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業改革來了,你吃的鹽要變了!

大家有關注自己平時買的鹽是哪家公司的嗎,如果有關注,你會發現一個問題,超市裡的鹽幾乎都是同一家公司出品,其它公司的沒有,而我國其實有上千家食鹽公司,你卻在超市看不到這些企業的鹽,這是為什麼?

今年是鹽業改革正式實行的一年,以後大家吃的鹽會發生變化。

不就是兩元錢一包鹽嗎,鹽有什麼好變的?那是因為你沒接觸到更高大上的食鹽。海外市場食鹽五花八門、品類繁多,根據不同的食品和人體健康情況適用不同的鹽,另外還有其它很多功能,顏色也是五顏六色。

鹽業改革來了,你吃的鹽要變了!

比如有鹽中的勞斯萊斯之稱的法國鹽之花,不僅可以使菜餚的味道柔美清澈,讓食材原味充份顯露,而且比一般海鹽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還帶有奇異的紫羅蘭香味;適合烤肉食用的紅火山鹽;也有專門用於各種海鮮的的食鹽;米其林的大師們喜歡的猶太鹽;常常被用做雞尾酒的鹽邊喜馬拉雅玫瑰岩鹽;用來豐富豬肉,魚肉,酸橘汁醃魚等食物的風味的夏威夷海鹽,而國內市場一般就是碘鹽和不加碘鹽。終於知道自己做的菜不好吃的原因了,主要是鹽不行!

為什麼會這樣?

鹽是生活必需品,雖然一袋鹽價格不高,但需求量非常大,利潤額非常高,尤其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鹽業事關國計民生。在歷史上,鹽稅一直是歷代政府重要的財政收入,對於維持國家的各項支出至關重要。比如漢朝,武帝時期因對匈奴作戰,耗費大量財務,國庫窘迫,漢武帝下令將鹽鐵經營完全收歸官府,實行專賣,由官府直接組織食鹽生產、運輸和銷售,禁止私人經營,這是政府專營的開端,此後歷朝歷代都有加強鹽業管制的情況。

到了現代依然如此,1996年5月我國發布《食鹽專營辦法》,開始食鹽行業由國家專營管控,食鹽銷售採用專營管理方式,生產和銷售分離,生產企業只負責食鹽生產而不能直接進入市場,必須先由各地方政府的食鹽批發公司採購、包裝,然後賣給消費者。

食鹽批發企業按照國家食鹽定價劃區供應,各區域之間不形成競爭,比如河南生產的鹽只能在河南省賣,不允許在其它地方出售。甚至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也不允許跨市買賣,違者重罰。曾經爆出一個新聞,一家餐飲店老闆將店面搬到了同省的另一個市,之前沒用完的200斤鹽順便帶過去了,結果被抓,可見鹽業壟斷情況。

雖然我國食鹽產銷量全球第一,但壟斷的結果是食鹽行業處於小、散、亂、多的狀態,勞動生產率低、產能相對過剩、技術創新不足、工藝裝備落後、產品綜合能耗較高、結構調整進展緩慢,導致整個國內食鹽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都是加碘鹽,企業創新動力嚴重不足,都躺著賺錢、不思進取,大而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和國外鹽業差距很大,產品單一,質量一般,功能性鹽類嚴重缺少,全國人民都用同一包鹽——碘鹽,不管缺不缺碘,都用它,沒有選擇。

鹽業改革來了,你吃的鹽要變了!

鹽業改革來了,你吃的鹽要變了!

所以有必要進行行業改革,打破壟斷,通過競爭充分釋放鹽業市場的活力,讓老百姓有更多選擇。

在鹽改之前,由於不具備銷售資格,很多時候鹽企往往處於弱勢地位,食鹽的出廠價大多200到300元一噸。而一經地方的鹽業公司轉手之後,按照市場上小包裝的食鹽價格換算,普通的加碘鹽,已經溢價到8000多元一噸,一進一出間,幾十倍利潤已經到手。而隨著鹽改的進行,生產食鹽的鹽企可以直接向市場出售,原本300元左右一噸的鹽推向市場之後可以降到2000多元/噸,對食鹽消費大戶食品加工企業和餐飲店來說將節省很多開支,這就是改革好處之一。

市場壁壘打開之後,競爭加劇,估計很多效能跟不上的地方鹽企將難以生存,而哪些適應市場新情況的企業將崛起,甚至成為鹽業巨頭,現在已經有一些鹽業公司開始行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