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位時間最長的開國總理 母親的話讓他對英國失去好感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是印度開國總理也是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從擔任總理到逝世,活躍在二戰後的政治舞臺,他主張印度獨立,倡導“不結盟”。

尼赫魯出身在高貴顯赫的家庭,家族中的男子在莫臥兒帝國世居高官,他的父親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為百萬富翁,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說他目空一切,貴族氣息重。

14歲那年,母親無意間對小尼赫魯講起了往事,說幾個家人因誤會險些被英國士兵吊死,從此尼赫魯對英國人失去了好感。

他開始關注身邊的社會情況,他發現那些在印度境內的英國人還有歐亞混血人對印度的老百姓趾高氣昂十分不友好,尼赫魯便開始有了對異族統治的反感。

他開始為國家的獨立作鬥爭,同時尼赫魯在政治上也逐漸成熟,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印度開始了歷史上第一次大範圍的統一。

他開始擔任總理,並對多個國家開始訪問,也接觸到了中國,1954年6月28日他同周恩來總理一起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另外尼赫魯十分支持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然而,在尼赫魯統治時期,他也曾挑起中印邊界衝突,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友好中印關係遭到了破壞。

晚年的他由於中印戰爭中印度的失敗,使他的心情壞到了極點,1964年1月尼赫魯突遇中風,出現左偏癱,他最後的政治舉措就是消滅掉女兒英迪拉·甘地執政的反對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