在八一隊不是冠軍了,改革成功了嗎?”

孫保生愣了。可能他自己當時下筆的時候都沒想過八一的隕落來得這麼快。

八一男籃的輝煌代表著軍隊體育乃至舉國體制的輝煌。曾幾何時八一隊就等於國家隊,依靠著八一體工大隊可以直接從全國各地部隊直接抽調優秀運動員的特權,八一男籃從來都有著最完善的人才儲備和選拔機制。即使是聯賽職業化開始之後的最初幾年,八一男籃也根本沒有對手。直到姚明的出現才短暫把八一拉下王座。姚明遠走,八一馬上奪回冠軍。

那時候的八一有多強呢?第一賽季不敗奪冠,跨賽季48連勝。1995年到2000年,五年135場比賽,八一隻輸過8場。

但八一的成功不可複製。大家更盼望著 CBA 聯賽能往職業化、市場化的方向走,所以有了孫保生那句話。

05年,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開始推行CBA准入制,其中最重要的規定就是俱樂部必須是獨立的企業法人,而軍屬的八一不可能具備獨立企業法人的身份。富邦集團董事長宋漢平救了急,和八一簽了一紙十年長約,成立八一富邦俱樂部。富邦只負責出錢做事,人事權決策權全在八一體工隊手裡。當時總政主任李繼耐特意批示:八一所有隊員必須是清一色的現役軍人,不僅不請外援,連內援也不請,一切聽從軍隊指揮。

隨著資本的注入,聯賽職業化的勢頭已經無法阻擋,但八一依然堅持全華班,清一色現役軍人,這讓他們的競爭力大不如前。07年王治郅奮起最後餘勇率隊奪下第八冠,之後張勁松李楠先後退役,八一居然發覺球隊無人可用了。這麼多年的裁軍早就把各軍區體工隊裁得乾乾淨淨,從前那一套再也不管用。

再加上幾年間資本和高水平外援的湧入,CBA其他球隊也有了蛻變,這其中深耕青訓十年的廣東宏遠最為翹楚。

前宏遠集團董事長陳林是農民出身,靠著把村裡的地用作工業區開發賺到了第一桶金,然後把宏遠做成東莞第一家上市公司。陳林很喜歡打籃球,不過他最開始搞籃球隊只是為了豐富員工生活。91年他想找南方日報給集團做整版廣告,一年要兩百萬。陳林捨不得,想想這錢不如拿去把宏遠籃球隊做大做強,宣傳效果和品牌效應自然會來。

92年廣東宏遠成為全國第一家民營籃球俱樂部,陳林拉了一批退役國手和地方球員,給予他們當時所能給的最好的生活和訓練條件。95年男子籃球甲A聯賽元年,宏遠就殺進決賽只敗給當時天下無敵的八一。

陳林把他做生意膽大心細的習慣帶到了球隊的管理上。引進CBA歷史上第一個明星級外援威文,廣泛選拔和培養年輕球員。在當時的CBA都是敢為天下先的做法。大家還在絞盡腦汁想從八一嘴裡贏幾場球的時候,宏遠的眼光已經放到了十年以後。

廣東從04年開始十年八冠,在國家隊佔據半壁江山的也變成了廣東隊員。兩屆八冠王完成了交班,中國籃球也完成了從“專業體育”到“職業體育”的交棒。

但隨著中國職業籃球市場化的加深,很快“宏遠模式”也碰了壁。

宏遠是一個家族式民企,陳林2000年就已經不再過問球隊的具體事務,全部交由兒子陳海濤負責。而劉海濤在留住年輕球員和挑選外援兩件事情上一直在球迷心中存有爭議,這幾年廣東流失掉的青訓球員都已經可以組成一隻準季後賽球隊了。

而CBA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導致球隊的開支每一年都在瘋漲。但限於企業規模,宏遠不可能像廣匯、首鋼這樣的大企能在引援和薪資上肆無忌憚地燒錢;而根本不賺錢的CBA球隊又難以吸引更大的投資者投資球隊。過去四年宏遠只打進過一次總決賽,早前幾年“四年三冠王”的是北京首鋼。

隨著元旦前八一體工大隊宣佈轉隸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軍事體育訓練中心,”八一“這個名字將成為歷史;而幾天前,宏遠創始人陳林仙逝。

中國職業籃球的前兩個時代都已經成為了歷史。接下來路該怎麼走?

中國整個職業體壇裡,市場化最好的俱樂部是廣州恆大,一支生生用錢燒出來的中超霸主。以俱樂部本身的盈利能力來說,這筆賬肯定算不過來;但許老闆從來就沒有把打造一支盈利的球隊作為目標,他親口說過“過去幾年搞足球獲得的廣告效應,燒一百億廣告費也換不回來”。

許老闆甚至沒有把登頂中超作為目標。他的目光是亞冠,是更大的舞臺,是讓恆大成為中國足球崛起的奠基者。恆大是一個房地產集團,在拿地等很多業務環節上需要政府的支持。在足球上燒的錢,能在其他地方能掙回來。而事實也證明了恆大的崛起,確實帶動了整個中超的發展。

這是一個無奈但現實的狀況:中國的職業體育俱樂部要做大,算的不是政治賬就是經濟賬,不能光算體育賬。所以宏遠這樣的企業,雖然給中國籃球市場化帶來了巨大貢獻,但企業的天花板決定了球隊的天花板,只能是職業籃球1.0版。

至於誰是2.0版,可能就得看誰願意像許家印砸足球一樣去砸籃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