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Dreamer的小幸福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源远流长。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为“规律和规则”。德,本义为“得”,引申为“品德”。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老子《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构成“道德”一词的“道”与“德”的词源涵义也就都是指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伦,本义为“辈”,引申为“人际关系”。理,本义为“治玉”(《说文》:“理,治玉也。……玉之未理者为璞”),引申为“规律和规则”。合而言之,所谓伦理,就其在中国的词源涵义来看,便是人际关系事实如何的规律及其应该如何的规范。

而伦理与道德的西文词源涵义却有所不同。英文中伦理与伦理学是同一个词:Ethics,源于拉丁文Ethica,Ethica又出于希腊文Ethos,意为品性与气禀以及风俗与习惯。英文中道德是morality,源于拉丁文mos,也是指风俗、习惯以及品性、品德。“所以,伦理与道德在西方的词源涵义完全相同,都是指人们应当如何的行为规范:它外化为风俗、习惯, 而内化为品性、品德。所以,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把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Ethos(伦理)译为拉丁文Mores(道德)。于是,伦理学的拉丁文同义词是道德哲学:Philosophia Moralis。”

但是,到了现当代,关于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伦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何,国内学界的意见并不一致。至于西方语言中最常见的与道德、伦理相关的概念如何与中文对应,彼此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一种在国内外学界都非常典型的观点是,道德(morals)和伦理(ethics)在现代是同义词,可以互换。例如,有论者认为,“伦理”与“道德”皆指涉某种规范系统;若是严格加以区分,则伦理偏重于社会的层面,道德偏重于个人的层面。不过,在一般使用上,二者经常被视为同义词,有时更被连用为“伦理道德”一词。

当然,国内也有论者指出,“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的过程,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不过,上述观点虽然颇有价值,尤其是作者的三重比较,即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中的比较、中西文化中的比较,很有启发性,却与本书的旨趣不符。本教材作者认为,对“伦理”和“道德”做一区分十分重要。有鉴于此,我认为“伦理”是建立在某些得到普遍接受的准则上的理性过程。而“道德”是宗教领域的用语,往往表现为各种戒律及其形成的道德体系。


展江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但也是很难一个问答可以讲清楚的,刚才看了前面的回答,展老师的回答就很专业了,但这是纯学术性的回答,好象欠缺点什么,我仅作个补充吧。

伦理,侧重于人伦关系,从哲学上讲以究其人与人的关系为主,主要调节的是人际关系,中华文化重伦理,守风俗,但也受限于落后伦理之约束,因而难以解放思想,束缚人性之解放,缺乏战斗之精神,但中华民族又不受制于伦理,在追求自由与解放中不懈奋斗,如四大名著之盛行,讲实用,而不迷信,这就是中华文化之特色。

而道德,侧重于行为规范,重于利益层面,在中华文化中,伦理和道德都是以人的自我约束为主,而以辅以法律法规来规范人的社会活动,并不是唯法制约,这也是中国特色,仅答到此吧,一深入就进入到社会理性批判了,在以后的书中再来研究。


文国礼1

伦理是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准则,是人们之间的一种规范,而道德是指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行为准则,比如说一个国家要有法律,一个企业要我企业规范,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哪些是你应该做的,哪些不是你应该做的,这就是道德。道德和伦理是是同义词,都是社会规范。伦理比道德又进了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